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与战略选区

2011-01-19 22:04张大伟
中国矿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羌塘西藏地区资源量

张大伟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

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题区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也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西藏地区位于全球油气产量最高、储量最丰富的特提斯构造域中段,是中国陆上面积最大、勘探程度最低、认识最差的一个含油气大区,也是我国大陆石油勘探最后的一块未经勘探的处女地。与之毗邻的西段是著名的中东波斯湾油区,东段是东南亚等储多含油气盆地。该地区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地质界密切关注的地区,是我国具有油气资源潜力的地区。近年以来,国土资源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多次召开的西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从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和提高我国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出发,对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组织实施了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选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

西藏地区区域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石油地质条件十分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石油勘探程度很低。发育众多的中新生代盆地。油气勘探领域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海相复合含油气盆地,如羌塘-昌都、措勤-比如、扎达-岗巴3个复合盆地带上的盆地;二是海陆叠合含油气盆地,典型代表有昌都、班戈错、扎达等盆地;三是陆相上叠合含油气盆地,如伦坡拉、可可西里盆地等。区域上有三叠系上统、侏罗系和白垩系下统三大套主要烃源层。

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充分利用前人对这一地区基础地质与油气地质研究成果和已有取得的资料,以盆地为计算单元,采用多种方法计算西藏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分析资源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可能分布规律和勘探开发前景。

将盆地分为三类,评价重点为一类和二类盆地。一类盆地是有一定油气地质研究程度的盆地,包括伦坡拉和羌塘盆地。二类盆地是有少量与油气相关工作的盆地,包括措勤、比如、岗巴定日、昌都盆地。三类盆地是缺乏石油地质调查和相关地质工作的盆地,包括可可西里、戈木错、沱沱河、日喀则-昂仁、双湖、帕度错、伦北、羊卓雍错、拉萨、扎达、明镜湖、江孜、坡林、多玛盆地。

评价结果表明,西藏地区石油远景资源量121.26亿t,石油地质资源量69.61亿t,石油可采资源量14.00亿t,分别占全国的11.17%、9.14%和6.60%;天然气远景资源量2.86万亿m3,天然气地质资源总量为1.69万亿m3,天然气可采资源量1.03万亿m3,分别占全国的5.12%、4.82%和4.67%。总的认为,西藏地区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是我国21世纪前期的重要油气资源战略后备区之一。

在所评价的含油气盆地中,羌塘盆地所占比例最大,其石油远景资源量为84.73亿t,地质资源量为50.95亿t,可采资源量为11.21亿t;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1.21万亿m3,地质资源量为0.61万亿m3,可采资源量为0.371万亿m2。显示了良好的油气远景,应作为油气勘探首选盆地。

2 西藏地区油气地质研究成果与有利目标区优选

对西藏地区主要中生代海相盆地和部分新生代陆相盆地开展了路线地质、重磁测量、大地电磁测量、二维反射地震、重点区块1∶5万石油构造填图、油气化探调查、地质浅钻工程、音频及宽频大地电磁(CEMP)测量、区域重力、航磁资料重新处理与解释等石油地质综合调查与评价,并取得了以下重要认识。

(1)羌塘盆地是一个具有前奥陶系结晶基底的大型叠合盆地,其基底之上的沉积物残留厚达6000~13000m,发育了从古生界~新生界的四套构造层(图1):新生代-晚白垩世构造层、早白垩世-晚三叠世诺利期构造层、晚三叠世卡尼期-早中三叠世构造层及古生代构造层。其中早白垩世-晚三叠世诺利期构造层发育良好,厚度可达6000m,发育多套良好的烃源层和区域性膏盐盖层,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

①结晶基底。羌塘盆地经受了青藏高原隆升等强烈的后期构造作用,是否具有刚性结晶基底,对于评价油气的保存条件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对于该盆地是否具有前古生代的结晶基底,分歧较大。本项目在羌塘多处发现了具区域变质特征的片麻岩,锆石定年龄确定其主期变质发生在1666~1780 Ma,为前寒武系变质岩。该变质岩的平均为2.778g/cm3,而古生界和中生界岩石的密度平均值小于2.634g/cm3,其间相差为0.146g/cm3,且具有弱磁性特征。因此,在重、磁剖面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异常特征;在二维地震剖面上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明显的反射界面(图2),界面深度为4~4.5s(双程走时)。按照平均4.5km/s计算,埋深为9km左右,与大地电磁得出的结果一致。该界面以下,对应的二维反射地震反射波速5.5km/s,同相轴很稀少,且短而零碎,进一步佐证了该基底的存在。

②古生代构造层。为一套未变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底界明显(图2),顶界与三叠系不整合接触。地震波的特征表现为反射波较弱,但同相轴宽缓,起伏较小。残留厚度大于2~3km。

③晚三叠世卡尼期-早中三叠世构造层。底部埋深4~6km,地震波的同相轴短,连续性好,呈较长的波状起伏,地层褶皱较为紧闭。残留厚度为1~2km,由于其上覆普遍发育古风化壳和强磁性那底岗日火山岩,底界表现为明显的磁性异常界面。

④底部埋深2~5km,地震波的同相轴短,但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呈较短的波状起伏,显示地层具有较强的构造强变形特征,褶皱紧闭、破碎。在北羌塘坳陷,残留厚度为2.5~5km,以盆地北部可可西里造山带前缘最厚,向南减薄,中央隆起带上缺失;在南羌塘坳陷,残留厚度为2km左右。

⑤新生代-晚白垩世构造层。底部与下地层明显不整合,地球物理界面清晰,埋深0~2km。地震波较平缓、同相轴短、不连续,在剖面上零星出现。

图1 羌塘盆地沉积-构造演化旋回

图2 羌塘盆地二维地震TS2009-3测线反映的结晶基底底界面

盆地内发育四套为主要烃源层,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和布曲组以及上三叠统肖茶卡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机质成熟度从盆地中心向周边增高,成熟度由成熟→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过渡。处于成熟阶段的中上侏罗统烃源层分布范围约5.6×104km2,向外扩展的高成熟区约4×104km2。

盆地内盖层岩类以泥质岩、泥晶灰岩和膏盐岩为主,尤其是首次发现的早白垩世海相油页岩及巨厚的膏盐层,是十分重要的区域性盖层。

综上所述,盆地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资源潜力。

(2)羌塘盆地中生代为一个统一的盆地,“两坳一隆”为中生代盆地的基本格架,中央隆起带形成于古生代末期,对中生代沉积环境和物源起控制作用。北部较南部油气保存条件好,中生界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为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砂岩和中侏罗统布曲组颗粒灰岩。根据盆地的结构特征、古地理面貌、古隆起和古风化壳、生储盖及组合特征、油气保存条件等评价因素,综合优选出白云湖-龙尾湖区带、金星湖-半岛湖区带、托纳木-吐错区带为盆地最有利区带,尼错-多各错仁区带和达卓玛区带为有利区带;并进一步优选出半岛湖区块、光明湖-沙土湾湖区块、托纳木区块为最有利区块,金星湖区块、龙尾湖区块、长湖区块、达卓玛区块为有利区块。

(3)青藏高原大体发育有68个新生代陆相盆地,可可西里盆地、尼玛盆地、洞错盆地、中仓盆地、革吉盆地中新发现了生油层和油气显示,证实了伦坡拉含油气盆地群和可可西里含油气盆地群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在可可西里盆地发现了古近系雅西措组灰色灰岩和深灰色油页岩及灰色泥页岩是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且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阶段,盆地内砂岩储集层发育,并发育多层泥岩和膏盐盖层。重、磁资料显示,新生界残留厚度达2.5~4km左右,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4)羌塘以外海相盆地也具有一定油气勘探前景,特别是措勤盆地古生界厚度大,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应进一步开展油气地质调查研究。其中色林错地区发育上古生界拉嘎组、下拉组烃源岩,油气远景最好,有利勘探层位主要为古生界和下白垩统多尼组。

3 技术方法应用与效果

3.1 技术方法攻关

(1)地震部分

初步总结出一套更适合青藏高原二维地震勘探方法:通过几年来对羌塘盆地不同地表、地质条件下的采集技术试验和处理攻关试验,总结并初步形成了针对羌塘盆地的复杂表层和地下结构条件,以激发为中心的深井、适当药量、小道距、长排列和多尺度震源采集方法技术组合;以精细静校和地表一致性处理为前提、以提高信噪比为核心、以精细速度分析、高次方动校和自适应技术去噪为主要手段的处理方法技术组合。

试验证明,采样观测系统8382.5-17.5-35-17.5-8382.5(单线接收),道距35m,炮间距70m,最小炮检距17.5m,最大炮检距8382.5m,CMP基本线元17.5m,覆盖次数120次 ,接收道数480道,可以取得较好的采集资料。同时,要注意避开强风期间放炮,井深以潜水面下3m为佳。覆盖次数的增加对取得好的资料十分重要。

(2)非震部分

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层物性柱,并分析了盆地主要物性界面:通过9000余件物性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系统总结了羌塘、措勤等主要含油气盆地沉积地层、基底及火成岩体的密度、磁化率和电阻率等物性特征,建立了羌塘盆地和措勤盆地等主要地层物性柱状图;为分析了盆地内主要密度界面、磁性界面及电性标志层等奠定了基础。

3.2 应用与效果

二维地震采集技术在羌塘盆地取得了突破性进步,识别出三个明显的地质界面,结合非震地球物理资料较好的圈定了盆地结构和主要构造层的分布。

二维地震识别出三个较清晰的反射界面(图3)。其中,羌塘盆地前奥陶系结晶基底还具有高阻、高密度、弱磁性等特征,最易识别,其顶界面埋深达10~15km左右(双程走时为4~6s);中生代盆地基底明显,埋深达4~6km左右(双程走时为2~3s),其中南羌塘达4km左右,北羌塘达6km左右;上白垩统-新生界基底埋深为0~2km。

4 有利目标区优选及评价成果

(1)羌塘盆地发育多套烃源层,具有雄厚的找油基础, 初步估算中生界的资源量达104.3889×108t;白云岩、生物礁、颗粒滩储层发育;泥质岩和膏盐岩层位多,厚度大,封盖良好;有多个大型宽缓的背斜圈闭构造。隆鄂尼-昂达尔错超大型古油藏带和大量油气显示地发现,反映出盆地有过大规模的油气聚集与成藏过程。在西藏地区,羌塘盆地是最具油气勘探前景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中生界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为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砂岩和中侏罗统布曲组颗粒灰岩。半岛湖、光明湖-沙土湾湖、托纳木、金星湖、龙尾湖、胜利河、扎仁、长湖和达卓玛等区块为油气勘探远景区块。

图3 TS2009-02线地震地质解释剖面

(2)措勤盆地古生界具有较好油气远景,初步估算油气资源量为23.8×108t。其中,优选出三个油气有利远景区:它日错-拾玛藏布远景区、昂孜错-查布远景区和色林错远景区。色林错地区为油气最有利勘探区块。

(3)在可可西里盆地、羊湖盆地、尼玛盆地、洞错盆地、中仓盆地中均发现较好的生油层和油页岩,并进入了生烃门限,表明盆地具有较好的生油条件,盆地存在较好的资源潜力,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显示,沉积厚度大,新生界残留厚度达3~4 km,初步证实伦坡拉含油气盆地群和可可西里含油气盆地群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5 下步工作建议

(1)针对青藏高原海相、陆相主要含油气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进一步加强油气勘探方法技术试验,尤其是二维地震采集方法试验,形成高原地区勘探技术方法体系,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支撑。

(2)以羌塘盆地为重点,开展重点区块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优选勘探目标;通过实施科探井工程,验证并进一步了解盆地地腹构造、生储盖组合、地质地球物理标志层等,建立羌塘盆地油气勘探评价关键资料点,实现油气勘查战略发现,为寻找我国油气资源接替基地奠定基础。

(3)对具有一定油气远景的海相及陆相重点含油气盆地,进一步开展石油地质综合调查与油气远景评价类比研究,优选有利勘探区带,明确勘探领域与目的层,为下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羌塘西藏地区资源量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羌塘:大美圣境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河南洛宁县中河银多金属矿区三维可视化及资源量估算
羌塘禁区
合一打造《七十七天》
W2018014 卡斯卡维尔首次公布资源量
20世纪上半叶西藏地区交通近代化的构想与实践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