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前昌,张国雄,苏 娟
(湖北民族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差距的逐渐扩大,有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不断出现,同时也对城乡居民消费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关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问题,主要探索了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1,2]、农村居民消费结构[3,4]、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习惯[5,6]以及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等[7,8].但是,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对比研究则很少,个别研究者已经对少数年份的中国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进行了简单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对比[9,10],个别研究者也对我国三大地带和全国省域整体的农村居民消费额与消费增长率的差异情况以及消费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拉动情况进行了宏观的比较[11],但并未对我国不同省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差异情况进行长时间尺度的比较,也未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情况进行研究.本文以省域为单位来考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另外,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区域差异情况也进行了挖掘辨析,以便进一步弄清楚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并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生活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分别进行了量化研究.文中原始数据均来自1996-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1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和消费水平的整体变化1995-2008年Fig.1 Rural household consumption level and living standard( Engel′s coefficient)in china during 1995-2008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E=F/C×100%
E为恩格尔系数,F为食品支出总额,C为个人消费支出总额.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中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由1995年的58.6%下降到了2008年的43.7%,如图1所示,14年来,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在日益改善.2000年的恩格尔系数减小到了49.1%,此后该系数又有所缩小,即进入新千年后,农村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已经跨出了温饱线,迈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新境界.
图1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已由1995年的1 310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3 661元,增长了近2.79倍,年均增长8.21%.尤其是2004年以来,受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一系列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更加明显.
根据各省恩格尔系数的高低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划为5类,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的划为贫困类型,恩格尔系数位于50%~59%的为温饱类型,恩格尔系数位于40%~50%为小康类型,恩格尔系数位于30%~40%为富裕类型,低于30%为最富裕类型.
由表1可知,1995-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类型的省域逐渐减少,1995年有16个省域,2008年贫困类型的省域已经得以消除,目前已经达到了大区域性脱贫的水准.处于温饱类型的省域也有了大幅度减少,1995年,处于温饱类型的省域有13个,2005年减少到7个,2008年仍然稳定在7个.处于小康类型的省域数则由1995年的1个快速增加到2000年的17个,2008年又减少了2个,即这两个省域的生活水平已上升到了富裕类型.1995年中国还没有一个省域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富裕类型,2000年也只有2个省域的达到了富裕类型,2005年增加了6个省域,2008年,又添3个省域,共有9个省域进入了区域性的富裕类型.但是,处于温饱类型的省域则主要位于西部,中部只有湖南省,而处于富裕类型的省域则主要位于东、中部,西部只有陕西省.遗憾的是,1995-2008年一直未出现一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最富裕类型的省域,当然,这正是进一步努力奋进的方向.不过,这些省域性大区域背景下的脱贫、奔小康、致富,难免内部还存在未达到小康水平,未达到温饱水平,甚至未脱贫的小区域性农村居民的存在,不难理解,以省域为考察对象的大区域可能会遮盖省域内小区域的更详细的真实情况,换句话说,就中国现阶段而言,宏观区域与微观区域的经济社会现象不可能如出一辙,两者多少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异.
表1 不同省域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1995-2008年
为了反映各省域消费支出总额的差异程度,现采用与最小值的比率来反映,比率公式为:
Ri=Vi/Vmin
(3)
式中:Ri为某省域消费支出总额的比率,Vi为某省域的消费支出总额,Vmin为消费支出总额最小的省域.
从表2可以直观地看到,1995-2008年,省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额的高低差距不明显,1995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777倍,在最小值2倍以上的有6个省域,2008年最大值是最小值4.211倍,在最小值2倍以上的也仅有6个省域,这6个省域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全部属于东部省域.可见,虽然两极差距还是存在,但绝大多数省域之间的差距甚小,基本持平.也就是说我国农村居民省域之间的人均消费支出总额较接近.不过,省域内小区域之间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额的差异情况无疑会复杂一些.
表2 各省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额与最小值的比率1995-2008年
图2表明,1995-2008年,由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恩格尔系数的互动关系可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生活水平,两者直线方程模式显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随之下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恩格尔系数就会下降0.004 7个单位,这样的解释能力达到了67.85%.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图3表明,1995-2008年,由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互动关系可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扩大内需,两者直线方程模式显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额会随之上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额就会提高0.781个单位,这样的解释能力高达98.94%.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是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激活广大农村市场的力量源泉,并非如同某些观点所阐述的,农村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对人们消费行为产生消极作用,即只拿入不拿出,似乎有些穷则独善其身,达也独善其身的逻辑,其实这是存在偏见的.但是,也不否认,在任何地方都有这样吝啬之人的存在.
1)1995-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2000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开始整体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准.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省域尺度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主要集中在温饱类型、小康类型和富裕类型,其中以小康类型为主,温饱类型的省域数最少,虽然省域的整体水平均已达到脱贫水平,但省域间生活水平的高低差异仍然明显.中国省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不明显,区域分布较均衡.但是,省域尺度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难免会掩盖小尺度区域之间的差异情况,小尺度区域之间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程度应该会更大,当前仍未脱贫的县、市也还存在,也绝不是个别案例.
3)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更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1] 徐会奇,李敬强.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9(3):44-46.
[2] 李金昌,窦雪霞.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变迁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7):45-52.
[3] 吴拥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经验证据[J].经济经纬,2008(6):5-8.
[4] 张文爱.基于ELES模型的四川省农村居结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5):49-53.
[5] 于洪彦,刘金星,张洪利.东北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解析[J].经济纵横,2008(5):52-54.
[6] 齐福全,王志伟.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7):53-59.
[7] 冯晓燕,刘兆征.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8(6):80-84.
[8] 王明祥,周建华.农村消费环境对我国农户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J].消费经济,2004(6):2-28.
[9] 寇明婷,李录堂.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布及消费水平分析[J].农村经济,2008(5):74-78.
[10] 周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地区差异的多元分析[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4):86-89.
[11] 符涛,喻后勇.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J].乡镇经济,2007(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