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CIO
2009年
CIO
关于CIO 与信息中心主任的角色分配,一直致力于推动CIO在高校发展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指出,“这是两回事,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
CIO机制来源于国外,是管理机制的创新。CIO机制在国外高校的引入向我们描述了一副美好的蓝图:当信息化发展面临重要的整合问题时,一个核心人物的出现,可以促进信息化的进程,提升信息化的效益。
在国内,教育信息化呼唤CIO已经有多年的历史。2000年,中国高教学会信息化分会就试图将CIO的机制介绍到高校中去,但10年过去了,CIO机制仍然举步维艰。
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人员希望把这一理念引入中国的高校中。然而,CIO机制在国内高校的实行遇到重重阻碍:管理机制、薪酬体系等各方面的影响。于是,人们不禁怀疑:这个国外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成功探索,能否在国内落地生根,发挥应有的效能?
“CIO应当由一个人来承担:要站在为学校战略发展服务的高度,能参与学校发展的规划和决策;对学校业务情况了然于胸,并具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的清晰蓝图。”显然,这与当前中国高校CIO的现状相差甚远。
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机制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境地:CIO的众多功能角色是分配在不同的管理者身上的,战略、管理、技术的不协调,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困难。
换言之,CIO 的角色是同时集中在至少两个人身上的。在这种“几人分饰一角”的模式下,一方面,信息化的地位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另外一方面,由于决策层不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难以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方案及成员发展计划。
再进一步来说,不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高层决策的支持功能难以发挥;数字信息资源缺乏,难以为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自然,决策层会认为信息化无关紧要,至少不像预想中的那么有力量,不利于信息化部门进一步申请支持。可谓环环相扣。
对待CIO的前景,有人消极,有人积极。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信息化在高校核心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校CIO机制仍将是未来的一个热门问题,但能否引入,仍是一个悬念。
在2009年教育管理与应用大会中,本刊曾发布一份调查问卷,问卷显示,在200多所高校中,有10多所高校已建设CIO机制。但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些高校的信息化部门人员对CIO与信息网络中心主任的界定是不明的。许多老师并不清楚CIO与学校信息网络中心主任的区别。关于CI O 与信息中心主任的角色分配,一直致力于推动CIO在高校发展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认为,这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两个人做,但是这是两回事,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
“是否拥有决策权是最大的区别。”陈禹分析,高校信息化部门的管理人员与CIO的不同在于,信息化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做具体的信息化实施,建立和实施组织内信息系统使用的指南和规程,向组织中的各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开展对于新项目的学习、研究和开发等技术性工作。工作是服务性的,服务的对象是各个职能部门,管理的对象是信息技术部门。
而CIO,则要参与组织的核心管理层的决策,决定组织的信息战略,保证信息战略与组织战略相配合,并对组织信息化的发展做出长远规划,工作是决策性的,为组织整体的信息化的发展负责,其管理的对象是整个组织。
CIO机制的引入遇到了什么障碍?中山大学副校长许家瑞认为,CIO机制对促进大学信息化建设应当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来看,让原汁原味的CIO 出现在国内大学中可行性很小。
他认为,CIO机制的引入受到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以及职业化流程等因素的制约。他分析认为,第一,高校是有行政级别的,CIO如何定级别,目前还无法解决。第二,在薪酬待遇上,国外是按职位来评聘CIO岗位的,走年薪制,但国内除在专业学科中引进人才的模式中有年薪制外,还没有这个先例。第三,目前高校的专业性,决定高校的这些职位不能完全职业化。
关于CIO的职业化,国外大学更倾向于从企业中寻找那些专业CIO,做专业的事情。
但是这样也有一些忧虑:毕竟,企业CIO与高校CIO 的定位不同。企业追求利益,而利益很容易评判,高校追求的是长期的社会功能,很多软性的功能不能单纯用硬性指标来衡量。
关于CIO的模式,现在看来,一种是全盘照搬美国大学的CIO制度,但是存在机制、人事等因素的制约,只能等待一个革命性的契机。另外一种是优化目前的模式,慢慢过渡。在现阶段,信息化主管校长与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或者是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的沟通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在设置此岗位的时候,最好能够有效地了解一下这两者之间的沟通情况。对主管校长应当有一套信息化认知方面的要求,而对主任,要求既要懂技术,又要懂沟通,能协调。其实际含义就是说,让主任承担许多CIO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工作。
“这是一个新概念,一个新行当,所以更需要给时间与空间。”北京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黄达武教授明确表示,这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他认为从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同行们对此应当有一定信心,因为IT在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中所起的作用将会被越来越被关注,而且,也就是在这2~3年中,中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了过去10多年所未曾取得的重大改变。
相关人士表示,CIO在高校地位的确立,目前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上而下,通过政府或者是相关领导部门的决定,让高校的CIO制度能够尽早成长起来。其次是自下而上的推动。通过信息化部门工作,自下而上地、慢慢渗透深入影响学校的决策层。当然,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