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全球化趋势

2011-01-11 02:21汤永成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12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

汤永成

全球化问题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全球化趋势虽然不限于经济领域,但目前为止,由于中学《历史科考试大纲》、《历史科考试说明》和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全球化的考点内容大多为经济全球化问题,所以本文主要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角度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考点扫描】

(一) 萌芽阶段(16~18世纪)

1. 状况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的出现,整体世界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 原因

(1)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兴起对贵金属、原料、市场提出了要求。

(2)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

(3) 近代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4) 英国在殖民扩张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5) 英法美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增强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影响力。

3. 表现

(1) 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

(2) 市场上商品种类明显增多,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开始出现交易所之类的有固定组织的市场。

(3)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二) 起步阶段(19世纪初期~19世纪中期)

1. 状况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工业资本主义大发展,形成了欧洲工业、亚非拉原料的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现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

2. 原因

(1)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对市场、原料提出更迫切的需求,到世界各地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世界体系。

(2) 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增强,改造世界能力增强。

(3) 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出现,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 表现

(1) 欧美列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甚至直接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 商品结构以机器制造品为主,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

(三) 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 状况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潮流,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现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

2. 原因

(1) 科技进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2) 国际垄断集团的出现,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 交通和电讯工具进步使国际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4)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 表现

(1)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2) 世界经济联系紧密,世界各地进入贸易体系。

(3)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同时并存。

(四) 困境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

原因及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蓬勃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战争使欧洲经济陷入困境,战后各国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严格限制资本流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西方经济整个陷入萧条,美国率先提高进口产品关税,其它国家也纷纷效法,由此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大跌,国际资本流动也陷于停滞。经济大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贸易战,使经济全球化因被打破而陷入困境。

(五) 制度化阶段(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

原因及表现: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和破坏。战后,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种经济模式使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两极格局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两种经济模式在竞争与改革中谋求发展。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走向崩溃。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

(六) 全方位发展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原因及表现:西方国家先后发生滞胀而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两极格局的瓦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等因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使全球化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

【重难点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

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卡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全世界的帝国。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灾难,由欧洲主导的全球化开始动摇了。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克莱德论述的两次全球化的各自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全球化出现阶段性变化的因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对上述两次全球化的反应,并举例说明。

(4) 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谈谈你对全球化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特点:第一次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以欧洲国家为主;建立大帝国;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无序状态。第二次全球化始于二战以后,由美国主导;建立全球性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国家贸易增长迅速;开始走入规范化、法制化,如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相继建立。

(2) 因素:大战对欧洲的摧残;经济危机的打击;先进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美国对欧洲和日本重建的作用。

(3) 反应:第一次全球化时,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学习其先进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开始了近代化之路。第二次全球化时,中国抓住机遇主动应对,表现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4) 理解:经济的全球化表现为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政治的全球化表现为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准则得到普遍认同,国际政治中呈现出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文化的全球化表现为不同文化越出民族的范围相互吸收融合。

二、 二战后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考点扫描】

(一) 经济全球化的体系化和制度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趁机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金融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通过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二)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

(1)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2) 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3) 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4) 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快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

(1) 世界经济已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经济板块为中心的格局。

(2) 集团成员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更加务实,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

(3) 各国经济融合程度明显增加,规模急剧扩大。

(4) 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已由早先发展程度相同的发达国家,扩大到包括发展程度不同但经济上互补性较强的欠发达的国家。

3. 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 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2) 区别: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三)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因素

1.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1) 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2)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 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4) 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5) 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6) 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

(1) 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 生产的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3) 资本的全球化。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世界货币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加快。

3.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各个国家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获得巨大的分工利益。

负面影响:首先,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收益更多一些。第二,加大了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大大提高。第三,使世界经济充满不协调、不稳定。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都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

5.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措施

(1) 建立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地区性合作。

(3) 世界不同文明和不同发展模式应互相交流和借鉴,求同存异、扩大合作,保持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各国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磋商,探讨形成具体的措施和机制,落实国际社会在发展合作方面达成的共识。

【重难点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

材料三 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张世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

材料四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五 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 “二战”后初期,为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成立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

(4) 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四与材料五的视角有何不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 要素:工业革命(技术进步)、殖民掠夺、跨国(生产)公司、国际贸易。

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

(3)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4) 视角:材料四着眼于宗教文化角度;材料五着眼于经济角度。

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壁垒和第三产业的冲击。

发达国家受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等的冲击。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避免情绪化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