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黎 陈应富 熊 军 陈祖明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鱼香味型是川菜中最重要的复合味型之一,来源于四川民间烹鱼调味之方法,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风味。冷菜鱼香味是在热菜鱼香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具有色泽红亮、咸甜酸辣鲜兼备、姜葱蒜味突出的特点,味感丰富,咸、甜、酸、辣、鲜各味平衡[1]。冷菜鱼香味咸淡适中,辣味平和,味道醇厚,香味突出,甜酸呈荔枝味感,诸味融为一体,既能突出调味品的佐味,也能较好地表现原料的鲜香味,无论品味、佐酒、助餐效果都很好,适合各阶层人士的喜好。冷菜鱼香味的味感复杂,所用调味料众多,调制时没有配方标准,不易调制好,目前只有川菜馆有销售冷菜鱼香味型的菜品,但是制作出来的质量却是参差不齐,不利于川菜的发展和产业化推广。鉴于此,本研究将冷菜鱼香味型制作工艺进行标准化,把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烹饪调味制作中,使调味逐步摆脱传统手工操作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从选料、生产到成品均采用统一标准,规范制作流程,使生产流程标准化,以利于冷菜鱼香味型的传承和发展。
食盐、味精、白糖、酱油、食醋、泡辣椒、姜、蒜、葱、辣椒油、芝麻油
不锈钢锅、不锈钢桶、不锈钢盆、不锈钢勺、刀具、电子秤、包装机
调味料→加工→称量→入不锈钢盆→搅拌→装袋→封口→检验→成品
1.4.1 原料选择
GB2721-2003 食用盐卫生标准
GB2717-2003 酱油卫生标准
GB2719-2003 食醋卫生标准
GB2720-2003 味精卫生标准
GB13104-2005 白糖卫生标准
GB8233-2008 芝麻油卫生标准
ZBX 10072-86 泡辣椒卫生标准
SB/T 10160-1993 姜卫生标准
NY5001-2007 蒜卫生标准
NY5001-2007 葱卫生标准
1.4.2 加工准备
泡辣椒、姜、蒜均剁成细末;葱切成葱花。
1.4.3 调制
依次加入食盐、白糖、味精、酱油、食醋混合均匀,加入泡辣椒末、姜末、蒜末和葱花搅匀,加入红油、芝麻油混合均匀。
1.4.4 操作要点
泡辣椒去蒂、去籽,剁碎成细末;姜去皮、洗净。
调制时要先调出咸鲜酸甜的味感,再加入泡辣椒、姜末、蒜末、葱花、辣椒油等调味料,各种调味料要搅拌均匀。
将鱼香味型调味料搅匀分成若干小份,用包装机封口包装成小袋。
成品色泽:红亮。气味:具有浓郁的泡辣椒、姜、葱、蒜的混合香味。味道:咸、甜、酸、辣、鲜兼有,各味平衡。形态:半流体。袋装无破损、胀袋等污染现象。[2]
鱼香味型调味料基础配方数据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本试验挑选了3名对川菜调味有深入研究的烹饪大师各自盲调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鱼香味型正交试验的基础配方数据,见表1。
表1 试验数据采集方案
3位烹饪大师的配方数据分别为数据A,数据B,数据C,将3个数据折算为百分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
表2 鱼香味型调味料基础配方数据
通过平均值可以得出鱼香味型调味料的基础配方,通过计算标准差可以发现其中波动性比较大的调味料,其中辣椒油、酱油、白糖3个因素的标准差较大,受主观影响较大。
鱼香味型调制是否准确,关键是各种调味料在本复合味型里所起的作用,再根据其作用决定加入各种调味料的用量,故调味料配方对鱼香味型的影响至关重要。本试验在鱼香味型呈味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食盐、白糖、酱油、食醋、泡辣椒、姜、蒜、葱、辣椒油等关键调味料的配方,选取标准差最大的3个参数(白糖、酱油、辣椒油)进行单因素试验,单因素试验中在每一种调味料中确定3个添加量进行调试,随机选择5名烹饪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同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感官评价结果。感官评价的总分为100分,其组成是色泽20%,香气20%,味道50%,接受度10%。在评价指标中,分数≥85,优;分数60-85,一般;分数≤60,差。试验数据见表3-表5。
表3 白糖单因素试验
表4 酱油单因素试验
表5 辣椒油单因素试验
由单因素试验得出冷菜鱼香味型最佳配方为:食盐1.8%,酱油7%,白糖12.6%,食醋10%,泡辣椒16.7%,辣椒油17%,姜4.4%,蒜12%,葱10%,味精0.7%,芝麻油1.8%。此配方为批次投料量,由于比例之和并不一定为100,所以配料时按比例称量调制。
食盐、酱油在本味型中决定咸味,根据菜肴特点先满足酱油的需要,然后再加入食盐。
本味型的酸甜味感是由食醋和白糖决定的,调制后的冷菜鱼香味能够吃出明显的酸甜味,与咸味相比,味感表现为咸、酸、甜协调,各味互不压抑。
泡辣椒在本味型中有增辣、增色、压异等作用;辣椒油有增香、增辣和增色的作用。
姜、蒜、葱有增辣、提升风味和呈现味感的作用。
味精有增鲜的作用。芝麻油辅助辣椒油增香,同时还能去异味。
产品色泽红亮,气味正常,味道正常。[3]
冷菜鱼香味型调味料包的制作是在传统鱼香味型特点的基础上,规定了冷菜鱼香味的制作标准,并对各调味料进行了量化,在制作工艺上规范了操作流程,制定了调味标准,根据调味料的特性分别袋装,便于分别储存和方便准备加工,也便于规模化加工生产,是传统技术与现代手段的融合,为规模生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加工方式,产品可直接为家庭、快餐连锁、熟食连锁、餐饮饭店服务。
[1]邓开荣,陈小林.川菜厨艺大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320-322.
[2]辛松林.鱼香味的基础调味汁标准化初探[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5-16.
[3]陈祖明,辛松林,卢黎,陈应富,熊军.红油味型标准化制作工艺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1,36(9):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