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复方阿替卡因在口腔手术麻醉中的效果171例分析

2011-01-29 09:0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骨膜利多卡因卡因

潘 红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 郑州 450014

提高复方阿替卡因在口腔手术麻醉中的效果171例分析

潘 红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 郑州 450014

目的研究复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及传导阻滞麻醉在口腔领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麻醉效果的提高。方法对171例牙髓病根尖病手术及拔牙手术采用了复方阿替卡因局部黏骨膜下浸润麻醉以及传导阻滞麻醉,并判断其效果。结果本组171例患者完全麻醉率为98.25%(168/171),良好麻醉率为1.75%(3/171)(P<0.01)。结论正确地应用复方阿替卡因黏膜骨膜下缓慢注射浸润麻醉,结合必要的传导阻滞麻醉,可以提高阿替卡因的麻醉效果。

复方阿替卡因;黏膜骨膜下注射;浸润麻醉

作者对复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及传导阻滞麻醉在注射方法及用药量,注射部位作了一些改进,使麻醉效果得到了一些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报告了171例口腔门诊各种常见手术的局部麻醉效果。其男101例,女70例,年龄16~71岁。

1.2 材料和方法 法国赛特力-碧兰公司生产的复方阿替卡因(碧兰麻)。局部麻醉方法及药用量:本组病例每位患者局部麻醉药量均未超过1.7 m L。上颌牙局部浸润麻醉全部采用了黏膜骨膜下缓慢注射,每分钟不超过1 m L,要求针穿透骨膜使麻醉药尽可能注入骨膜之下。下牙槽神经传导阻滞麻醉,在进针接近下牙槽神经时,要缓慢进针并回抽针管同时缓慢注射药物,力求注出药物的压力能够排开血管,从而避免药液误注入血管内引起不良反应。上下颌牙有关手术所采用的麻醉注射部位、药量及其麻醉效果,见表1、2、3。

表1 上颌牙相关手术65例,复方阿替卡因局部黏膜骨膜下浸润麻醉效果

表2 下颌磨牙前磨牙相关手术复方阿替卡因传导阻滞麻醉加用局部黏膜骨膜下浸润麻醉

表3 下颌切牙尖牙相关手术复方阿替卡因局部黏膜骨膜下浸润麻醉效果

根据表1、2、3统计,本组完全麻醉率为98.25%,良好麻醉率为1.75%。麻醉效果分级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平分法(visual ana2logue scale,VAS)根据患者主观感受为主,分四级:(1)完全麻醉:患者自觉不痛。(2)良好麻醉:患者稍有疼痛,但能顺利进行手术操作。(3)有效麻醉:患者感到疼痛,需忍耐才可完成手术操作。(4)无效麻醉:患者感觉剧烈疼痛,难以进行手术操作。

1.3 结论 文献报告完全麻醉率为71.6%~91.17%[1-2]。我们的临床应用研究,完全麻醉率达到98.25%。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坚决地采用了黏膜骨膜下缓慢注射浸润麻醉术,根据情况,正确地结合传导阻滞麻醉,每位患者复方阿替卡因用量不超过1.7m L,严格选择适应证等原因,才取得了完全麻醉率达到98.25%(168/171),而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的良好效果。

2 讨论

传统的侵润麻醉注射点主要在黏膜下骨膜上,这样可减轻术后水肿及反应,但有时可能会导致麻醉不完全[2]。而我们在术中采用碧蓝麻﹙复方盐酸阿替卡因﹚专用注射器及针头行骨膜下侵润注射,下颌后牙辅以下牙槽阻滞麻醉,既减轻了术后水肿及反应,又使麻醉效果明显提高,牙髓摘除术完全麻醉率达98.25%,而拔牙术完全麻醉率达100%。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其主要成分为每支1.7 m L安瓿内含有阿替卡因68 mg,肾上腺素0.017 mg(1∶100000)。附加肾上腺素的目的在于收缩血管,减少单位时间内阿替卡因进入血液里的量,延长阿替卡因在局部的麻醉作用时间,强化麻醉效果,降低其毒性作用,使其起效快,麻醉时间长,渗透性和侵润性强,对牙髓的麻醉效果可靠,从而达到无痛拔髓和拔牙的目的,其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并且毒性低,极少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已被推广使用[3-4]。

上颌牙完全麻醉率高于下颌后牙是因为上牙槽骨骨质较下牙槽骨骨质疏松,麻药易于进入骨松质而麻醉上颌牙根尖神经丛。下颌后牙牙槽骨骨质致密骨皮质较厚,麻药不易渗透,但可辅以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来达到完全麻醉的目的。拔牙术中完全麻醉率达100%可能是因为拔牙时仅需麻醉牙周膜及根尖神经丛,而不一定需要麻药通过细小弯曲的根尖孔及牙根麻醉牙冠内牙髓。复方盐酸阿替卡因主要成分与利多卡因同样均属酰胺类,所不同的是其化学结构由芳香环和噻唑环组成,不含苯环,故在体内更易降解,经肾排出比利多卡因快4倍,短时间内重复注射亦较安全,无发生蓄积中毒危险,很适用于肝肾功能略差的小儿、老年及孕妇[4-5]。复方阿替卡因有效浓度接近于阻断痛觉传导,起效快(约2~3m in),与蛋白质结合力较利多卡因更强,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因而麻醉维持时间可长达 2.5~3.5 h[1]。而且其毒性仅为利多卡因的60%。根据作者的经验,施行黏膜骨膜下缓慢高压注射,结合必要的传导阻滞麻醉,是取得优秀的完全麻醉效果的重要方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高血压患者对肾上腺素的意外反应和升压反应特别敏感,故应慎用[1]。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200 mm H g,或舒张压≥115 mm H g时,应当绝对禁用含有肾上腺素的麻醉药。对冠心病患者,小剂量(0.5~1.0 m L)缓慢注射,每15 s<0.5 m L,作适当的心理诱导,可以避免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但4岁以下的儿童不宜使用。成人阿替卡因最大每天用量不应超过7mg/kg,4岁以上儿童最大每天用量不应超过5mg/kg。注射速度缓慢为佳,每分钟不可超过1m L。

[1]张芳.阿替卡因肾上腺素(碧蓝麻)对牙髓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4):330-331.

[2]张志霞,刘瑶,王晓琼等.碧蓝麻对口腔治疗麻醉效果观察[J].武警医学,2005,16(4):301-302.

[3]黄艺,宣静.碧蓝麻与利多卡因局麻下拔髓效果的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82-85.

[4]刘斌.碧蓝麻与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比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24(4):436-437.

[5]常丽云.碧蓝麻在冠心病患者牙髓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4):439.

R971+.2

B

1673-5110(2011)08-0037-03

(收稿2011-02-11)

猜你喜欢
骨膜利多卡因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