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 CD63及GPⅡbⅢa的相关性研究 ①

2011-01-23 03:58谷玉平何小燕
河北医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糖蛋白心脑血管抵抗

谷玉平,何小燕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韶关 512026)

有报道称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脑血管高危患者可以降低25%心脑血管事件,对于既往卒中或有TIA发作的患者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后其相对危险性降低22%[1]。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虽按照要求服用阿司匹林,仍不可避免的发生血栓性事件,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2]。对于存在 AR的人群在不良事件发生之前作出准确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的测定方法。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GPⅡb/Ⅲa的变化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确定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识别的参考指标,对我院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9-75岁,平均(60.5±9.6)岁。随机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8-75岁,平均(61.2±8.5)岁。

1.2 排除标准:①对阿司匹林治疗有明显禁忌症;②已接受血小板GPⅡb/Ⅲa治疗者;③计划或已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者;④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患者;⑤住院前2周内使用过非甾体抗炎药物者;⑥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⑦有肝肾功能不全;⑧恶性肿瘤患者;⑨血小板计数 >450×109L-1或 <100×109L-1;⑩血红蛋白 <90g/L。

1.3 方法与分组

1.3.1 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测定:采用FCM检测,治疗前所有对象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枸橼酸钠抗凝。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标本血小板糖蛋白D62p、CD63及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两周后需再次测量。

1.3.2 血小板聚集率(PAG)测定:60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两周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mL,抗凝、离心、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以ADP(10μmoL/L)和AA(0.5mmoL/L)为诱导剂,采用比浊法测定PAG。

1.3.3 分组:根据 PAG 结果,PAG≥70% 和 0.5mmoL/LAA诱导的PAG≥20%作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将60例患者分为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组)8例,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组)52例,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90例志愿者分组情况与PAG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90例志愿者分组情况与PAG试验结果 (%)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小板CD62p、CD63及GPⅡb/Ⅲa表达的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高于对照组水平,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R组患者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高于AS组患者,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 CD62p、CD63及 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比较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CD62p、CD63及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比较 (%)

3 讨论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近年来研究表明,部分人群对阿司匹林在规律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这部分人群口服阿司匹林后出血时间并不延长,而且还有胶原、花生四烯酸、ADP诱导体外血小板聚集的现象[4],即阿司匹林抵抗。AR普遍存在于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及健康人群中,发生率为5.5% -60%[5]。对于这部分人在不良事件发生之前作出准确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由于阿司匹林抵抗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给确诊带来一定困难。

有研究表明AR人群红细胞诱导血小板产生ADP、β血栓球蛋白等血栓形成因子,以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Ⅲa亚单位的基因多态性使得前列腺素F2α水平以及血小板对胶原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增强了血小板的活性以及血小板的聚集率[6]。因此血小板膜糖蛋白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有一定关系。为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及GPⅡb/Ⅲa的变化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笔者对对我院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0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检测出阿司匹林抵抗8例,占13.3%。通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CD62p、CD63及GPⅡb/Ⅲa表达的阳性率比较,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小板CD62p、CD63及GPⅡb/Ⅲa表达的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高于对照组水平,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R组患者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阳性率高于AS组患者,数据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果证实了不同人群对于阿司匹林的敏感性确实存在差异,阿司匹林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但对于AR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后血小板GPⅡb/Ⅲa仍高表达,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较长时间存在,AR患者GPⅡb/Ⅲa高表达可能与AR有关。

[1]王艳丽,王淑敏,李淑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及处理策略[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4):1987-1989.

[2]张颖冬.阿司匹林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阿司匹林抵抗[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3):161 -163.

[3]孙世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 -13.

[4]王传新,卢振铎,杨晓静,等.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质变CD62P及G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2):135 -136.

[5]Grau A,W eimar C,Buggle F,et al.Risk factors,outcome and treatment in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the German Stroke Data Bank[J].Stroke,2001,32:2559 -2566.

[6]Gijn J.van,Algra A.Aspirin and stroke prevention[J].Thrombosis research,2003,110:349 -353.

猜你喜欢
糖蛋白心脑血管抵抗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天然海藻色素糖蛋白诱导Hela细胞凋亡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