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广西农超对接的迫切性和对策

2011-01-12 07:28:32王敏琦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农超连锁广西

王敏琦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推进广西农超对接的迫切性和对策

王敏琦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农超对接在中国经过了试点时期,现在进入全面推进时期。广西农超对接在这一阶段具有迫切性,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广西推进农超对接,应采取四种对策,一是积极进行项目试点;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四是连锁超市要主动进行市场培育。

农超对接;迫切性;挑战;对策

一、广西发展农超对接的迫切性

(一)农超对接内涵

农超对接是指由生产者与零售终端直接对接,农产品的生产者与零售终端企业签订意向协议书,向零售终端企业直供农产品,即“基地+超市”的新型流通方式。这种方式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在美国,有超过80%以上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进行销售,亚太地区农产品通过超市销售的比重也达70%以上,而我国只有15%。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农超对接与国外的差距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一模式的发展潜力很大。

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超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需求信息传递给农户,农户根据超市要求进行生产活动,即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这样的对接模式既可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还能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的问题,实现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成本、降低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率。我国商务部推行“农超对接”的期望是通过这种直采模式,把原本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转移”给农民,最终使消费者受益。它的本质是将现代物流引向广大农村,将小农经营与大市场经营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农户、商家、消费者三方共赢。据专家分析,“农超对接”可以省去30%-40%的流通成本,消费者可以因此获得10%的让利,而另10%-20%则由超市获得[1]31。

(二)发展广西农超对接的迫切性

1.发展农超对接有利于提高连锁超市的经营水平

我国的连锁超市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至2003年成长为零售业第一业态,超过了传统的百货业,在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经营规模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瓶颈问题,特别是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销售发展缓慢,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仍处在初级阶段,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不连贯,缺乏一个合理的布局和可行的长久的实施策略,导致的市场现象就是人们反映连锁超市卖的生鲜农产品难找“鲜”,品种少,价格贵,而连锁超市一方也眼睁睁看着生鲜产品由“鲜”到“不鲜”而无奈。其中的原因有:第一,信息流不连贯,消费者的需求信息难以有效地传给生产者。超市最接近消费者,能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然而,中间商最接近生产者。这种状况导致信息流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传输不畅。第二,缺乏稳定的供应商,物流成本高。据调查,目前大多数连锁超市选择农产品供应商时随机性大,这种不稳定的供应链,导致物流成本随机性大,难以进行成本预算与控制。第三,资金流几乎完全依赖于物资流,没有形成“风险 —利益”共享式的增值分派体系。供应链既是一条增值链,更是一条增值分派链。目前,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物流几乎是物资流的派生物,即资金流的产生是物资所有权转移的结果,并没有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

由于上述原因,连锁超市迫切需要直接与生产者见面洽谈,一是为了稳定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有合作伙伴;其次,通过农超对接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双方信息的有效流通,完善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以便保证优质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同时,连锁超市的发展与人均 GDP水平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广西的人均 GDP,在2007年为1.25万元,到2010年就已接近1.90万元。国际统计惯例表明,人均GDP在2000-4000美元之间,是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可知,广西的连锁超市发展应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广西的连锁超市整体发展以社区店为主,但随着国内外大型的连锁超市如沃尔玛、华润万家、深圳人人乐等的进驻,当地的连锁经营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可以减少超市的传统农产品采购物流环节,实行“直采”,以稳定的货源、稳定的物价向消费者提供可溯源的优质农产品,从而形成价格竞争优势,增加客流和效益。这种“农超对接”方式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是把握了未来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向。

2.我国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需要向现代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变

我国农产品的销售物流方向通常为: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中间经历了多个销售环节,农产品随货主转换场所,物流路线较长,多次装卸和包装,中间损耗大,因此增加了社会交易费用和物流成本,甚至导致销售只限于本地区的销售,无法进入大市场流通中,地方产品得不到发扬,也无法在流通中得到增值。而且中间商层层瓜分中间利益,损害了菜农的利益,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无法与现代农产品销售接上轨,导致生产与销售脱节,无法实现消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的功能。此外,农产品鲜活的特性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超市实现直接对接,缩短物流环节,减少农产品在途时间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

(三)农户的利益亟待通过农超对接得到保障

在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中,因为利益被层层分割,农民增收困难。生产出来的产品销路难寻,这一系列问题将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站在农户的立场上看,农产品是以“鲜”为主要价值的产品,谁都想尽快与购买方直接见面洽谈,希望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快速将产品销售出去,能有稳定的购买商成了农户最质朴的心愿。而农超对接工作的展开对农民而言,可以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不衔接的问题,把农民从市场销售风险中解救出来,让农民专心于生产活动。目前“农超对接”实施的效果显示,通过“农超对接”,超市指导农民按照消费需求进入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培育了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比如沃尔玛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57个基地,面积50万亩。

(四)农超对接是满足我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档次不断提升的迫切需求

有调查表明,GDP的增长与农产品在超市购买的比例是成正比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们对于吃的观念慢慢地从不但要吃“饱”,转向了要吃“好”。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的个案,刺激了消费者对无公害农副产品、绿色食品的需求,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购物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超市也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引入了各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相对于农贸市场,超市的购物环境干净、卫生、营业时间长。发展“农超对接”的模式,可以保证减少流通环节,采购成本降低,超市可以更多参与到农产品的上游生产中去,从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农业技术的指导、质量检验、随时监控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到统一加工、配送,从各个环节保证产品的安全,让消费者买到放心满意的农产品,保障餐桌安全。

(五)推进“农超对接”是广西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迫切需要

广西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品种繁多,如热带、亚热带水果、蔬菜瓜果、中药材、烟草、香油料、松香以及山茶油等等。在但由于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中间环节多,物流成本高,导致广西区内许多特色农产品没有办法走到区外加入大流通,只局限于区内销售,农产品在流通中得不到增值。推进“农超对接”,通过展销、宣传等方式吸引区内外的连锁超市与区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产销关系,让广西特色农产品通过超市流向全国各地,使小流通逐渐加入大流通中,改变以往小生产小买卖的局面。

(六)推进“农超对接”有利于发展广西农产品物流

借助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目前广西农产品物流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造新建,已颇具规模,不少大型农产品物流基地已经建成或在建,包括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广西首个大型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 ——南宁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广西桂林五里店果蔬批发市场等。无论是传统的农产品销售还是“农超对接”,农户和商家都不可能是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主体,如何从“菜园子”对接上“菜篮子”,这是关键问题。即使是像沃尔玛那样,采用中央集中配送的模式,但对于生鲜品来说,仍然要依靠第三方物流的力量。尤其是在冷冻物流链的建设这一块,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普遍面对的问题,实施“农超对接”,对广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种发展方向。

(七)推进农超对接是稳定我区物价的有效措施

物价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CPI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肉禽蛋、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较大,但农超对接于稳定物价效果明显。在已进行“农超对接”试点的不少省份,由“农超对接”发展了订单式农业,由双方签订长期的购销协议,减轻中间流通环节提高价格的压力,有效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农产品价格稳定的优势突出。这样的成效在浙江、天津、山东、广东等多个试点地区都有显现,因此,实施“农超对接”是确保我区市场的“菜篮子”价格稳定有效举措。

二、广西发展“农超对接”面临的挑战

(一)农产品生产盲目性大,小农生产很难适应超市大批量采购的需要

广西是多民族地区,各地的农业生产特点不同。目前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象仍较突出。在这种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中,生产者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极弱,农产品生产盲目性大。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无法满足超市为节约采购成本,追求规模效益而大批量采购的需要。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超对接的进程。更兼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产品(如夏季的水果)产出具有间断性,而超市的采购则以市场需求为导的,采购行为是连续性的,一年四季都需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因此农产品供应与超市需求容易脱节。

(二)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低

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商品服务要实现标准化,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标准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相当部分农产品分类、分级以及分等均由生产者单纯依赖个人感观操作,误差较大。农产品缺乏细加工,附加值低。至于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也缺乏统一标准。农产品的非标准化,即使进入超市也无法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无法让消费者产生信赖感。

(三)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广西的农户大多数是以个人身份进入市场,缺乏市场的谈判能力,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国外相关经验表明,农业专业合作社能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可是,目前广西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带动辐射范围窄,市场开拓能力小。同时,合作社规模往往较小,资金有限,加上没有抵押物,贷款困难,以至融资能力也有限。

(四)农户的履约意识淡薄,履约能力较低

在“农超对接”中,农户的履约意识淡薄,履约能力较低,这些影响了“农超对接”的发展。由于个别农户的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不愿意签订合同,或者签订合同后由于市场价格高,便单方面违约的现象比较普遍,出现了有合作协议但是不能执行的情况[2]2。

由于上述原因,广西区内的“农销对接”模式目前只局限于少部分地区,而且这些地区采用“农超对接”供销模式也还处于摸索阶段。

三、推进广西“农超对接”的对策

(一)积极进行项目试点

可以学习兄弟省份在“农超对接”方面的先进经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市县进行“农超对接”的项目试点。一开始可以采取政府部门协助的方式,比如钦州市农业局在2010年5月与当地最大的超市华润万家共同推出“农超对接”平台,成功在超市直销本地荔枝。根据钦州市农业局与华润万家超市达成的协议,华润万家超市直接采购销售本地农产品生产者生产的品质好、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大宗农产品,设立专柜平价直销;钦州市农业局向华润万家超市提供信誉好的农产品生产者名录、产地分布、产品产量和上市期等情况,并由钦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派出人员,定期对上市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抽查[3]。如,华润万家超市,从产地直接采购,将钦北区贵妃红荔枝果品合作社生产的无公害荔枝和灵山县龙武农产生产的绿色食品荔枝,在鲜活农产品销售区设专柜平价销售。同时,还可以学习兄弟省份的经验,尝试设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连锁超市、重点农产品销售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是我国商务部支持的方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农超对接”的中坚力量,是超市与农户对接的桥梁。广西的农业大县藤县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社推进“农超对接”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农超对接的关键是“对接”,根据有关省市开展“农超对接”的经验,要做好“对接”,一是超市与农产品配送中心要对接,这其中要发挥项目所在地区或邻近县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对接带动作用;二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要与所在区域内外的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三就是各商务、财政、农业主管部门要搭建协调产销双方利益的平台,完善外部环境。可以通过举办农产品对接会、洽谈会、农产品贸易对接会、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等方式,将当地具有产业优势和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向更广泛的区域范围进行推广。

(四)连锁超市要主动进行市场培育

通过“农超对接”进行“直购”的连锁超市所销售的农产品,应该满足的是消费者在产品安全性、品质等方面的需求。超市根据产品的不同类型,设立不同的级别,按等级包装。同时包装的标签说明要完整,包装精良。要做到产品标准化,就要从生产的源头做起,超市对农产品的采购标准要进行细化,农户严格按照超市的要求种植。超市可以联系农业科研部门或企业,采取“科研组 +农户”的生产模式,由科研组对农产品的改良、品种引进、种植环境监测等方面给予农户指导。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家乐福(中国)自2007年开展“农民直供”项目以来,已经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281家农民合作社合作,累计采购金额达4.5亿人民币,已有51万多农民从中直接受益。

总之,“农超对接”无论对哪一方,都是获利良多的,不仅能为引导广西农业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机遇,而且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规划、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也是连锁经营行业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策略,还是稳定物价并让老百姓买到放心的、满意的农产品的重要保障。

[1]岑伯宁.农超对接:流通革命起步[J].农业经济,2010(7).

[2]陈芳.从农超对接看农产品采购方式的变化[J].商场现代化,2009(29).

[3]黎彩凤.钦州市农业局与大型超市共推“农超对接”[EB/OL].http//www.gxny.gov.cn.2010-05-19.

Emergency&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Guangxi’s“Alliance of Agriculture and Supermarkets”

WANG Min-qi
(Guangxi Economics and Trade Polytechnic,Nanning Guangxi 530021)

“Alliance of Agriculture and Supermarkets”has gone through the pilot period in China,now go into th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period,and it is emergence to Guangxi Province.There ar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Alliance of Agriculture and Supermarkets”in Guangxi Province.In order to promote“Alliance of Agriculture and Supermarkets”in Guangxi Province,four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performed.First,the pilot project will be done actively;second,more and more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farmers should be established;third,a platform linked production and sales should be built;fourth,Chain supermarkets must initiatively nurture its markets.

Alliance of Agriculture and Supermarkets;emergency;Challengers;Countermeasure

F3

A

1673-8861(2011)02-0118-04

2011-04-28

王敏琦(1983-),女,广西贺州市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中级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农超连锁广西
青藏高原上养殖三文鱼 农超对接精准扶贫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30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现代装饰(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4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32
布拉格Burrito Loco连锁快餐店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23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有壹手——重新定义快修连锁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6
“农超对接”背景下浙江省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模式探析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19:57
农超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