罗杰科 甘肃省庄浪县中医院 744600
急性乳腺炎(acute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其主要原因为乳汁淤积及细菌入侵。我院于2008年8月-2010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64例系门诊及住院病例,均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 19~33岁,平均年龄 26岁,病程3~8d,初产妇30例,经产妇4例;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青霉素治疗,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 27岁,初产妇 28例,经产妇2例,病程3~9d。两组病例年龄、病程、产次、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妇产科学》诊断标准为依据,全部病例均符合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患者:(1)哺乳期妇女,乳房肿胀疼痛,出现界限不清的肿块,伴有明显的触痛,局部出现红肿;(2)畏寒、发热伴白细胞明显增高。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瓜蒌牛蒡汤加味。方剂组成:瓜蒌仁20g,牛蒡子 20g,花粉15g,黄芩15g,陈皮15g,生栀子15g,连翘15g,皂角刺 15g,金银花 15g,生甘草15g,青皮15g,柴胡15g,蒲公英15g,白芷10g。热重者可加生石膏20g;如仍哺乳,加路路通 15g,王不留行15g;如回乳,加焦山楂、焦麦芽各20g;如恶露较多加当归尾 5g,坤草 20g。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400m l,早晚分服。发热或白细胞增高时予青霉素800万U静滴,1次/d,连用3d炎症消退后停用。同时用中药大黄 30g、黄柏30g、芒硝 400g、煅石膏100g、金银花20g、白芷20g,将药物研细粉加水调糊,直接敷于乳腺上。对照组:用青霉素 800万 U静脉点滴,1次/d,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先锋霉素。两组治疗均以10d为1个疗程。
1.4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治愈:乳房红肿热痛症状消失,乳汁通畅结块消散,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有效:治疗后乳房红肿热痛症状消失,乳汁通畅,结块缩小或局限,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接近正常;无效:乳房红肿热痛症状未见消失且加重,结块逐渐增大或溃破成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正常需手术治疗。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急性乳腺炎以初产妇多见。有文献报道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其主要原因为乳汁淤积及细菌入侵。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乳汁淤滞,或乳头被婴儿吸破,致病菌侵入乳管,引起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临床中一般分三个阶段即乳汁郁滞期、炎症浸润发展期和脓肿形成期[1]。乳汁的淤积是急性乳腺炎产生和加重的重要原因,则排空乳汁对预防和治疗急性乳腺炎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正确哺乳,同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正确挤奶手法是[2]:操作者拇指和食指分别放置在乳晕上下方,朝胸壁方向反复一压一松,手指不离开皮肤,然后沿乳头方向依次将乳晕下乳窦内的乳汁全部挤出,3~5min更换一侧,全过程20~30m in;当感乳房胀痛但乳汁挤不出时,先用热毛巾热敷双侧乳房5min,毛巾温度40~45℃,然后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从乳房的根部向乳晕做螺旋式按摩,按摩5m in,最后再进行挤奶。乳汁淤滞期、炎症浸润发展期除了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外,还要采取措施促进炎症消退使其不要向脓肿形成期发展,临床上配合中药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急性乳腺炎属于中医“乳痈”范畴,多由乳汁郁积、情致不畅、肝气郁滞,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湿热蕴结于胃络、阳明胃壅滞,使乳络闭阻不畅、气滞血淤而成,治疗宜疏肝理气、清胃热和营通乳。瓜蒌牛蒡汤具有疏肝清胃、通乳消肿之功效,方中柴胡、陈皮、入肝经疏肝理气,辅以清热解表蒲公英、天花粉、黄芩、金银花、桅子;王不留行入肝胃二经,通络、消痈,下乳消肿;路路通通经络,开乳孔促进排乳;白芷散结消肿。以此为方,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可控制炎症进一步扩大,促使炎症局限化,有效防止脓肿形成,若单用西药治疗,急性炎症虽被控制,但硬肿结块需很长时间才能消退,有的易形成慢性迁延性炎症,个别破溃成脓,需手术治疗,加重患者痛苦。急性乳腺炎早期内服瓜萎牛蒡汤加减清热解毒、解郁散结、疏通乳汁淤积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外敷中药,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病的局部,起到抑制病原体,减轻乳腺局部充血、水肿的作用。增加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1] 王钟富.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断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4-287.
[2] 张卫华.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6,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