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忠宝,吴庆云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2.江西峡江县国土资源局,江西 峡江 331400)
全面把握我国矿产资源形势,是国家制定矿产资源战略的基础,是决定资源规划和政策成败的关键,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方略制定的大计。
我国矿产资源优势与劣势并存,总的特点是“大宗不大,稀有不稀”,即传统工业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铝、钾等矿产相对短缺,而新兴能源、电子工业和材料工业需要的钽、稀土、镓等稀有金属矿产相对丰富。受资源禀赋制约及工业化进程对资源需求的推进,多数矿产品产量大幅上升,短缺矿产的消费量和优势矿产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国大宗矿产资源短缺,已从个别矿种向全面短缺推进,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即便是传统的优势矿产,目前大多也面临资源保障能力退化及出口过量等问题,对我国经济运行的资源成本和经济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1)能源矿产
我国能源需求的高增长,面临消费结构和供应能力不可持续双重压力。2009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21.9亿t标准油,与2000年比增加了1.3倍,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近20%,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从结构上看,2009年煤炭占消费总量的70.6%;原油占消费总量的18.6%,天然气占消费总量的3.7%,核电、水电占消费总量的7.1%。与其他能源消费大国比,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过高,天然气、核电偏低(图1)。同时,我国煤炭供应潜力受运输、水资源和环境制约,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可持续。
图1 2009年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图
2009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9.6亿t标准油,净进口2.2亿t标准油,能源对外依存度10%。我国石油供需缺口较大,储量保障供应仅11年。2009年净进口2.1亿t,对外依存度达53.6%。我国石油进口安全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进口主要来源国资源潜力不大、合作空间有限。我国原油的进口国主要是沙特、安哥拉、伊朗、阿曼、俄罗斯和苏丹,六国合计占进口总量的近70%。其中,安哥拉、阿曼和苏丹三个国家石油资源有限,基本达到了我国从其进口石油的极限。我国煤碳、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煤炭储采比为74年,储量保障供应相对安全,但与世界煤炭储采比的120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供应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挖潜。
(2)短缺固体矿产
我国短缺固体矿产资源需求无序扩张,遭遇国内资源保障乏力和境外获取难度加大双重困境。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之我国部分资源的粗放开发、低效利用及技术创新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宗固体矿产资源需求强劲。2000~2009年,铁矿石增加了4.8倍,铜增加了2.9倍,铝增加了3.1倍。受需求拉动,产量急剧扩张。2000~2009年,铁矿石、铜矿和氧化铝产量分别增长了1.2倍、2.6倍、0.6倍和4倍。大宗矿产储量增速趋缓或略有下降,静态供应保障能力主要集中在4~15年。这些资源需求量较大,国内开发规模相对需求又偏低。由于我国铁、铜、铝资源以低品位矿居多,开发利用经济性能不是很好,如果外界供应受到影响而需要提高国内供应比例,它们的保障能力还将减弱。2009年,我国铁矿石产量8.8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40%,对外依存度达64%;精炼铜消费量达710万t,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9%,铜的对外依存度达75%;原铝消费量达1240万t,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4%,铝的对外依存度达61%。
目前,我国境外矿产来源地集中,例如,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三个国家的进口量,占铁矿进口总量的80%以上;铜进口量60%以上来自智利、秘鲁、蒙古,锰、铬等矿产,也是类似的问题。从运输途径来看,绝大部分为海上运输,必须经过一些重要海上运输要塞,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与此同时,资源国加强了自己优势资源的保护与控制,相关利益集团的围堵,使得我们在国际矿产品市场上“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跌”,矿产资源地缘政治斗争空前剧烈。
(3)优势固体矿产
我国优势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和过量出口,严重阻碍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稀土、钨、锡、钼、锑、钒、钛、钽、菱镁矿、萤石、石墨、重晶石、膨润土、滑石、芒硝等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属于优势矿产。但是因长期过量开采与出口,导致部门资源优势已基本丧失。稀土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为了保护这一优势资源,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严格控制开采及出口总量,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2009年稀土矿产品产量12万t,占世界总量的97%,与消费量7.3万t相比,稀土的生产仍供应过剩。钨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已经连续八年实行总量开采控制,但是每年的实际产出量均超出总量控制指标。2009年,全国钨精矿产量6.5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85%。长期以来,我国的钨产品都是供应过剩,历史上还曾出现过低价竞销的情况,严重阻碍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近几年,锑资源储量已不乐观,储采比仅为5年。2009年,全国锑精矿金属产量16.6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87%,与12.5万t的表观消费量相比,仍显得供应过量。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领域面临数量约束、质量约束、生态约束、技术约束、国际环境等多重约束,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1)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资源品级较差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十分匮乏。除钨、锡、稀土、钼、锑、磷等部分优势矿产外,我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均不足世界人均拥有量的2/3。其中,石油、天然气、铀的人均拥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20%;锰、钾盐等矿产的人均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拥有量的9.5%~12.3%;铜、铝、镍、金等矿产的人均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拥有量的24.9%~35.3%;煤炭、铁等矿产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也只达世界人均拥有量的66.5%左右。一些重要矿产,往往是贫矿和难采、难选、难冶矿。在我国已探明的铁矿储量中,铁矿平均品位为32%,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5个百分点;锰矿平均锰品位22%,不到世界平均品位的一半;铜矿资源多为共伴生矿,平均铜品位仅为0.87%,不及世界主要生产贸易大国的铜矿石品位的1/3。从总体来看,贫矿多、富矿少,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共伴生矿产多、单一矿床少,难选矿产占有相当的比例,使得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据最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7~2010年),到2020年时,国内供应能力可保证国内消费需求的矿产有:天然气、铅、钨、锡、钼、锑、稀土、耐火黏土、磷、钠盐、芒硝、水泥石灰岩、玻璃硅质原料、石膏、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饰面石材、石墨、石棉、滑石共21种矿产;不能保证的有:煤、石油、铀、铁、锰、铬、钛、铜、铝土矿、锌、镍、钴、金、铂族金属、锶、菱镁矿、萤石、耐火黏土、硫、钾盐、硼、重晶石、硅灰石、金刚石共24种。
(2)资源开发利用粗放,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仅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尾矿利用率不到10%,处理矿石的单位能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出30%~40%。煤炭的矿井回采率只有30%~35%,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也只有32.7%,天然气也只有65%左右。大量铜、铅锌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煤铝共生资源,目前仅用于燃煤,铝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另外,我国相当部分矿山企业的生产,在产业链中处于低层次的原料生产和加工端,出现初级产品出口与深加工制品进口并存的现象。我国一方面大量出口粗加工产品,大量消耗了矿产储量,却没有产生较好的效益;另一方面,又从国外进口深加工产品,而这些深加工产品的价格往往比粗加工产品高出几十甚至几百倍。
(3)生态环境恶化,节能减排压力大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增大,我国矿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加剧的趋势。据统计,全国每年各类矿山排放废水30亿t,排放废气5400多万m3;矿产开发产生的废石、尾矿、废渣等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已达353.3亿t以上,并且还在以每年约10亿t的速度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国因采矿活动占用、破坏的土地面积达330万hm2以上,其中地面塌陷面积45万hm2以上;2008年矿山废水废液排放量48.9亿t;年排放粉煤灰3亿多t;矿山排放的瓦斯等废气和含重离子、选矿药剂等的废水,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我国尾矿利用率不足10%,其他废弃物利用率也很低,大量固体废弃物排放不仅占用土地,还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导致大量有价成分流失,严重制约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每万美元产值能耗8.16t标准煤、消耗1.8t粗钢,分别是美国的3.3倍多、18倍多。2009年,中国年碳排放总量达到约75亿t碳,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4%。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2020年中国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即22亿~ 25亿t。这样算下来,2010~2020年期间要减排至少要达到67%,同时还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我国政府面临的减排压力由此可见一般。
(4)短缺矿产价格高位运营,优势矿产定价权缺失
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经济增长的地区继续扩大,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明显地改善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矿产品需求增长强劲。加之,受政治因素和投机资金炒作的共同影响,以及美元持续疲软,使得以美元结算的大多数国际矿产品价格普遍攀升,许多矿产品价格创多年来最高纪录。具体到我国实际情况,对于短缺矿产而言,在价格持续高涨的背景下,我们的进口却越来越多,导致我国的发展成本越来越大,关键矿产的保障和国民经济安全隐忧凸现;对于优势矿产来讲,多数为保护性矿产、战略矿产,出口依然表现为数量多、创汇少的状况,资源效益大量流失,并且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话语权。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强,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同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矛盾日趋突出。为此,我们以满足资源合理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来设计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要弄清楚几个问题,未来我国需要多少资源、国内供应保障程度多大、通过技术进步和循环利用我们能够节约多少资源、需要从国外获取多少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判断的准确与否,是我们下一步采取什么战术来获取资源的基础和关键。
然后,我们要就如何“限制需求、优化供给”问题作些探讨。节约资源、限制不合理需求的根本,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供给、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的途径,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国内地质找矿力度,加强技术研发,找到新的资源和替代资源,攻克共伴生、难选冶矿技术难关,增加可采储量;二是利用境外矿产资源,通过矿产品贸易、矿权交易、购买股权、公司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来获取境外资源。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前一方面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矿产勘查资金和技术研发资金,增加资源勘查和技术研发投资力度;后一方面是通过国内矿业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从而实现海外风险勘查、跨国并购等。
最后,就净进口依存度高和矿产品价格高,谈下个人看法。有些学者提出,“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净进口依存度)太高了,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面临种种危机”。我们不否认危机的存在,关键是在于采取何种措施来化危为机。全球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决定了每个国家不可能依靠本国资源来保障本国的发展,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很多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都很高。立足国内不是从供需的角度出发,把开采资源的中心放在国内;而是应该着重于加强勘查,摸清家底,一旦供应中断或者资源危机,开发国内的资源依然能够保证持续供应。从某种意义上说,立足国内是为了更好拓展海外。为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降低净进口依存度。只要我们摸清国内资源的家底,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基金的作用,净进口依存度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拥有健全的储备体系和矿业资本运作模式,缓解短缺矿种资源约束,充分发挥优势矿产的资源优势,矿产品价格高也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