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在生活中已无处不在,并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代学生们的思维与生活,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从分析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入手,提出了在这种特殊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把握好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4 — 0136 — 02
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平台,有着开放性、不确定性、交互性、超越时空性以及巨大的信息传递性,其应用广泛,资源丰富,利用互联网能使大量的各种信息得到迅速、准确的传递。大学生是接受和享用网络信息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已与网络密切相关,人手一台电脑、随时随地上网,学生们上网聊天交友、互相交流思想,分享生活互相影响;微博论坛探讨社会热点问题;阅读版面浏览资讯收集学习资料等等,总之网络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代学生们的思维与生活。
随着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改变,网络时代下学习环境开放化,学生思想心理特征也呈现出思维方式开放化、思维方向多元化难以控制的特点,这也给当前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特殊性,与传统文化相比较网络文化是开放的,互联网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不受时间、空间、国度、意识形态、贫富等级、阶级、性别、种族的限制,网络上可见的信息资源向每个人开放,同时,网络文化是也多元性的,不同的民族思想、不同的文化思维在网络这个大舞台碰撞、融合与交汇,好奇而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学生们通过网络广泛而又直接的接触社会,与传统时代相比较,在网络时代中,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受到了网络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绝不仅仅只是限于家长的唠叨与老师的直面教导,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整个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时代这个开放的大舞台中,学生们的思维必然呈现出开放化与多元化的形态,难以控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心理呈个性化与分散化的形态,难以控制。
在网络时代下,信息量大、信息传播迅速、使用方便,网络信息本身就很难控制,而走在时代前端的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迅速传播新兴的思想与创造传播新的信息。如上所述,在一个思维开放的网络大舞台中,每个大学生都有着自己个性的思想与思维,从国际政治到宿舍管理,大学生网民整体视野极其宽广,而个体关注又各自不同,发展方向多样且分散,难以控制。〔1〕
(二)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想表达方式具有隐蔽性、不公开性,难以控制。
高鹇在网络中,学生日益习惯通过网络匿名表达思想,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特定少数群体”的灌输性教育方式来开展的,而在网络时代,对习惯于人机对话,长期以“隐身人”出现在网络上的当代大学生,对“面对面”这样的思想交流方式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控制。〔2〕
(三)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具备“易感染性”,难以控制。
高校的学生一直身处学习的象牙塔之中,思维单纯、简单,而他们又正值年轻气盛之时个性张扬而自我,很难受到束缚反而却是很容易被激发与感染,可是缺乏人生阅历的他们却很难分辨是非,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很容易被不科学不健康的思想所感染,例如许多传销犯罪团伙就经常利用网络煽风点火,开展非法传销活动,而高校的学生因为经济上的不富足又加之心理防线十分脆弱最容易被感染而成为了网络非法传销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湖南省高校发生了10多起学生被困参加传销的案件,涉及数千人。今年3月以来,湖南省教育工委连续接到3起关于学生失踪(可能被传销组织控制)或被疑似传销组织的培训机构骗取钱财的情况,涉及到6所高校、上百名学生。可见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极容易被感染,十分难以控制。
网络时代中,学生思想开放化、多元化难以控制的特性势必带给了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挑战,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必须了解与熟悉网络文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这个瞬息万变环境里寻找思政工作新的规律、探索新的出路。笔者认为应当在网络时代这个特殊背景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政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当在内容结合网络,在形式上利用网络:1、在内容上结合网络,容易给学生们以亲近感,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吸引学生的注意,能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愉快的开展。2、在形式上利用网络,网络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利用网络工具如QQ、MSN、博客、微博等等不仅能拉近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使交流更加贴心更加密切。
教育部在《高校思政建设意见》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3〕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b8NkwUGq5WEY5DprCyPk71MypyfHFQWOGq/4LFaHR/E=、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把“网络思政建设”的形式创新提到新的高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网络文化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形式创新,主动探索和采用新的手段与方法,主动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活动空间。那么,在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把握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有: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管思想环境如何变迁、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必须坚持的头等原则。网络时代思想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形式也多样化,但无论是开展什么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都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动摇。
(二)平等原则〔4〕
在网络这个被人们称之为“第二世界”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网络文化本身就具有平等的要求,而网络提供给大学生的可选择交流对象及信息极为多元,加之大学生对“平等交流、思考独立“的强烈要求,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能坚持平等原则,才能使被教育者安然接受。如果思政工作者老是把自己摆在一个高学生一等的位置以生硬的灌输式教育,大学生是有抵触情绪的,甚至于会使教育产生反效果。传统的课堂上的一站一坐,一高一低,并不表明彼此的地位高低和能耐大小,在网络时代这个开放、自由、平等的环境中,“教学相长”已成为一种趋势,没有永远的老师也没有永远的学生,因此在网络时代开展思政工作应当很好的把握平等原则。
(三)包容原则
网络时代给每个人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平台,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爱好与需求选择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在这个多元化自由发展的社会,如果仍然用传统的居高临下教条和训斥的态度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允许人们整齐划一的追求崇高的信念与理想那绝不是现实的做法也不可能有成效,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时候总是单纯的把学生当作“被教育的对象”,学生就是用来被老师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总把自己的见解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而身处现在的网络时代,这样的做法看上去是很可悲的,聪明的四证工作者总是将多种观点提供给学生参考,抛砖引玉的激起学生们活跃的思想波澜,绝不会让自己得思想成为抑制学生们思维的“紧箍咒”。因此,在网络时代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须抱着包容的态度去实施,在允许、承认、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的存在的前提下,用引导的方式教育学生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才是关键。
(四)关怀原则
人人都有自我的情感需求,人人也都需要关怀和被需要以及被肯定被关怀。成长需要激励,有血有肉的学生们最期待的是老师公正的评价以及肯定和鼓励,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对人做工作,当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达到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目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涌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5〕关怀的内涵包括关心、理解、尊重、信任,这也是学生们最基本的精神需求,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现代教育观,用关爱去帮助学生,做一个启发学生灵感的工作者。
(五)主动性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铺天盖地的各种网络思想思潮,才能更好的与那些不健康不积极的错误思想做斗争,才能eQPhvO9fcbCdCcwgmbg7ng==提供有益的科学的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面对错误思想侵蚀时才能更好的采取措施避免与防范。以网络传销为例,近年来各地都出现高校学生成为非法网络传销主力军的现象,网络非法传销团伙打着“介绍工作”、“招聘”等创业就业的旗号利用网络,也利用学生“就业心切”、 “想迅速致富”的心理打入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内部,利用各种手段欺骗大学生,而学生们思维简单、缺乏社会经验很难分辨清楚是非,十分容易陷入网络非法传销当中无法自拔,对于这点,已经引起了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许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都纷纷要求高校应当积极主动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也包含网络活动,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了解到“社会人”的角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当积极的宣传合法、健康、阳光、向上的思想观念,主动用这些美好的思想感染我们的学生们,因此在网络时代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的进入网络,熟悉网络,主动的宣传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用自己得行动提高学生们对是非分辨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对不健康思想侵蚀的“免疫力”。
(六)以启发和导向为主
网络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途径,要开展好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性,增强教育网络的净化力。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聂震宁委员在谈到净化网络环境时曾提出“网络媒体,责任第一”〔6〕。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稳定,其“心理状态多元化”、“行为选择多样性”,在这样一种情况,无论是网络媒介本身还是教育主体,都不应把教育对象往设定的方向和目标生拉硬拽,而应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接近我们预设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多采取“启发式”的方式而不单单是灌输和指责。
综上所述,我们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应当充分认识网络时代的特殊性、以及在网络这个特殊时代中学生思想工作开展具备的特殊性,把握好在这个特殊的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原则,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为祖国培育出积极向上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陆宝中.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集美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J〕.2009,(01).
〔2〕姚凡.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J〕.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