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华
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西九江 332000
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笔者所在医院所有活产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设计早产儿流行病调查表。参照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设计的《全国早产儿流行病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母妊娠情况、早产儿出生状况、住院治疗及并发症、早产儿转归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由专人进行调查和随访。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x2检验。
调查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共分娩活产新生儿5215例,活产早产儿564例,其中男325例,女239例。男︰女为1.36︰1。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0.81%,其中转入新生儿科住院治疗546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8.50%。
表1 早产儿出生时状况
早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母有流产或早产病史156例(27.66%),母羊膜早破122例(21.63%),妊高征98例(17.38%),母无产前检查或不正规71例(12.59 %),医源性早产(如母妊娠合并胆内胆汁瘀积)27例(4.79%)。
早产儿住院期间,最主要的并发症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227例(40.25%),呼吸系统疾病203例(35.99%),脑室内出血182例(32.27%),循环系统疾病148例(26.24%),感染性疾病125例(22.16%),贫血 84例(14.89%),平均住院 8.6 d,最久者62 d。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间越久。
564例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48例,放弃且死亡15例,总死亡率为11.17%。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肺透明膜病19例,新生儿窒息14例,颅内出血9例,肺部感染8例,其他13例。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分布[n(%)]
在早产儿生后28 d、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随访,能按期随访者占84.20%。未随访者占5.80%。随访期间有5例于出院后5 d ~5个月死亡,2例死于慢性肺病,另3例分别死于脑积水及呛奶窒息。随访时发现,58.20%早产儿体格发育(包括头围、身高、体重)在6个月时接近正常婴儿。但<32周、体重<2 kg者,发育明显落后正常婴儿,在随访中发现,视网膜病38例(其中Ⅲ期以上5例),16例早产儿听力障碍,35例早产儿运动障碍,42例早产儿智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
早产儿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反映一个地区的妇幼保健和围产医学的技术水平,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病为5%~10%[1],笔者所在医院调查本地区的早产儿发生率为11.0%,高于杨于嘉教授报道的城市早产儿发生率7.8%[2]。调查表明早产儿的发生以34~36周为多,占64.2%。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母有早产或流产史、母羊膜早破、母产前检查不正规、妊高征、多胎、医源性早产,其它如前置胎盘、脐带因素、晚期性生活亦是发生早产的高危因素,故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孕期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及产前检查,积极防治孕妇并发症,可减少早产的发生。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调查表明早产儿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依次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系统疾病脑室内出血、循环系统疾病(PDA、ASD等)、新生儿感染、贫血等。九江市早产儿死亡率为8.51%。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肺部感染,其中早期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新生窒息,晚期主要是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间越久,死亡率越高。故减少低胎龄早产儿(<32周)的发生,建立重症监护室(NICU),积极治疗早产儿并发症,加强无菌操作,规范早产儿的管理,给每一个危重早产儿及时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由于NICU的建立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病死率已稳步下降,但成活者伤残的比例也在增加[3]。本研究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中,有5例早产儿在出院后1~3个月内死亡,随访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ROP)28例,(其中Ⅲ期以上5例),听力障碍16例,运动障碍42例,成活者伤残比例明显高于同龄足月儿,故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低胎龄早产儿应规范用氧,生后3~7 d常规床边头颅B超检查,出院时做好宣传工作,指导护理和喂养,出院后定期随访,发现异常者早期干预,以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提高人口质量。
[1] 吴圣楣,陈惠金,朱建辛.新生儿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1.
[2] 杨于嘉.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当代杂志,2005,7(1):25-28.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