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的σ收敛空间计量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2011-01-05 01:43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塞尔基尼系数差距

许 燕

(渤海大学 经法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区域经济差异的σ收敛空间计量分析
——以辽宁省为例

许 燕

(渤海大学 经法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根据1995—2008年辽宁省各市实际人均 GDP数据,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塞尔指标对辽宁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在整个时间区域上,辽宁省区域经济差距呈阶段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经济空间计量模型对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σ收敛研究。

经济差异;σ收敛;经济空间权重矩阵

从目前已有的文献看,在对中国区域差异及σ收敛问题的研究中,有关中国省际差异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具体到某个省内的研究却比较少,并且关于σ收敛的研究仅限于简单的公式计算,较少涉及到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我国很多省内地区间的自然条件、资源分布、产业布局都存在差异,有些差异还相当显著。省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管理的一级地域单元,全国的经济发展政策都必须通过省一级政府具体实施,研究省内地区差异有助于全国经济发展政策在省内的有效实施,有助于省内各地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振兴基地,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不管是辽东、辽中南、辽西北三大地带间(本文把辽宁省划分成辽东、辽中南、辽西北三大地带。辽东包括抚顺、本溪和丹东;辽中南包括沈阳、大连、鞍山、营口、辽阳和盘锦;辽西北包括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还是全省各市间,这种差距给予人们的直观感受日益强化。过大的经济差距无疑会对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目标起阻碍作用。因此,准确地描述、衡量辽宁省内区域差距状况,探讨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具有σ收敛,是我们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本文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塞尔指标等计量指标,初步描述了辽宁省内区域差距的变动状况[1];在此基础上,引入经济空间权重矩阵,进一步对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性进行研究。

一、辽宁省内区域差距变动状况

1.1995—2008年变异系数及基尼系数的变化状况

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用它来考察辽宁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辽宁省地区差距状况。本文利用1995—2009年辽宁统计年鉴中人均 GDP数据,以1994年为基期,换算成实际人均 GDP,计算出辽宁省1995—2008年的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并根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的数据绘制成折线图(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辽宁省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的大致变动情况。显然,变异系数的变动过程可划分成三个阶段:1995—1999年,变异系数呈逐步上升趋势,并在1999年达到较高的水平;1999—2006年变异系数逐步下降,但其最终水平要较1995年高;2006—2008变异系数又出现上升趋势。基尼系数的变动过程同变异系数变动过程类似,但从总体来看和变异系数的阶段划分有一定的差别:1995—2001年,基尼系数呈逐步上升趋势;2001—2006年又呈现下降趋势;2006—2008年基尼系数又开始上升。

由于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这两个相对指标测度差异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也是正常的[2]。本文图1中两个指标体现的阶段性及总体变化的趋势性是基本一致的,从这两个指标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辽宁省区域经济的差距在1995—1999年期间一直在拉大,而在2001—2006年期间则呈现出缩小的迹象,但是在2006—2008年期间辽宁省区域经济的差距则又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图1 辽宁省1995—2008年变异系数、基尼系数

2.1995—2008年塞尔指标的变化状况

塞尔指标也是衡量区域发展差异的常见指标,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区域间个体差距越大。它的算法有两种,一种是塞尔T指标,另一种是塞尔L指标。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以 GDP比重加权,后者是以人口比重加权[3]。本文计算的是塞尔T指标,并把该指标进一步分解成地带内塞尔指标和地带间塞尔指标。计算结果见表1(表1中地带内塞尔指标简写为地带内、地带间塞尔指标简写为地带间)。由表1绘制图2,为清晰起见,地带内塞尔指标数值,辽东、辽西北、辽中南部的塞尔指数在图2中均用次坐标轴标注。

表1 1995-2008年历年塞尔指标及其分解以及对整体差异的贡献

图2 辽宁省1995—2008年的塞尔指数

从图2可以看出,辽宁东部各城市间变化趋势较平缓;辽宁西北部和辽宁中南部各城市间1995—2002年经济差异逐渐拉大,但从2002—2008年来看经济差异一直趋于缩小。由图2还可以看到地带内的塞尔指标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这和辽中南、辽西北的塞尔指数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地带内的经济差异2002年以前一直在扩大,2002—2006年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但从2006年以后又开始扩大。另外,自1995年以来地带间塞尔指标和总塞尔指标呈快速上升走向,说明不仅地带间的经济差异在拉大,而且全省总体区域经济差异也一直在拉大。

从表1的贡献率可以看出,全省总体经济差异的92%以上的变化都是由地带间经济差异引起的,而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很显然,三大地带之间的经济差异对全省经济差异变化的贡献越来越大。这说明全省总体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源于三大地带间的不均衡发展。而地带内经济差异对全省总体的经济差异贡献较小,辽中南地区对全省总体的经济差异贡献一直在减小,从6.14%减小到3.32%,地带内各城市经济发展差异也相对较小。

根据上文中一系列指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995—1999年间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明显扩大,但1999—2008年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辽宁地区总塞尔指标所显示的结果却略有不同。那么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在1995—2008年间到底是发散还是收敛?下面将对此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二、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敛散性的实证分析

所谓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就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与初始水平呈负相关。Barro and Sala-I-Marti[4]将收敛问题分为σ收敛和β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本文则尝试通过扩展传统的σ收敛来分析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的敛散性问题。

1.σ收敛及经济空间计量模型的构建

σ收敛是指不同经济系统间人均收入的离差随时间的推移趋于下降。传统的σ收敛常用的检验方程为

对式(2)进行常数(constant)回归,得到残差项εit,εit的方差估计就是σ。在进行常数回归估计过程中暗含着各个城市区域之间的不相关性,也就是说yit是独立同分布的。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这种假设往往与现实不符。因为一个经济区域独立存在的情况是很少的,往往都是和外在的其他经济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考虑到地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在式(2)中引入n×n阶的经过行标准化的经济空间权重矩阵W*(行标准化就是使矩阵的每行行和为1),在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且主要考虑均值部分相关性),如式(3)所示。

在实证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原始数据作空间相关性检验。一般用M o r a n′I值检验。

2.Moran′I值检验

本文对式(3)的残差项进行了M o r a n′I指标值空间相关性检验。因为引入经济空间矩阵后,残差不再受地域以及相互经济关系的影响,而服从标准正态分布。M o r a n′I指标值可表示为

式(4)中 :W*与式(3)同;εt=[ε1t,ε2t,…,εNt]′;Moran′I取值范围为[-1,1],若各地区间经济行为为空间正相关,其值则应当较大,若负相关则较小。从图3可以看出,经济空间相关性检验的Moran′I值随着时间逐渐变化,辽宁省各市区域间的经济空间相关性越来越强。

3.实证分析

图3 经济空间相关性Moran′I检验值时序图

图4 辽宁省各市人均实际GDP的σ值时序图

三、结 论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1995—2008年14个城市之间人均实际 GDP的实证研究表明,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的σ收敛呈现出阶段性,并且在引入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后阶段性变得尤为明显。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在1995—2000年,辽宁区域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各个城市之间差异明显,区域经济增长呈发散状态;二是2000—2006年,辽宁城市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有所缓和,区域经济差距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区域经济增长出现较强的σ收敛;三是2006—2008年,辽宁省各城市区域经济差距又开始拉大。因此,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存在收敛性,此结果和上文的一系列指标分析所得结论是基本一致的。此外,本文通过对传统的σ收敛的扩展考虑经济区域之间的相关性,在省域经济收敛性研究中还是一个尝试。

[1] 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5):117-122.

[2] 鲁凤,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来自 Gini系数和 Theil系数的实证[J].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2004(1):61.

[3]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41-42.

[4] Robert J,Barro,Sala-i-Martin X.Convergence across States and Regions[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1(1):107-158.

[5]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4):16-20.

[6] 苏金明,王永利.MATLAB7.0实用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0-27.

Econometric Analysis on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and Sigma Convergence——A Case of Liaoning Province

XU Yan

(School of Economy and Law,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00,China)

An initial study is made on altern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by calculating variation coefficient,Gini coefficient and Theil index based on the real per capita GDP across 14 cities from 1995 to 2006 in Liaoning,and constructs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study convergences in Liaoning 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it is found out that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Liaoning Province takes on staggered convergences within the whole time regional.On this basis,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is built to study the theσconverg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of Liaoning Province.

economic disparity;σconvergence;spatial weight matrix

F 061.5

A

1008-9225(2011)04-0052-04

2011-02-27

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资助项目(2010lslktjjx-11)。

许 燕(1978-),女,江苏淮安人,渤海大学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刘晓鸥】

猜你喜欢
塞尔基尼系数差距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浅谈点-连式ATP系统在埃塞尔比亚轻轨中的应用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