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瑾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黄 瑾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我国出入境旅游尤其是出境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国际旅游管理人才。外语类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并通过明确培养方式、改革课程体系、开拓国际办学、培养双语双师型师资等方面构建合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业已经被国务院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随着旅游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本文以浙江为例,分析了外语类院校如何培养符合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
1.“国际化”是浙江旅游发展的重要特点
2010年,浙江省接待入境旅游者684.7万人次,同比增长20%,仅次于广东和上海位列全国第三位;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者100.2万人次,同比增长61.6%①。浙江旅游尤其是出境旅游出现了井喷式发展。
2.“国际化”是浙江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
201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②提出新时期浙江要“大力推进旅游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和信息化”。
3.“国际化”是浙江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2009年人均GDP已超6000美元,杭州、宁波超10000美元。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表明,人均GDP跨越4000美元后,人们将普遍产生短途国际旅游的需求,超10000美元将普遍产生长途国际旅游的需求。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浙江省内居民出境旅游的热情将持续高涨。另外,随着江郎山、西湖申遗成功,浙江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将不断提升,会有更多的境外游客选择浙江作为旅游目的地。
“国际化”的浙江旅游需要国际化的旅游管理人才,但是目前在这方面却严重不足,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浙江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1.外语类导游紧缺,尤其是小语种导游
旅游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已成为接待入境旅游者的瓶颈。根据浙江省导游培训中心的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浙江省外语导游总共只有3239人。而2010年,浙江省通过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684.7万人次,其中外国旅游者447.4万人次,外语导游人数与接待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次比例约为1∶1381,外语导游人才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
从结构上看,3239名外语导游中,英语导游2231人,小语种导游1008人。表1列出了2010年浙江省主要客源国入境人次数和各语种导游人数,通过各语种导游人数与接待入境人次数之比发现,每导游平均接待外国游客人次中,英语最少为585人次,小语种则普遍大于1000人次,其中有5种大于3000人次。表明小语种导游严重缺乏。
表1 2010年浙江省主要客源国入境人次数和各语种导游人数比较③
表1中外语导游员数量仅仅指拥有外语导游证的,其中部分实际并未从事外语导游接待工作,因此实际的每导游接待人次可能要比表中数字更大。外语类导游的稀缺导致旅行社无法接待大批量的入境游客,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不少旅行社因为找不到外语导游而放弃接待入境旅游团。
2.缺乏高素质的出境游领队
领队作为出境旅游团队的核心,担负着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加之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浙江居民出境旅游热情高涨,2010年旅行社有组织的出境游人次更是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达到100万人次。随着各类境外旅游线路的不断开发和出境深度游客人的增加,旅游行业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旅游知识、视野开阔、了解涉外旅游文化的出境游领队。但是目前浙江省培养的出境游领队人才培养质量总体还不高,基本停留在专科层次。
3.缺乏具有良好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除了外语导游和出境领队外,浙江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国际化的综合管理人才。《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②中提到进一步加快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国际开放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打造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宁波滨海都市旅游、绍兴古越文化旅游、浙中商贸影视旅游和舟山海岛佛国旅游等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按照‘产品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的要求,着力发展杭州西湖、千岛湖、宁波溪口、温州雁荡山、嘉兴乌镇、金华横店影视城、舟山普陀山、衢州江郎山等一批适合国际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接待设施,建立全球性旅游营销网络,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强我省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旅游业发展主要规律和趋势、具备与国际惯例接轨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来实现。加上近年来境外旅行公司纷纷涉足国内旅游行业,旅游行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迫切需要大量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
随着浙江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蓬勃发展,开展国际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与境外旅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将越来越频繁。与境外旅游企业的沟通对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缺乏是目前旅游人才的普遍问题。以上海为例,“世博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题组曾以2000个20-30岁之间的上海旅游从业人员为样本,调查了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发现他们在旅游跨文化交际中失误率为64%;由于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造成的失误率为40%;跨文化互动交往能力不满意率为30%,文化差异意识不满意率为30%[1]。因此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应用层面,必须强化跨文化交流能力。
目前,国内主要的外国语大学(学院)中除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未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外,其他基本都有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但是地位不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设立专门的旅游管理学院,作为我国培养旅游外语人才的主要基地,两校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外国语学院在国际商学院下设旅游管理专业,只有国际酒店管理方向;大连外国语学院则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下设立旅游管理专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仅在英语专业中设立国际会展与旅游方向。
外语类院校在发展旅游专业时,基本选择“语言+专业”或“专业+语言”两种模式。前者是在语言专业开辟旅游管理方向,学生按语言类学生培养,只是增加一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获得的是语言类学位。后者是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增加语言类课程,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获得的是管理学学位。在实际培养旅游人才方面,前者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不愿在旅游行业工作。例如目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开设有俄语、韩语、日语等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大概在98%左右,但大多去了非旅游行业[2]。究其原因,一是对外语人才而言,旅游行业无论在收入还是职业稳定性上的吸引力都要差一些;二是外语专业的同学由于以语言专业的要求和模式学习,缺乏对旅游行业的职业认同感。因此,目前绝大部分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外语类院校采取的都是“专业+语言”的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外语院校无不利用其海外高校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化办学,丰富其人才培养模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昆士兰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办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法国、奥地利等国的高等院校签署了“3+1”“3+2”“2+2”等合作培养及双学位项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创造了产学研的办学模式,与北京首旅集团、中旅集团等全国性旅行社集团、饭店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与西安、上海、北京、广东等国内知名旅游、会展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美国、英国、新加坡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有力地提高了学生从业的综合竞争力。大连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环节上与美国迪斯尼乐园、日本国际观光振兴机构及国内上海、大连等地多家五星级酒店和大型旅游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全新、开放的办学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
通过分析国内一些主要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笔者认为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可以定位于“以旅游管理业务技能为基础,以跨文化交流为核心,以语言和管理技能为抓手,培养深入了解客源国与目的地国文化、熟练掌握客源国与目的地国语言、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旅游管理人才”。
根据前文分析,目前“国际化”的浙江旅游业紧缺三类人才,根据今后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就业情况,重点应放在培养第三类即“具有良好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上,这类人才在职业之初可以从事前两类工作,即外语导游或出境游领队,同时具有后期职业转型所需的素质和能力。
“国际视野”是希望学生掌握国际通行的旅游规则、旅游业发展的全球趋势、跨国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等,能够以国际眼光或国际视角,站在全球角度观察旅游经济运行,进行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为旅游发展服务。随着旅行社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业务,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我国旅行社行业在酒店业之后也将全面迈向国际化;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国际市场营销等都要求旅游管理人才具有国际视野,掌握相关国际知识、国际观念和国际交流能力。
这三大能力即“旅游管理技能+外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旅游管理人才在能力上至少需要拥有旅游服务管理、旅行业务管理、旅游企业管理等专业技能,听、说、读、写、译等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方面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浙江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5月由浙江教育学院转制成立,是浙江省唯一的公办外语类高等院校,2011年新增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如何与外语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符合浙江乃至长三角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成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借鉴其他外语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经验,出于旅游人才培养的职业认知度等考虑,加上学校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已经积累了比较深厚的基础,因此建议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采用“旅游+外语”模式,这既符合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校发展要求。
在外语的选择上,目前应该以英语为基础。一是目前英语的强势地位决定的。现在英语是国际关系中的主导语言。根据英国文化委员会“English2000”调查,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共3.5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并能流利使用者为4.5亿人;以英语为官方或半官方语言的国家有70多个,这些国家总人口为14亿;全球正在学习英语的人口大约为10亿,另有15-20亿人口每天使用或接触英语。到2050年,全球一半人口会较熟练使用英语[3]。二是考虑师资力量。目前浙江外国语学院最强的外语师资无疑是英语,加上原先的旅游英语师资,基本可以满足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
分析浙江省内相关院校的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现状,不难发现,目前浙江省内培养旅游外语人才的主要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设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俄语和应用西班牙语六个专业,但是由于其采用的是“外语+专业”培养模式,毕业生去旅游行业就业比例非常低。此外,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下设旅游英语专业,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下设旅游英语专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管理系下设旅游管理专业,这三所学校采用的是“专业+外语”培养模式,但都是高职层次且都是与英语复合。因此,在小语种复合培养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上,浙江外国语学院完全可以获得先机。在英语复合模式比较成熟、其他小语种师资改善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小语种的复合。
由于开设小语种复合成本较高且风险较大,因此在语种的选择上要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目前浙江主要客源国和居民主要的出境游目的地及其发展趋势。根据浙江省旅游局的数据,2010年,韩国、日本是浙江排名前两位的客源国,同时也是浙江居民出境游最主要的目的地国家。根据表1,目前平均每位韩语、日语导游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次分别为5667和1354。因此,可以先开展韩语、日语的复合。
由于浙江外国语学院以研究拉美国家为特色之一,可以先以西班牙语为突破进行复合(除巴西外,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讲西班牙语)。而目前西班牙语导游每导游平均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次为3500,属于高度紧缺状态。
近年来,欧洲、大洋洲、非洲的客源增速明显高于日韩客源,浙江居民出境游赴欧洲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可以考虑与法语复合。法语是仅次于英语使用者数量的外语,北非和部分欧洲地区都使用法语。根据表1,目前每位法语导游年均接待外国游客为1446人次,属于一般紧缺状态。意大利语和俄语导游也属高度紧缺,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复合。
根据上文所述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对照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课程体系改革的大方向应致力于提升学生旅游管理能力、外语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并逐渐培养其国际视野。
旅游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基本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旅游服务管理、旅行业务管理、旅游企业管理等基本理论,通过课程实践和旅游技能训练、旅游管理模拟训练等嵌入式实践环节以及到旅游企业的专业实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
在外语能力的提升上,除了强化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也要强化旅游专业内容。这一方面要求语言课使用的素材与专业有关,另一方要求专业课尽可能开展双语教学,至少使用外文教材。全英文原版教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习惯用多元化思维来学习和思考。
在跨文化沟通上,将文化教育引入旅游外语教学,要强调如何通过外语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如何以外语向入境游客解说中国社会文化。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外语技巧,而且必须具备中外历史、地理、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开设关于跨文化沟通技巧、本国社会与文化、客源国及目的地国社会文化的相关课程。除此之外,还应积极组织境外学生互访交流,以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大家不仅可以锻炼口语,更重要的是在误会与玩笑中学会如何与外国人进行沟通。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组织学生赴境外暑期实习,让学生学会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下独立工作和生活。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哪方面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重视实践环节的比例,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美国康奈尔大学、希尔顿大学、拉斯维加斯大学等安排旅游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时间为1300小时到1500小时,相当于163至188个工作日,约合7个半月至8个半月;英国旅游院校学生实习时间为6至12个月[4]。这些实践环节除了利用现有实验室进行模拟技能训练之外,必须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这在其他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已经得到很好的验证。
国际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其中合作举办项目是指中外合作办学者不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直接在某一学科、专业或课程方面开展合作[5]。可以考虑浙江外国语学院先与境外优势师资资源合作办学,通过师资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实习国际化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另外,国际合作办学也可以使本校师资获得更多接触境外优秀师资的机会、更多赴境外合作学校进修学习的机会。再进一步可以旅游学科的优势资源为基础,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具有自身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课程,拓展留学生市场,既扩大国际影响力,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国际化学习环境。
双语教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以学科为依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外语、用外语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强化用外语作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但目前来讲,由于从事旅游外语教学的师资主要是外语专业出身,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旅游专业了解不够深的问题;而旅游专业教师外语水平又不够。针对目前旅游专业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除了与境外学校合作之外,必须尽快培养自己的双语师资。一方面需要创造条件为现有教师提供出国进修和培训机会,加深对国外旅游业状况以及文化方面的了解,加强外语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双语教师;另一方面要放眼全球,着力吸引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或教学经验,专业技术过硬且外语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来校任教,不能专职任教的可以聘请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
如前文所述,课程设置时要充分重视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从国外情况来看,德国凡从事旅游高等教育的教师除具有博士学位之外,还须有五年以上的专业工作经验[5]。瑞士洛桑学院实行严格的师资审核制度,要求教师不仅必须具有经营酒店的经历,而且每隔三五年都要回到企业实践,其“学校—旅游企业—学校”的职业运行模式使教学与行业时刻保持接轨,从而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6]。针对目前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专业师资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行业经验的现状,必须积极推进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另外可以聘请旅游业界高水平、懂外语人士到学校,做讲座或担任课程,参与教学工作,优化师资结构。
国际化的中国旅游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国际旅游管理人才。加强旅游专业与外语专业的复合,培养既具备外语的语言功底,又具备旅游学科素质,同时具有良好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旅游管理人才,为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服务是众多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旅游局《浙江旅游统计便览2010》。
②浙政发[2010]56 号文件,来源于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zj.gov.cn/gb/zjnew/node3/node22/node167/node360/node368/userobject9ai120621.html。
③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导游培训中心和浙江省旅游局《浙江旅游统计便览2010》,表中未列出的是越南语导游,有5位。
④瑞士讲德语的人口占63.9%,讲法语人口占l9.5%,讲意大利语人口占6.6%,讲其他语言人口占9.5%,此表中统计在德语中。
[1]赵德芳.上海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弱项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4):49-53.
[2]王玉宝,钟黎明.西班牙语导游偌大杭州仅两个 小语种导游奇缺[N].今日早报,2009-03-10(8).
[3]郭可.当代对外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7-28.
[4]朱丽.浅析中外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0(5):244.
[5]刘芬,盛正发.旅游管理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3):53-55.
[6]张春梅,邹德文.国内外旅游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旅游教育的启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2):117-120.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alent Cultivating Pattern of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HUANG J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and outbound tourism in China needs lots of international travel management talents.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ies should set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build the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ng pattern through specifying cultivation mode,reform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school,and training bilingual and double-quality teachers,etc.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talents cultivation pattern
F590-4;G642
A
2095-2074(2011)04-0080-07
2011-06-16
黄瑾(1979-),女,江苏盐城人,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