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荣
(甘肃联合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合作市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1
王生荣
(甘肃联合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该文从经济、人口、社会、生活四个子系统方面构建合作市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合作市城乡融合度指数逐年扩大,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农村发展水平,城乡差距明显;其中经济融合度的指数持续扩大,是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推动力;人口融合度指数缓慢增长,非农化进程缓慢;生活融合度趋于收敛,是城乡差距缩小的主要贡献因素;社会融合度相对较好,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普遍不高。
合作市;城市一体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合作市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县级市,既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又是安多藏区连接中原地区的重要纽带,地理位置独特。在加强内地与安多藏区的联系,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和相互交流,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市辖6个乡4个街道办,3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4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4.6万人,汉族2.63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2万人;城镇居民4.8万人,农牧村人口3.63万人。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99 318万元,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 99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104元[1]。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城市实力,优化城市职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工农业协调发展格局,对于合作市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提高藏区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藏区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建立合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定量评价,以期客观地把握当前合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状态,为有效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提供依据。
城乡一体化作为当前公共财政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2]。在这个过程中,既表现出纵向演进的阶段性,又表现出横向发展的地区差别性。因此,科学地设计城乡一体化的评价体系,通过量化的方法对城乡一体化以及各构成系统的动态演进和各地区间的差别进行测度和分析,有利于客观展现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以及经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等在城乡一体化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有效落实公共财政政策具有战略意义。当前,国内学者构建评价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构建的指标体系,如顾益康等提出了包括城乡发展度、差异度和协调度三类共42个指标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用来评估和反映城乡一体化的进程[3]。但他们仅从理论层面明确了测度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未能从实践层面上加以论证。另一个是实践层面,指标的选取注重数据的可获得性。例如,白永秀、岳利萍采用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及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值等4项指标来判断陕西城乡一体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4];刘伯霞选取城市化水平、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4项指标,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系,来判断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状况[5]。本文将在以上两类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城乡经济、人口、社会、生活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价合作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1.科学性和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建立在充分认识、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反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与目标;特别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较好地体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2.层次性原则。根据评价系统的层次性进行分层,使各类指标分类明确、层次分明。
3.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地域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也不同,城乡一体化发展应根据区域的自身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指标应充分考虑到指标的量化、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城乡一体化的衡量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城乡比值法,即城市要素和农村要素流转与协调的程度。一般而言,指标值应接近于1,偏离1的程度越大,说明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程度越高;另外一种评价方法是将城乡统筹指标的实际值和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此反映当前城乡融合的程度,但这种方法在确定目标值时都有较强的主观性,缺乏说服力。因此,本文采用城乡比值法构建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原则,充分考虑合作市的地域特点,借鉴相关成果,设计出由目标层、系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23个单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表1 合作市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l城乡经济融合度主要由以下三个指标组成:城乡人均生产总值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三次产业结构比。其中:人均生产总值是反映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水平的主要指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反映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的协调性,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比是反映产业融合的重要指标。城乡人口融合度包括人口城市化率和城乡就业人数比,其中人口城市化率是反映社会结构变化的最重要指标,城乡就业人数比反映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程度,而且能够进一步反映农村非农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城乡社会发展融合度包括城乡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比和城乡生均拥有的教师数比,其中城乡每万人拥有床位数比反映医疗卫生事业对城乡居民健康服务的保证程度,城乡生均拥有的教师数比反映城乡人口受教育情况的指标。城乡生活融合度由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城乡每百户拥有信息工具数比、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比值和城乡人均居住面积比四个指标组成,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反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别的主要指标,城乡每百户拥有信息工具数比反映居民获取信息能力的强弱以及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评价居民用水状况的指标,城乡人均居住面积比反映城乡居民的居住水平居住差异的指标,改善居住条件,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考虑到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有正向指标又有逆向指标,指标间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模糊性,因此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当指标值越大对系统发展越有利时,采用正向指标计算公式进行处理;当指标值越小对系统发展越有利时,采用负向指标计算公式进行处理:
对一个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个综合值,无法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来分别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并进行改进:首先对各个子系统运用一次主成分分析进行降维,得到各子系统的得分,然后对各子系统分别赋予等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城乡融合系统的综合得分。用城乡融合度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值,其值的高低,综合反映了城乡融合关系发展的程度。
1.系统层计算结果(表2)。
表2 合作市城乡一体化系统层计算结果
2.目标层计算结果(表3)。
表3 目标层计算结果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2000-2008年之间,合作市城乡融合度在2.15~5.02间,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要高于农村发展水平,而且从总体上看,城乡差距在逐渐扩大,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
图1 合作市历年城乡融合度
1.经济融合度的指数值从3.09持续扩大到15.58,城乡经济差距较大,且呈逐年拉大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合作市城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GDP由2000年的26 149万元提升到2008年的120 063万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2.7倍和1.9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0.18∶0.22∶0.60变为2008年的0.07∶0.21∶0.72。但城乡人均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合作市既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又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现已形成以水电、旅游、商贸、畜产品加工、矿产、藏医藏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虽然矿产地和电站主要分布在农牧村,但除了占地补偿让当地的群众受益外,主要的贡献是市级财政,矿产品和电力以向外直接输出为主,当地的生态环境受损,经济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从商贸流通业发展来看,随着交通和区位优势的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合作市已形成以综合性商场为主、专业性市场(畜产品交易市场、建材市场、家电市场等)为辅的城市市场体系,但广大的农牧村地区,除日用品零售有一定基础外,其他农村集贸市场(如活畜交易、农资农机供应)还处在发育阶段;合作市旅游业已形成以宗教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历史遗迹四大特色资源开发为主的旅游发展格局,并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体系,但广大农牧民参与程度低,对农牧村带动不足;畜牧业虽然是全市的支柱产业,但商品化率并不高,龙头企业较少,带动的辐射能力不强,普遍缺少各种形式的中介机构和协会,自组织能力差,许多畜牧资源以初级产品和原料的形式流向外地,畜牧业效益低下,带动农牧民增收不明显,目前牧民主要以出售活畜为主,其它毛、皮、肉、乳及其深加工产品的销售几乎为零。因此,城乡经济联系松散,互补能力差,是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扩大的根本原因。
图2 合作市历年城乡系统各子系统融合度
2.人口融合度指数由0.32逐渐提升到0.42,城镇化进程缓慢。合作市建市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人口和城市化水平也在逐年稳定提高,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51 524人和47%,提高到了2008年的5.5万人和58%,城乡就业人数比由2000年的0.14提高到2008年的0.21,城镇化率和城乡就业人数比年均提高0.10%和0.12%。城镇化进程缓慢,主要原因如下:以行政化的基本服务功能为主的城镇职能导致城镇就业容量有限。合作市除合作市区外,其他6个乡都以行政服务职能为主,行政性第三产业以及面向当地进行公共事业服务的人员所占比重很高,而生产性行业的从业人口所占比重极低,围绕行政职能展开的各项服务职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生产性行业发育不足,导致城镇就业容量有限。农牧民传统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以及较低的文化素质阻碍着城镇化的进程。多数牧民的固定住房都建在自已承包的冬春牧场,没有集中在一个村落,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生活,绝大多数中心村的人口规模都在600~800人,平均每个自然村仅31人,最小的村仅15人,居住具有强烈的分散性;较低的文化素质,保守落后、封闭的思想观念,受地缘、族缘、宗教渊源的深刻影响,迁居性不强。就业竞争给本土农牧民城镇化带来很大压力。合作市城镇化的环境容量有限,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镇务工经商,多数外来劳动力进入的是本地劳动力目前尚未胜任的技术岗位、管理经营和服务领域,外来人口与当地从业者相比,因人口综合素质较高而具有明显的就业竞争优势;近期因具有比农牧民更强的就业竞争力而使得本土农牧民城镇化进程缓慢;长远看,又由于城镇发展规模趋于饱和而使得本土农牧民未来城镇化进程趋于艰难。
3.社会融合度由0.7提升到1.46,社会融合度较好,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较低。城乡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比和城乡生均拥有的教师数分别从2000年的0.64、0.54扩大到2008年的1.35、1.12,因此,仅从医生和教师数量上来说,城乡差距明显缩小。教育方面,通过“二期义务教育”、“援藏”项目、“寄校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小学阶段分散与集中办学的矛盾,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医疗卫生方面,现已形成市妇幼保健站、市疾控中心、乡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为骨架的医疗体系。但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严酷,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质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医疗网络不健全,医疗卫生人才匮乏。合作市自成立至今仍无一综合性的市级医院,部分行政村和居委会缺少村卫生室;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目前主要业务骨干医生一个卫生院只有1个到2个,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均为招聘的当地农牧民群众,专业技术能力较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乡政府驻地一般分布在中心寺院所在地,由于寺院选址与居民点选址在空间上并不一致,因此,乡政府驻地有时并不是区域范围内人口最集中之地,因此与乡政府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小学、医院、计生所等)在向群众进行服务时,也存在着服务半径过大、距离过远等问题。
4.生活融合度由4.49下降到2.20,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城乡恩格尔系数比由2000年的0.65缩小到2008年的0.78,城乡每百户拥有信息工具数比分别由2000年的1.39扩大到2008年的1.54,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比值由2000年的6.33缩小的2008年的2.39,城乡人均居住面积比由2000年的1.6缩小到2008年的1.5,其中,变化较大的指标为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城乡每百户拥有信息工具。随着游牧民定居工程、农牧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灾后重建(住房)工程、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廉租住房建设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合作市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整体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家电下乡”项目的实施,城乡居民特别是农牧民信息工具从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发展;农牧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生活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牧村游牧民定居点的空壳化现象明显。合作市定居模式分为集中式定居和分散式定居两种模式,但集中式定居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地与生产地(草场)空间分离造成的矛盾,实际的入住率不高。居民点规模小而分散,导致各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过高;同时,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牧区抗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没有摆脱靠天养畜的局面,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信息硬件建设缺乏,覆盖面小,信息交流不通畅,渠道单一;城市是信息资源的源地和优质硬件的富集地,但目前城乡信息供给产品与牧民实际需求不吻合;信息传导机制缺乏;信息“源”与“汇”脱节。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合作市各年城乡融合发展关系的特征及程度。在城乡融合度这个综合指标下,设计了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社会融合度及城乡人民生活融合度四个子系统,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之间,合作市融合度在2.15~5.02之间,城市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农村发展水平,城乡差距明显且逐渐扩大;其中,经济融合度的指数值从3.09持续扩大到15.58,是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推动力;人口融合度指数由0.32逐渐提升到0.42,人口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社会融合度由0.7提升到1.46,社会融合度较好,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普遍不高;生活融合度由4.49下降到2.20,是城乡差距缩小的主要贡献因素。因此,要提升合作市城乡发展的融合度,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统筹发展的思想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做好城乡一体化的长远规划,强化规划的实施与监控。二是在确保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注重城乡经济的联动发展,提高农牧村的“造血”能力。三是在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农牧民定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使人口向城镇或中心村适度集中。四是进一步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注重农牧村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综合提高。五是建立城乡均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制订保证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甘肃省合作市统计局.合作市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李志杰.我国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设计及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2):95-101.
[3]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4,(6):95-99.
[4]白永秀,岳利萍.陕西城乡一体化水平判别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5,(1):76-86.
[5]刘伯霞.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其与全国的差距分析[J].开发研究,2006,(5):61-65.
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It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NG Sheng-r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ansu Lianhe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Gansu,China)
The paper develop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on the basis of four subsystems of economy,population,society and life.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expanded each year,the city'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rural areas.Index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continues to expand;it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the urban-rural gap.Index of demographic integration continues to shrink,Index of living integration continues convergence,i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factor to the narrowing of the urban-rural gap.Index of social integration is relatively good,bu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social undertakings is not generally high.
Hezuo city;urban-rural integration;index system;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290
A
1671-0304(2011)06-0076-05
2011-09-18
甘南州政府项目“甘南城乡一体化研究”。
王生荣(1972-),男,甘肃定西人,甘肃联合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乡规划建设研究。
吴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