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1-01-01 00:00:00马立清
理论观察 2011年4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服务的管理手段、服务机制和运行方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通过后勤改革的实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油田后勤;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4 — 0116 — 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服务公司的管理手段、服务机制和运行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何适应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构建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管理体制和服务运行机制,是集团后勤服务管理部门亟待深入研究和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推进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
  近年来,我们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服务公司按照打造过硬集团的战略构想,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从实际出发,逐步将行政性、福利性、封闭式、“小而全”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集团后勤管理、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了集团后勤的改革与发展。
  1.抓好机构改革,规范工作职能。油田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机构和职能定位问题。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服务公司成立于2007年,经过几轮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要求,目前内设大小车队、经警、环卫、动力维修等6个队,房产、经营、综合等5个办和施工组、事务组2个组,行政编制302人,主要职能是负责集团国有资产管理、公务车辆管理、房地产管理、住房制度改革、集中采购、社会事务管理等。实行集团后勤服务公司集中统一管理后,既优化了资源配置,又使管理和服务达到了科学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要求。
  2.强化集中管理,提高保障效能。围绕装备制造集团党委工作大局,从建立高效、规范、廉洁、有序的工作机制入手,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后勤资源,节约行政成本,提高保障效能。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装备制造集团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摸清了所属各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和结构,出台了《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严格规范了集团单位国有资产的调拨、使用和调剂,认真做好报废报损、盘活盘整、产权变更等处置审批工作,逐步使集团国有资产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加强集团房地产管理工作,加大办公用房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相对集中办公,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出台了《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单位办公用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单位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管理办法》,实现了集团单位办公用房的统一建设和统一权属管理。同时,认真落实房改政策,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改善干部职工的住房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出台了《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单位车辆配备管理规定》,对集团单位车辆编制和配备标准做出具体规定,开展了统一保险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节省了大量的费用。
  3.引入竞争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把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作为集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将行政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从机构编制和性质上分开,打破“独家独院办后勤”的模式,加快了集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步伐,实现了由“办后勤”到“管后勤”的根本性转变。2007年,成立油田装备制造后勤服务公司,将食堂、住宅管理、房屋维修、接待车队、动力维修等服务性工作交由服务公司承担,实行公司化管理,引进社会专业公司为集团服务,将集团后勤事务管理部门管不了、管不好、可以不管和服务成本过高的一些服务项目委托给社会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担。对集团物业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既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又提高了专业化服务水平。
  4.推行集中采购,节约资金费用。根据《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加强了集团集中采购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和“规范、高效、廉洁”的宗旨,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了采购效率,保证了采购质量。几年来,通过组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采购、单一来源、谈判、协议定点项目竞价等采购活动,节省了大量资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了以最低的价格、最优的服务获得集团所需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实现了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的目标。
  二、当前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种深层次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
  1.认识不统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管理思维仍然对新形势下集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带来深刻的影响,对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领导同志仍把集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看成是集团机构改革的副产品,在改革操作上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后勤管理和服务部门部分干部职工“等、靠、要”的观念仍然存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担心改革影响到自身利益,对改革持消极观望态度。
  2.机制不协调。后勤管理体制中“大而全”、“小而全”的分散格局依然存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交叉,关系不顺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集中管理存在一定难度,标准不一、资源浪费、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特别是市场机制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政策不配套。后勤管理部门在推进各项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政策性障碍,存在改革的超前性和政策制订的滞后性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对后勤服务公司应该“由谁管”、“管什么”、“怎样管”没有从政策上进行明确的界定,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服务费用结算制度、单位国有资产的划拨使用等也没有从政策上予以明确的规范,服务单位法人主体难以落实,这些都已成为制约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瓶颈。
  4.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后勤管理法律法规,后勤的管理、保障和服务处于无法可依和无章可循的状态,与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立法缺失,造成后勤管理部门机构不法定、编制不稳定、职能不确定、性质不明确、政策不统一,所以导致后勤管理的人治色彩相当深厚,工作环境与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后勤管理部门领导的工作能力密切相关。
  5.队伍不适应。由于历史原因,后勤管理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各种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总量不足,存在后勤管理专业化和技能化要求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
  三、深化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紧抓住创建“百年油田”和中油集团支持大庆建设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基地的机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途径,大力发展采油装备、钻井装备、炼化装备三大优势产业群,积极发展社会通用性装备,形成以石油石化装备为主导、行业门类较为丰富、具备较强配套能力的产业体系,将大庆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的构想。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抽油机、减速器、潜油电泵、真空加热炉和射孔器材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310亿元,其中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达到260亿元,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成套钻采装备和大型炼化装备制造基地,已经成为包括后勤服务公司在内的装备制造集团各条战线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1.深化理论研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目前,集团后勤管理中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研究和回答,新的实践经验需要概括和总结,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集团后勤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在本质上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机关事务“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为我们集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但是,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的发展,许多基本概念、基本问题界定不清,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在指导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组织结构效益的角度出发,加强后勤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发和储备,重点研究后勤管理的职能定位问题,包括管什么、怎样管两部分内容,为集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对集团后勤管理部门性质、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明确管理范围、保障目标和服务标准,使后勤管理工作与集团发展目标同步。
  2.突出体制创新,强化集中管理职能。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企业,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执政能力,既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集团后勤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集团党委的支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和集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合理构建集团后勤管理部门,尽可能在机构性质、名称和规格方面加以规范统一。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格局,将集团后勤管理职能集中到集团后勤服务公司,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标准,使集团后勤服务公司成为政策制定者、管理实施者、服务组织者、资源配置者、绩效监督者,逐步建立起以经费预算管理为控制手段,以资产管理为核心内容,以集中采购为主要方式,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模式的集团后勤服务管理体制。
  3.加快结构调整,构筑多元服务体系。集团后勤服务公司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转变经营机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项目,使集团后勤经济依托支柱产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尽快推进集团后勤服务公司由自我服务为主向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的转变,改变原来由后勤管理部门单独垄断供给的局面,按照规范程序,积极推动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通过服务质量、效率和价格比,增加集团选择服务保障的机会,促进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要积极借鉴《机关事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使用范围,结合油田装备制在集团的实际,加强集团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使集团后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确保各项规定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建立自上而下、规范协调的后勤管理工作体系。 〔责任编辑:张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