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丰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洪丰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通过建立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数学理论推导,并得到模型参数的经济含义及模型拟合误差的放缩效应等结论。最后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及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广东省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发现边际消费倾向与地域发展程度并无明显关系。
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因素;实证分析;双对数模型;面板数据模型
全面实施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其中刺激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对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择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本文能为我省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尽微薄之力。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1,2]。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消费者的即期消费决定于即期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即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收入水平越高的人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而收入水平越低的人边际消费倾向越高,这就意味着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的差距有关。故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可归结为:居民的即期收入水平及即期收入分配的差距。其消费函数模型为:
其中Ct为第t期的消费,Yt为第t期的收入,α表示不依赖于收入变动的消费,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0〈β〈1)。
2.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3]。杜森贝里认为,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其中“示范效应”是指居民的消费会受到周围其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存在攀比倾向。而“棘轮效应”则是说居民的消费不仅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还受到过去最高收入的影响。如果当期的收入低于过去达到的最高收入,人们也倾向于保持已经形成的较高消费习惯。其消费函数模型为:
其中Ct为第t期的消费,Yt为第t期的收入,Ct-1为第t-1期的消费。
3.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弗朗科·莫迪利安尼认为,人们总是想把自己毕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支出中进行最优分配,以便得到一生最大的满足。
4.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4]。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消费,既不取决于即期消费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即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进而其消费相应地也可以分为暂时消费和持久消费。
5.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将理性预期方法应用于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在效用函数为二次型并且时间偏好等于利率时,消费与滞后的收入变量无关。但弗莱文对随机游走假说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消费与劳动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于是弗莱文把这种现象称为“过度敏感性”。其后又有许多西方学者使用总体资料所做的实证研究发现,消费对本期收入有过度敏感性。对总体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的解释,有以下几种:统计中的加总误差、消费者的短视、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流动性约束等。
国内学者基于以上理论,对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研究有:曾令华、赵晓英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发现,可支配收入是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收入是持久收入。[5]张昱、刘斯通过对广东省城镇消费的影响因素全面分析,建立的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发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消费价格指数及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支出起主要作用。[6]刘小铭、陈燕武利用均值结构变化模型,建立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自主性消费显现逐步上升趋势,而边际消费倾向则显现逐步下降趋势。[7]郑璋鑫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得出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结论。[8]张洛民,刘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0个省1999-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各个省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明显的结论。[9]已有对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研究少且数据较陈旧,没有考虑城镇居民人口负担因素和不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一方面运用回归分析法在消费函数中加入城镇居民人口负担因素,一方面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建立广东省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函数,以此弥补目前研究的不足。
本文结合消费理论及广东省的实际经济状况,引入广东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Y、滞后一期的实际消费性支出Ct-1、广东城镇居民收入差距G、城镇居民家庭每一就业者负担人口S及随机项u建立计量模型。
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城镇居民家庭每一就业者负担人口、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来自1991到2010年《广东统计年鉴》。选取数据如下表:
表1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所需数据
消费函数拟合时使用的数据: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性支出、实际可支配收入是用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减以1990年为基期的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得到。用广东省城镇基尼系数来表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常见,但是笔者多方查找相关数据,并没有得到比较可靠的数据,借鉴张昱及刘斯在研究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时使用的方法,以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来代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6]。笔者从统计年鉴中收集数据发现,城镇居民家庭每一就业者负担人口在这20年来呈递增趋势,就业者负担加大很大程度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及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这一现状将对城镇居民消费带来影响,故而作为研究因素加入模型中。
随着广东省城镇居民投资渠道的增加,股票、基金等投资对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也构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找到这20年来对于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并不现实,所以本文没有将其纳入消费函数分析模型中考虑。结合我国实行的利率政策、我国居民消费特点及长期以来的国情,利率对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没有引入模型中进行分析。
综上考虑,本文结合已有类似研究及常用方法建立半对数消费函数模型[5],[11]:
用EViews6.0软件对函数模型进行拟合得到:
1.由于模型R2值较大,但模型中解释变量ln Ct-1,Gt,St均不能通过t检验,故可以判断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修正Frisch法剔除不必要的变量。
经过多次检验,剔除变量ln Ct-1,Gt,St,最终得到ln Ct关于ln Yt的回归方程是:
EViews6.0计算结果:
表2 回归方程的EViews计算结果
该模型中系数均显著且符号正确,拟合优度较高,所以该模型是反映消费性支出较好的方程。
2.用DW统计量检验误差项是否存在自相关。
已知DW=2.243522,若给定α=0.05,查DW检验临界值表得,dL=1.20,dU=1.41。因为dU〈DW=2.243522〈4-dU,故而认为ut非自相关。
3.用White检验误差项是否存在异方差。
EViews6.0计算结果:
表3 White检验的EViews计算结果
1.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关系采用双对数模型建模后系数含义的探讨[12]110-117。
其经济含义为,可支配收入每增减1%,则对应的消费性支出增减β1%,对于本模型,即相当于广东省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每增减1%,居民实际消费性支出增减0.9451%。
2.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关系采用双对数模型建模后,拟合误差的放缩效应[12]52-57,[13]。
上式给出了指数模型相对误差与对数模型相对误差的关系,若忽略高阶项,可得如下近似关系,
在此模型中Z>1是可以肯定的,所以采用双对数模型对消费函数进行拟合误差会比实际的小。由于此模型,拟合误差R2≈1,故此模型还是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对此模型做进一步研究以期能得到一个更好的模型来描述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函数。
1.数据选取
广东省经济发展较不平衡,目前按照经济发展及地域划分,可分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东西两翼地区和粤北山区。接下来我们要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角度,研究其对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影响,选取数据如下:
表4 2004-2009年广东省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表5 2004-2009年广东省各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所选数据说明:数据中广州、深圳、惠州、肇庆虽然同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却相差较大;韶关与梅州同属粤北地区,然而韶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肇庆;汕头属东翼地区,湛江属西翼地区,所选城市既考虑尽量涵盖广东经济分区,能代表该区域经济状况,同时又考虑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及完整性,以上数据均来源于2006年至2010年《广东统计年鉴》。建模时,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数据经过平减以2004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得到实际可支配收入及实际支出。
2.基于截面数据及时序数据分析消费函数
(1)基于双对数模型
采用混合模型的估计方法,8个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每增减1%,平均消费支出增减0.973%。
各城市收入增减1%,消费支出增减比例如下表。
表6 各城市收入增减1%,消费支出增减比例
(2)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
采用混合模型的估计方法,8个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支出平均占收入的76.8%。
各城市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如下表。
表7 各城市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由上面讨论可知,由于各地区消费习惯不同,边际消费倾向也有所不同,广州、惠州、梅州及汕头,相比其他四个城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这说明城镇居民将自身收入比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而深圳、肇庆、韶关三个城市则相对少些。由此可得出结论,一个地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并无直接关系,更多的是取决于该地区长期以来居民所形成的消费习惯。
居民消费增长作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及质量。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到即期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最直接、最重要因素的结论。同时发现虽然广东不同地区居民收入情况相差较大,但是收入情况并不是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原因,这也说明了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中对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关系的论述并没有普遍适用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理论适用性逐渐减弱。笔者从《广东统计年鉴》中得到1990到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平减消费价格指数后得到实际地区生产总值,进而将其与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作对比发现,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要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广东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应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而且,居民收入的提高也将进一步促进广东省经济的繁荣发展。虽然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得出即时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而收入差距及就业者负担对消费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广东要和谐发展,就应当做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减轻就业者负担这两项工作,毕竟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
[1]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M].第3版.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32-141.
[2]史玉伟.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J].经济经纬,2005(3):17-19.
[3]Duesenberry,J.S.Income,saving and the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9.
[4]Friedman,M.A.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7.
[5]曾令华,赵晓英.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分析——基于1978~2004年的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6):46-54.
[6]张昱,刘斯.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2007(1):75-77.
[7]刘小铭,陈燕武.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均值结构变化模型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9):90-92.
[8]郑璋鑫.中国城镇居民长期消费倾向的分析——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2):1-5.
[9]张洛民,刘璇.中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面板数据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6):106-108.
[10]国家统计局《居民消费增长因素分析》课题组.居民消费增长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4(11):3-5.
[1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第3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37-239.
[1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下册[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杨安华,彭清娥,等.双对数模型对模型模拟误差的放缩问题探讨[J].数学的实践及认识,2006,36(8):135-139.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rovement Factors of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HONG Feng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31)
Through building the econometric model of per capita consumptive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mak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rovement factors of consumption,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 real disposable per capita income has the most direct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er capita consumptive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of Guangdong province.Besides, the paper reaches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parameter and the simulation error of the model by giving a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n the econometric model.Finally,according to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theory of Keynes and the panel data model,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re is no explici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Guangdong province;urban residents;improvement factors of consumption;empirical analysis;double logarithmic model; panel data model
F 063.1
A
1001-4225(2011)04-0073-05
2010-12-28
洪丰(1989-),男,广东潮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71073)阶段性成果
佟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