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科联系,优化《历史与社会》教学

2011-01-18 07:17王文祥
文教资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细线学科

王文祥

(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浙江 长兴 313103)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文科课程。学科的含义告诉我们,当前的社会课内容,早已不是限于传统的历史、地理学科,而是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社会学科,如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还有一些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如七年级中世界三大人种的相关知识就是属人种学。可见,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尽量通过主题形式去建构、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淡化学科知识体系,综合历史、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学科的知识,以形成一定的历史与社会认知;融合各学科的学习技能,以培养综合能力,并逐步培养能够合理地应用历史与社会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念去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能就某一知识点或某种社会现象开展学科内的知识联系或跨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的通用性能力。我觉得加强学科联系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一、加强学科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美国,早在19世纪,卡尔·威特就说过: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各学科之间加强联系是使孩子们产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知识很多,有音乐、舞蹈、语文、数学、自然、英语等。这么多的学科分别都能从某些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当这种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时,就会有许多令老师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所反映的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是通过对记录历史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抽象思维的形式,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诗歌所反映的却是同一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真实生动的生活图景里面显示社会中某一阶级状况,可以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胡曾认为:“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皮日休则认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胡曾认为开运河是隋炀帝劳民伤财的体现,隋亡于运河的开凿;而皮日休认为修运河功大于过,若无隋炀帝为自己享乐而搞“水殿龙舟”巡游之事,开运河之举就完全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比。这二位诗人观点各异,一方持批判态度,一方在批判中有肯定,但是只有能够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诗歌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又如在学习《盛唐气象》时,结合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让学生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让学生了解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到唐开元年间(712-741年),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地主阶级财富迅速积累,唐王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在教学《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播放了歌曲《走进新时代》。熟悉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学生兴趣盎然。听完歌曲后,问学生,歌中唱到的“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中的“旗帜”是指什么?为什么要高举这面旗帜?这些问题一提出,就使学生处于一种急欲求知的兴奋状态,学生纷纷议论,课堂气氛便活跃起来。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开拓思路,培养多端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播放了MTV《大中国》,伴随熟悉的歌声、动人的画面,结合歌词,教师提出问题:“歌中唱道兄弟姐妹都很多,到底有多少?”“他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怎样建设我们的大家庭?”这样不仅可以激活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而且可以在优美的旋律中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学习情景中,事半功倍。美术中的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对人的感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当学生看到妙趣横生的漫画,兴趣就会大增,一扫历史与社会课的沉闷气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开启心智、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学习《环境亮起黄牌》时,出示一幅“落泪的地球”的漫画,并配以画外音,让学生思考发言,结合课本内容解说漫画,并联系实际谈谈有何体会。通过分析这幅漫画,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从而激发起心中的共鸣——“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优化了历史与社会教学。

二、加强学科联系,通过知识迁移,优化教学

这里所说的迁移是指正迁移。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形成知识的广泛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社会知识,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条件。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融合一些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文史的有机结合、渗透和移植,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优化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在学习百团大战时,恰当地联系语文教材上的《冀中地道战》、《小英雄雨来》等文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l945年8月,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内容。如学习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时,我们可以结合语文课中学过的《活版》,利用语文课中对活版的详细描写来总结活字印刷术的知识。《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从日常娱乐生活和节日生活的角度重点讲述了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我国古代有许多描写这方面的古诗,在学习时可以出示一些描写宋元时期日常娱乐生活和节日生活的古诗,让学生通过古诗去探究宋元时期的普通大众世俗生活。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启示,我们可以结合科学学科中有关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来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既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最后联系政治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循环经济的战略等内容。这样既可加深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记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高原山地气候时,我们让学生回顾科学课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这一知识,去理解高原山地气候形成的原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一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学科联系,通过方法移植,优化教学

方法移植是指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或学习等方法应用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使教学变得更简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一些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运用语文中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意义等要素,再现历史知识,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分析历史观点,则采用议论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性强。甚至在练习中,也可采用让学生历史小论文的方法。比如,在教完初二《面临挑战的中国》时,让学生写“试分析中国明清走向衰落的原因”。实践证明,历史与社会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动手操作是自然科学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一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动手操作,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从地球仪上世界》时,我让学生准备白色的小球或乒乓球,先确定南北两极;然后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绕小球一圈,用笔沿细线画一个圆,确定一条线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那么另一条线就是180°经线,把度数写在小球上经线旁。其次,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每隔15°画出一条线。画时,先将0°-180°经线之间划分为12等分,利用细线画出经线,标出度数,自0°经线向东依次为15°,30°,45°……用同样的方法,标定西经度;再用一根细线,连接两极点,并作好标记,将细线取下,用直尺测出细线的中点,而后再将细线如前连接两极点,在细线的中点处画出皮球上的位置,再移动细线,依次标出几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赤道。自赤道向南,向北每隔30°画一条细线,方法同上,并标定度数。这样把原来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把科学实验引用到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打破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而且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也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求。计算、画图,是数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教学的这些学习方法。在学习七年级的方向的判定时,我们可以借助数学中画坐标的方法,通过画坐标的方法把原来学生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简单。如图1所示判断A点在B点的方向,这时我们可以借助数学中作平面直角坐标系判断象限的方法,如图2所示以B点为原点,以指向标为参照作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位。这样A点相对于B点的方向就一目了然。

图1

图2

总之,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通过其他学科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加强学科联系主要是为了增强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理论体系和横向知识结构的认识,是应用其他学科知识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是借“他山之石”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当然,加强学科联系,并不是要求每个社会教师都要掌握、精通中学各门学科内容,而是指要注意学习与历史与社会教学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并把它巧妙地引进社会课堂教学中。切忌搞得太深、太专,以至于喧宾夺主,使历史与社会课变成其它科的复习课。因此,在社会课堂教学中,社会教学横向渗透的内容选择一定要基于课本。联系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借助其他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课本,深化课本,升华课本,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细线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细线转圈
“超学科”来啦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