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2011-01-01 00:00:00彭军
理论观察 2011年4期


  [摘要]本文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适应党建科学化,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进行创新。重点强调四个方面创新: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创新,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二是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在教育内容上创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四是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系统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4 — 0109 — 02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党情、国情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党的建设的传家宝——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取得新突破,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保证,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立足实际、致力创新。
  一、在思想观念上创新,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先进性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同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崭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统一思想,才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团结和引导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特别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来,职工的物质、精神生活有了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经济利益调整,改革改制推进,就业、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新旧思想观念、人生价值的取向等,不时地对职工思想产生冲击。
  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新任务,就要求我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是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含量,确立用理论解疑释惑的观念,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当前各种矛盾给职工思想上带来一些困惑,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方面说清道理。当前一些问题的存在,往往是由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有些现象说不清、道不明有很大关系。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掌握思想理论基础。把理论研究透,才能够把情况分析清,把道理讲到位,做到以理服人,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提升了地位。二是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确立用科学技术知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观念。当今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企业职工对科技知识的认同感与日俱增,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性,对科普知识和前沿科技知识知之不多或一无所知,不仅会降低了教育的力度和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引起逆反心理。因此,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科技知识、科学手段和科技成果来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用科技的力量来激励职工献身事业,提高职工的素质尤为重要。三是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含量,确立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求新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教育引领、统一思想、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凝聚力量,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思想政治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在基层,就必须了解工作对象,研究工作对象,情况摸透了,对症下药的把握就大了。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通过研究,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才能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
  
  二、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突出手段创新、方法创新。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工作方法,又要注重将现代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引入思想政治工作当中,根据新情况,拓宽新思路,改进方法,增强有效性,努力实现工作方法上的“两个转变”。首先要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要注意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两层皮”的问题,牢固确立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观念,在“结合”与“渗透”上下功夫。要密切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摸清职工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对产生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抓住根源和动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予以正确的回答和解决,不断清除生产经营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力”作用。二是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要摈弃单纯说教和强行灌输的做法,辅以多角度、多渠道、多侧面的工作方略。坚持教育引导与规范行为相结合,既立足于思想引领,又要强化管理约束;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既着眼于对先进群体的激励鞭策,又要加强对后进群体的关心引导;坚持灌输和渗透相结合,既要开展宣教式、灌输型的思想教育,又要通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种载体,使科学正确的思想渗透并根植于职工头脑;坚持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对职工思想关心和对物质利益关怀相统一。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中,成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力武器。
  三、在教育内容上创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的创新决定了工作的效果。要做到有针对性就要在教育内容上做到“三贴近”。一是贴近时代。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旋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时代精神,以满足职工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主线,开展富于时代气息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坚持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方针,以形式与内容的相统一,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二是贴近实际。思想政治工作要获得生机与活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摸清问题的成因,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做出切合实际的对策。讲道理,要使职工心服口服;树典型,要选树那些真抓实干、群众公认、事迹过硬、经得起检验的典型;搞活动,就是搞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群众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活动,切忌追风头,赶时髦,搞形式主义。三是贴近群众。职工群众既是企业依靠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群众,就必须做到“虚实结合”、“正反结合”。“虚实结合”就是讲道理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摸清职工的所思所虑,了解职工的呼声,分析职工的思想变化,把职工群众思想情绪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扎扎实实为职工服务,重点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和困难,让职工内心切实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温暖和有用。所谓“正反结合”,就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辅以适当的反面警示,始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催人奋进,振奋人心的作用,达到与时俱进,促进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
  
  四、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系统性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现代社会的系统性、复杂性,特别是针对企业面临改制重组、生产经营拓展、职工队伍稳定以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伴随着党的奋斗目标全过程,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而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体系。在工作机制上创新,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上的三个转变:一是在运行方式上,要变自我循环为一体运转。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就决定了企业党政之间目标的一致性,需要企业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紧密结合。以往,在过分强调党政分开的影响下,形成的自我循环,自我评价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体制的要求,必须形成一种交叉互动、一体运转的新的运行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即: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群团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建立党政正职统筹抓、班子成员分工抓、各级组织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建立领导干部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考核机制。从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期部署、同步运行、同时考核,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在队伍建设和工作范围上要变“小政工”为“大政工”。在市场经济体条件下,企业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外部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正负面作用,迫切的要求形成“大政工”的格局,并且要注意抓好的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市场开发、推进企业做大做强来做;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来展开;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来部署,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要多样化,不仅仅使用教育手段,还要辅以管理手段、经济调节手段和政策导向手段,有效地运用这些手段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和化解矛盾。三是在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上要变“大而全”为“高、精、兼”。过去,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过分强调企业的政治属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在扩机构、增人员上打圈圈,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要精干高效的要求是相悖的。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政工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遵循“高、精、兼”的原则。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效率高、人员配备精、辐射功能强、专兼结合覆盖面广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