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院校“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课程改革——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1-01-12 07:55韩长菊张育才陆庆昆丁丹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生料冶金课程内容

韩长菊,张育才,陆庆昆,丁丹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建材学院,昆明 650102)

示范院校“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课程改革
——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韩长菊,张育才,陆庆昆,丁丹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建材学院,昆明 650102)

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对“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课程进行改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为今后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职高专教育;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又是重中之重。课程教学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用,跟上企业发展形势。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示范建设中央财政重点建设支持专业,“生科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是该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对“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对该课程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为探索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总体设计

结合行业需求和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分析,对“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基于校内外实训条件,编写新的课程标准,出版工学结合教材,设计网络课程,创新“三层次、四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1](见图1),并在上课前将本学期的教学改革思路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提前准备,从根本上改变依赖教师教的学习习惯,完成该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

图1 “三层次、四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三层次”是指通过“仿真+实训”的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条件,实现从实际到理论再到实际的“三层次”学训循环、层层递进(见图2)。第一层次:在企业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使学生达到认识工艺流程和设备整体结构,获取感性知识的目的。第二层次:在“真训+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由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设计可行的课堂实训计划,学生逐个项目实施操作练习,完成理论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第三层次:到合作企业与该课程相关的岗位进行实训,以企业兼职教师现场指导和评价为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使理性知识回归实践并得到实践的印证。“三层次”相辅相成,使专业学习和实训紧密结合,学习与实训层层递进。

“四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实现授课内容“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真训与仿真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室实现“教学与工作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专职与兼职结合”,共同参与教学。

教学安排上将集中实训融入学习项目。打破常规的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分离的方式,将原来课程教学之后的集中实训内容融入到相应的学习项目中,实施“教、学、做、考、评”一体的教学。将学时灵活集中,以连续多个学时安排教学。“三层次”的教学在教学实施中分为三个阶段,即下达任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加模拟企业生产操作和处理故障的工作过程。每个教学项目结束后,按要求进行考核,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2]。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一言堂式的教学,采用课堂讨论、分组、案例分析教学、仿真模拟、师生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3]。

图2 “三层次”学训循环、层层递进

二、实施效果及学生评价

从教学实施情况看,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适应期,感觉到教师的授课方法及自己的学习方法与以前都大不相同。教师以引导为主,讲的少,让学生讨论和发言的机会多。有些学生不想思考,课堂不积极,但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后,学生的积极性逐步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逐渐高涨。通过课程改革,所教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以要求学生完成“生产任务”的方法代替了以前的大量作业,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有图片、动画,通过图片展示设备结构,也使学习变得更有趣。而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将“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学生主动分工合作,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友谊和协作精神。因此,课程改革的实施虽然一开始有一定难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检验教学实施的效果,在课程改革实施结束后,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2008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以期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共发出问卷99份,收回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83.8%。

1.课程定位

(1)课程培养目标明确。在对“改革后的课程培养目标是否明确”进行设问时,90.4%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课程培养目标明确或基本明确(见表1)。高职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课程在对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水泥生产生料磨操作工、煤磨操作工、水泥磨操作工、水泥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磨操)、生产设备巡检工(破碎设备、粉磨)等岗位的技能要求,变传统的知识传授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4]。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岗位特性,但对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还应进一步仔细推敲,使课程目标更加明确易懂。

表1 学生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认识

(2)课程内容突出职业性。在对“课程内容是否有突出的职业特点”进行设问时,学生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84.3%(见表2)。可见,经过课程改革,课程内容减少了理论部分,突出了按照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重新制定课程标准,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工作领域,以工作项目任务为架构的“生产工艺融于课程,教学情境进入课堂,实训内容结合岗位”的“三融合”“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现了突出的职业特点,但在具体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使教学内容更切合岗位实际。

表2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2.教学设计

由表3可看出,学生对学习单元中的实践活动比例满意度不高,不满意率达15.7%。经了解,学生认为实践环节的比例偏少,希望增加更多实践课时。针对此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继续开发粉体中心和中央控制室实训项目,同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现场实训项目。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的不满意率达10.8%,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并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如学生对教学案例的分析很感兴趣,教师可在教学案例选取方面多加考虑,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增加企业实际案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满意率达65.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多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学生自主性题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思维。

3.教学过程

对教学过程设计了10个问题进行设问,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见表4。其中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方面还需要改进,不满意率达到12%,尤其是在运用讨论法时,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引导,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来共同完成任务时,部分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协作精神,相互配合不默契,在完成任务时甚至出现一些学生偷懒现象,学生之间的意见也较大,不满意率达到28.9%。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完成任务时,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小组成员都能尽自己的能力,共同完成任务。

4.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

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设计了3个问题进行设问,学生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的满意度见表5。其中学生对实训地点和实训条件的不满意率达到15.7%,显示实训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理实一体实训环境还需要再完善。随着新实训室的投入运行,实训人员对实训设备和实训项目的熟悉,实训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实训条件和理实一体化实训内容一定会大有改观。另外,可大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为“三层次、四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

表3 学生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

表4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

表5 学生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的满意度

5.教学效果

对教学效果设计了5个问题进行设问,学生对教学语言效果的满意度见表6。对学生工作方法的培养方面还需要加强,教师讲课过程中要穿插一些工作方法的培养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性技能人才,开展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对于每一所高职院校尤其是示范院校而言,都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5]。在高职教育大发展时期,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完善软件和硬件建设。通过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进行的问卷调查,暴露出教学软件和硬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课程教学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专业课程的教学要紧贴企业实际,以学生为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可用之才。

表6 学生对教学语言效果的满意度

[1]韩长菊,张育才,梁旗,等.基于工作过程的《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课程教学设计[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95-99.

[2]杨晓杰,周惠群,韩长菊,等.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熟料煅烧操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25.

[3]韩长菊,宋丽瑛,王疏昆.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水泥粉磨工艺及设备》课程中的应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9-92.

[4]韩长菊,张育才.生料制备与水泥制成操作[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8-259.

[5]李学锋.工学结合课程及其建设特色[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5.

Reform of "Operation of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and Cement to Make" in Model Vocational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HAN Changju, ZHANG Yucai, LU Qingkun, DING Dan
(Facul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Kunming, 650102, 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 students' studying interest,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make a reform o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of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and Cement to Make", a questionnaire was made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It is showed that the reform has accomplished some achievement and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its further practice.

Vocational education; Operation of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and Cement to Make; Course innovation

G712.07

A

1671-4326(2011)04-0031-04

2011-08-07

韩长菊(1972—),女,河南鹤壁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材学院讲师,硕士;

张育才(1966—),男,云南腾冲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材学院教授;

陆庆昆(1963—),男,云南广南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材学院助教;

丁丹(1964—),男,四川遂宁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材学院副教授.

黄淑森]

猜你喜欢
生料冶金课程内容
降低生料粉磨电耗的解决措施
黄磷渣对水泥生料分解和煅烧过程的影响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不同生产线入窑生料掺加硫、碱对熟料烧成作用研究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浅析窑灰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DCS和PLC控制系统在冶金自动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