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东
(永兴县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300)
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比较
曹永东
(永兴县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300)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永兴县人民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74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37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治疗(钢板组),另37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髓内钉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均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且均具有不剥离骨膜,能有效减少对骨折处的血运干扰,促进骨折愈合。
胫骨骨折;微创经皮钢板;交锁髓内钉
胫骨骨折是临床骨折常见的一种,占全身骨折的3.85%。以往的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和直接暴露复位方式从而保证骨折稳定,如此的手术方法容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和骨折愈合延迟等并发症。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改进,以减少对骨折部位血运干扰,降低对软组织剥离,恢复骨折解剖结构的手术方式成为临床不断探索的重点。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制定治疗方案相关依据。
1.1 临床资料
本组74例病例均为永兴县人民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分为钢板组37例,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14~64岁;髓内钉组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5~65岁。两组患者受伤原因、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和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受伤原因、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和类型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
1.2 方法
钢板组:术前测量健侧胫骨结节内下方至内踝上方长度以准备恰当的钢板,并确定放置位置,并按胫骨内侧下1/3的弧度进行预弯。通过X线机检查复位和固定情况,复位满意后于胫骨结节内下方和内踝上方做2个小切口至筋膜,无需切开骨膜,将筋膜和骨膜分离,形成一隧道,将钢板通过此隧道置于骨膜表面。在进行钢板推进的同时可对抗牵引小腿,以促使骨折复位满意。对于不同的骨折类型,在进行钢板内固定时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对于开放性骨折,在固定钢板前先进行彻底清创,再用螺钉进行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可进行点状固定钳经皮协助固定骨折块,再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髓内钉组:术前通过测量健侧肢体长度,并根据X线光片了解髓腔大小,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髓内钉。患者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在胫骨结节上方钻开髓腔,并扩髓,髓腔处理好后将预先准备好的髓内钉插入,并在接近骨折端切开复位,利用定位瞄准器将带锁螺钉对远、近端进行固定。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d左右,并根据患肢肿胀给予甘露醇脱水,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功能锻炼,比如屈伸、行走等。
1.3 效果评价
根据临床实际和参考有关文献[1],将治疗效果分为优:症状完全消失,患肢关节活动正常;良:症状完全消失,但关节活动有稍微的受限;可:症状基础消失,行走时间长时出现关节疼痛;差:症状未消失,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1.4 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t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以上项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均出现一定的并发症,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布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胫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发生率较高,虽然通过治疗后可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一,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尽早愈合是临床工作者的重任。
3.1 微创经皮钢板与交锁髓内钉优缺点分析
对于骨折的愈合,影响因素比较多,排除客观的年龄因素外,血运、内固定物的力学结构的优良情况是决定骨折愈合的关键因素[2]。自20世纪90年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临床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证实了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能够通过间接复位,减少骨折暴露范围,降低感染率,术中无需切开骨膜,最大程度的保护了骨膜和周围组织的血运。但由于钢板内固定一般是置于胫骨前外侧,承受了较大的张力,尤其是在受压后,容易造成对侧骨的分离,特别是粉碎性骨折,一旦复位不满意,极容易造成骨不连和钢板断裂现象。
对于交锁髓内钉,能够广泛适用于胫骨各种类型的骨折,对于粉碎性骨折没有严格的复位要求,而带锁的螺钉能够有效防止选择复位,达到牢固的固定效果。此种手术属于微创范围,因此对骨折周围组织的干扰小,避免对断端血运的影响,有利于骨折愈合[3]。同时手术中通过扩髓,产生的生物刺激有助于骨痂的生长,而且骨屑又能成为植骨的原始材料。但术中的扩髓容易造成对骨膜血管的影响,同时髓内钉进入髓腔后压力增大,从而增加了脂肪栓的发生率。此外,其固定并非绝对的固定,在活动中若过度也容易出现松动或断钉的危险。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两组治疗方法效果无差异性,均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对于钢板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临床尚无统一标准,但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无需扩髓等特点已被公认,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合并肺部损伤的胫骨骨折和严重多发伤的患者比较适合,能够有效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同时对于闭合骨折和GustiloⅠ和Ⅱ开放性骨折、远近端胫骨骨干骨折同样适合,特别是对于皮肤条件欠佳的骨折患者也适用。而髓内钉能够减少组织暴露,营造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损伤处再血管化,促进骨折快速愈合。因此对于长骨中、下断骨折、胫骨多段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3.3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虽然在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下,胫骨骨折手术方法日臻成熟,但由于术前器械的应用不断增多,并发症也时有发生[4]。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松动和断裂。比如内固定材料质量不适应容易造成对血运的破坏,骨折处压力难以控制,容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由于骨折时软组织伴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加上进行内固定时对软组织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局部皮肤坏死,继而引发感染。对于并发症的处理,我们的体会是:①选择手术时机,一般宜及时进行手术,对于肿胀严重的患者,可先进行消肿处理,待胀肿改善后再进行手术;②对于髓内钉松动和断裂,要充分扩髓,注意扩髓中尽量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同时术后功能锻炼要根据患者实际进行量和次的安排;③对于术后感染,要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暴露过久被细菌污染,术后选择恰当的抗生素等。
[1] 朱光辉.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6,22(10):1418-1419.
[2] 胥少汀.长骨干骨折的生物学固定[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3(3):166.
[3] 张方德,陈云,戢勇等.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5(17):245-247.
[4] 兰香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5):53.
R683.42
B
1671-8194(2011)04-0072-02
10.15912/j.cnki.gocm.2011.0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