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华 江苏省太仓市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5413
龋齿俗称蛀牙,是牙体组织脱钙、有机质分解、牙体解剖形态溶解破坏引起的口腔常见疾病。近年来乳牙患龋情况较为严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患龋率及龋均数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岁年龄组患龋率达66.0%,龋均3.5只。WHO已把龋齿列为世界范围内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因有一大部分人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而对乳牙龋齿置之不理,只有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时才会就医,致使乳牙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为进一步了解乳牙患龋情况,做好三级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水平,笔者随机选取江苏太仓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新区二小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跟踪调查146例3~6岁组儿童乳牙患龋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新区二小幼儿园1999年8月31日-2000年9月1日出生的73名儿童作为观察组1,2003年8月31日-2004年9月1日出生的73名儿童作为观察组2,以两组儿童为研究对象,连续跟踪调查其“入园体检”及3次“六一体检”乳牙患龋情况。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按照《全国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细则》进行检查。检查者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平面镜、牙镊、探针进行视诊、探诊。计数按上下左右颌位进行龋齿统计登记。
1.3 诊断标准 按《牙体牙髓病学》龋病诊断标准,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即诊断为龋齿[1]。乳牙缺失或有充填均做龋齿统计(正常乳牙脱落除外)。
2.1 患龋率与性别的关系 两组146名儿童中男74名,5岁龄61名患龋,患龋率82.43%;女童 72名,5岁龄62名患龋,患龋率86.11%。经χ2检验,男、女比较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
2.2 调查结果 5~6岁总龋齿数、龋均数、患龋率明显高于其3~4岁“入园体检”时情况。两组经χ2检验,5~6岁期间与3~4岁期间比较患龋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3~6岁乳牙患龋情况
近年来,国内对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的报道各地不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太仓新区二小幼儿园2006年和2010年5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分别为89.04%和79.45%,龋均数分别为7.11只和5.6只。乳牙患龋率及龋均数呈现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递增的趋势。乳牙龋齿窝沟封闭及充填治疗率极低仅4.5%。2010年患龋率及龋均数较2006年稍有下降,分析原因可能与儿童口腔保健提高有关;或与随机抽取的样本例数少有关。但两组数据均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说明本地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严重。乳牙患龋率及龋均数呈现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递增的趋势,这与学龄前儿童未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且乳牙龋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直接关系。分析乳牙龋齿治疗率极低的原因首先与大多数家长认为牙齿治疗会很痛,从而不愿带孩子去牙科治疗有关;其次与家长对乳牙龋齿的危害认识不清,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而对乳牙龋齿置之不理有关;还与儿童因惧怕而不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关。所以龋病的预防变得尤为重要。通常龋病的预防分为三级。
3.1 一级预防 是指病因性预防,是以消除龋病病因为主的一种预防措施。龋病的一级预防是防龋的根本性措施,对降低儿童时期乳牙龋齿发生率有明显效果。(1)提高人们对乳牙龋齿危害性的认识至关重要。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是一种侵及范围广、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龋齿除影响咀嚼进食功能,影响生长发育外。牙痛也严重影响患儿的食欲、学习和生活。还影响到美观、发音等。一旦乳牙早失对儿童面部的发育还会造成长远的影响[2]。严重的乳牙龋齿会影响到恒牙的萌出及发育质量,会导致牙列不齐及颌骨发育的异常。乳牙龋齿如不及时修复治疗,还可引起牙龈炎、根尖炎、牙髓炎、牙槽骨和颌骨炎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引发全身感染,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所以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而对乳牙龋齿置之不理,这是极其错误的。(2)针对龋齿病因进行有效干预。龋齿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公认的为微生物、饮食、宿主三因素学说。“微生物”主要指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和乳杆菌等,牙菌斑是一种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薄膜。针对致龋菌关键是要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刷牙、漱口是主要的清除牙菌斑的方法。“饮食”主要是指糖分高的食物,如蔗糖、奶糖、巧克力、蛋糕等,研究发现食糖消耗水平与龋病呈正相关关系,应适当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量及摄入次数。食物的精细和黏着也是食物致龋的高危因素。而粗纤维食物则有利于清洁牙齿,应适量进食。近年来,龋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婴儿期非母乳喂养成为早期乳牙龋发生的危险因子[3]。所以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宿主”主要是指易感的牙齿,如发育上有缺陷的牙齿或钙化不良的牙齿,唾液分泌的多少,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对有缺陷的牙齿应尽早实施窝沟封闭、氟化物防龋、预防性充填等保护性措施。其实乳牙发育不良的原因要追溯到胎儿期,乳牙的牙胚在妈妈怀孕的6~7周已经开始形成,所以孕期的妇女应注意蛋白质、钙、磷等的摄入。孕期感染严重的发热性疾病等都会对牙胚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牙胚发育不良容易患龋。乳牙健康应从小抓起。为预防奶瓶龋的发生,应杜绝婴幼儿长时间口含着奶瓶或奶头入睡。6个月婴儿添加辅食后,要注意口腔的卫生清洁,这时妈妈可以用纱布缠绕食指,再沾温的白开水擦拭婴儿的牙床、舌面、颊面等部位,进食后或睡前尽可能喝点清水以清洁口腔。2岁半以后多数幼儿乳牙要出齐了,这时儿童口腔卫生习惯的形成得益于家长,父母亲成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专家分析认为,儿童没有养成晚间刷牙习惯,家长又不督促,是造成儿童患龋齿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儿童在这个时期对牙刷、牙膏、刷牙时的泡沫有极大的好奇心,父母应抓住这一点及时引导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首先应给孩子选一把颜色艳丽、大小合适的软毛牙刷,有卡通或动物图案的可激发孩子刷牙的兴趣。开始先予清水漱口刷牙,待孩子学会漱口并吐掉口中的牙膏泡沫后予儿童含氟牙膏刷牙。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孩子刷牙初期最忌训斥或恐吓,因为如果孩子在刷牙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快乐,对刷牙丧失了兴趣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行为。(3)搞好口腔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口腔卫生宣教不能流于形式,要力争达到知-信-行的效果。还要力争广泛、持久。体检后幼儿园及儿保医生要为乳牙龋齿患儿建立健康档案并跟踪随访,督促患儿家长监督并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给患儿以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其次,针对儿童的宣传教育要适合儿童特点。学龄前儿童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对词语理解能力差。这就要求健教人员要将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让孩子在愉快的观赏过程中,真的学到如何保护牙齿,如何正确的刷牙。(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早发现、早诊断的关键措施。专家建议至少每半年检查1次。
3.2二级预防 是指早诊断,早治疗。早治疗可以防止龋病进一步发展,减少牙髓炎、牙根尖周围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使受损的牙齿功能得以恢复。
3.3三级预防 是指防止牙齿功能障碍,促进康复。针对龋病引起的牙髓病、根尖周病等并发症进行治疗,尽量保存牙齿,保持牙颌系统的完整性。残冠、残根牙及早拔除,以防止引发全身感染。已经缺失的牙齿给予镶复等。
龋病造成牙齿的缺损是不可逆的,因此龋病的预防比龋病的治疗更为重要。尤其是一级预防,要知道防病比治病更为重要。
[1] 樊明文,主编.牙体牙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
[2]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435-436.
[3] 邹静,李少敏,刘怡.婴儿喂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龋病〔J〕.口腔医学纵横,1995,15(2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