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北地区是我国领土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清初东北封禁造成东北边疆人口稀少,社会经济落后。近代以后,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中开禁东北。列强在东北的侵略与争夺客观上加速了东北开禁的步伐,与此同时,列强在东北的利益之争也制约了东北开禁后的正常发展。列强在东北的侵略与争夺对东北开禁影响深远,对今天东北振兴也有重要现实启示。
[关键词]列强侵略;东北开禁;影响;合力
[中图分类号]K2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4 — 0061 — 03
在中国历史上,东北总是成为民族纷争的一个矛盾焦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区。众所周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勃兴于东北,后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北魏、辽、金、元、清等封建王朝,统辖了大半或整个中国,不断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清代东北,其战略地位更显重要:它邻近北京,是王朝统治中心的屏障,东北的向背直接影响王朝的统治与稳定。
一、东北边疆领土丧失刺激东北开禁政策的出台
清朝建立了全国政权以后,在东北地区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三将军管军政、旗务、边务、夷务,是东北地区的最高的军政长官。〔1〕(p458)清代极盛时的疆域东至库页岛,西达葱岭以西和巴尔喀什湖北岸及其西南,北抵西伯利亚南部萨彦岭和外兴安岭,南达南沙群岛,总面积在1300万平方公里以上,远大于今天中国的疆域。〔2〕 (p160)
鸦片战争以前,我国东北总面积为219万多平方公里。其东临日本海,北迄外兴安岭,南与朝鲜为邻,西北接俄罗斯,西部、西南部,与祖国内、外蒙古和直隶紧密相连。在东北这块辽阔的领土上,有苍翠的群山、纵横的河流、肥沃的平原、丰富的矿藏。〔3〕(p571)在东北区域内,较大的河流共有13条。他们是:黑龙江、精奇里江、牛满江、恒滚河、图们江、鸭绿江、辽河、大小凌河、松花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内陆湖泊,以兴凯湖、镜泊湖、呼伦贝尔湖和奇吉湖为最大。东北的矿藏十分丰富。很早以来,东北就以产金著名。煤的藏量,也居全国之首,菱苦土的藏量,无论质、量,都居世界之冠。油页岩藏量也占全国一半。〔4〕 (p572)
清初国力强盛,大败沙俄侵略,沙俄被迫进行谈判。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东北边疆日渐稳定,朝鲜已经向清朝臣服。清朝入关以后,为了保护“龙兴之地”在东北地区修筑柳条边,实行封禁政策。
清朝主要依靠柳条边防止汉人北越,蒙古人南下,限制辽东,封闭关外,厉行全面封禁。这道柳边,并非仅是一道物质的插柳边墙,实际上是清廷“抑蒙排汉“,民族歧视政策的产物,是筑在清廷心里的一道狭隘的自卫防线。〔5〕(p169)封禁政策阻碍了东北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但并没有完全禁住流民出关私垦,同时也削弱了东北边防力量,为日后俄日的大肆入侵创造了条件。〔6〕这反映了清政府对周边世界缺乏清醒认识,封禁政策埋下了列强在东北侵略与争夺的祸根。封禁政策种下晚清被迫开禁的苦果。
东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一直为列强垂涎。另外,晚清国势衰微,内忧外患,助长了列强的贪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8年沙俄乘清政府遭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机,强迫中国与之订立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又占去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在短短两年时间,沙俄就从中国掠夺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相当于法德两国面积总和,造成了东北边疆的严重危机。
为了摆脱困境、巩固东北的统治,内外臣工纷纷上疏,建议开禁放垦东北一部分荒地,已达到移民实边和开荒济饷两个目的。〔7〕(p404)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一日(1860年9月6日),署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请,招民试垦呼兰所属蒙古尔山等处闲荒。特普钦在奏折中提出了招民试垦的三条理由:一是“藉裕度支”,即征收租赋以济要需;二是“兼防窥伺”,即通过招垦,移民实边以防沙俄侵略;三是“安置私垦人丁”,即将私垦民户迁入官荒,亦有裨屯务。此折于同年八月八日(1860年9月22日)奉朱批:著照所拟办理。〔8〕(p232)清政府批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请,招民试垦呼兰所属蒙古尔山等处。〔9〕(p19)
清初200余年的封禁政策,导致东北人口稀少,社会发展落后。另外,北部边疆与沙俄接壤,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清朝把东北清军调往江南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东北边防空虚,沙俄乘机侵吞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紧随其后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崛起为亚洲强国,对中国东北虎视眈眈。朋友可以选择,邻国却难以改变。面对强邻侵略,开禁的呼吁,1860年咸丰被迫同意东北开禁,从1860到1911年持续半个世纪。
二、列强在东北的侵略与争夺加速东北开禁的历史进程
1894-1895年中日甲午一战,中国不但战败,而且蒙垢受辱。中国军队始终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形胜之地一一委弃,临阵不战而逃。〔10〕(p391)在战争期间,中国并不是以最大的精力用之于杀敌致果,而是用之于乞求列强的干涉,中国的统治者们指望不需认真努力救治其积弱的原因,而但求借外力以挽救中国免于自食其积弱的结果。〔11〕(p392)中日《马关条约》中关于割让辽东半岛的规定,直接触犯了沙俄利益。因而沙俄联合德国、法国干涉还辽。1896年中俄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俄国取得修筑中东铁路权。1900年俄国乘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占领东北。
沙俄在十九世纪末的远东政策,就是侵略中国、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霸权。〔12〕(p126)1903年中东铁路的竣工,俄国加快了对东北地区的掠夺。俄国铁路而侵占的森林采伐权,就其面积而言达二十四万五千平方公里,蕴藏的木材量约七百五十亿立方尺。在二十世纪头十一年,平均每年采伐的木材约值一亿银元,俄国利用中东路攫取矿权。〔13〕(p109)1911年,沙俄利用中东铁路运往海参崴的大豆达十一亿一千五百四十四万五千二百四十斤。〔14〕 (p115)日俄战争以前,俄国在哈尔滨、扎赉诺尔、东宁、一面坡、海拉尔、富拉尔基、阿什河、大连等地设有面粉、啤酒、酒精、汽水、电力供应等类工厂。〔15〕 (p112)
日俄战争后,日本占据南满,日本在东北承继俄国的矿权。1906年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成立,“满铁”管理铁路,经营铁矿、煤矿、煤油、煤气、制造厂等在东北掠夺土地,移民侵略,肆意践踏中国主权。
1904年清廷内外臣工纷纷上疏,要求东北全部开禁。(十二月廿日——吉林将军长顺等奏,韩人觊觎越垦,拟过江设官自治,请设法阻绝。得旨:著外务部查核办理。〔16〕(p903)署黑龙江将军达桂、署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奏,因通垦克音等段旗领民垦地亩纠葛不清,请大为变通,拟令每响交纳京钱六吊三百文,作为己产,其钱以二吊一百文归还原领旗户,以二吊一百文法商生息,所余二吊一百文备找。朱批:著照所请。〔17〕(p922)
1907年4月20日,清廷整顿东三省吏治民生,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监管三省将军事务,随时分驻三省行台,奉天、吉林、黑龙江各设巡抚一缺。以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监管三省将军事务,并授为钦差大臣。以唐绍仪为奉天巡抚,朱家宝署吉林巡抚,段芝贵署黑龙江巡抚。〔18〕(p1009)这样在东三省设总督,总督之下分设行省,每一行省之下分设道府州县。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建置体系。
据统计,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东北地区人口总数约270万;光绪十三年(1887年),东北人口总计约520万;宣统三年(1911年),东北三省的人口达到1,841万余,为1840年东北人口数的6.8倍。截止宣统三年(1911年),东北地区已被开垦的耕地达10,266万余亩,该数字为“1840年东北耕地总数2,864万亩的3.58倍。同时,还有大量荒地已经开放,正在开垦之中”。〔19〕
俄国强求在满洲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占”支配地位以及对中国其他地区的野心,不仅成为对日本和英国关系中的障碍物,也成为对美国关系中的障碍物。这些国家的资本家集团对俄国极端仇视的态度在以后的1904-1905年战争中他们所给予日本的同情和支持就说明了这一点。〔20〕(p38)事实上,日本的“大陆政策”及沙俄的远东政策,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都涉及中国东北地区,各国为了各自利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三、列强在东北的侵略与争夺对东北开禁的作用评析
中国东北开发基本上是借助外国势力,其中主要是同东北毗邻的俄国和日本,清政府其实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东北边疆的开发。中国东北先是由俄国独占、之后是日俄两国“共享”,英、美等列强在幕后指手画脚。〔21〕(p247)
当东北边疆事实上成为列强众横捭阖之地的时候,清政府对此的回应是,一方面,利用传统的“以夷制夷”策略,企图在东北边疆维持均势,牵制列强;另一方面,从内部加强东北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增强地方政府运行机制。〔22〕东北新政的推行,八旗体制向民治体制转变,设行省、府厅州县等地方行政建制完善。随着开禁步伐加快,政策措施的落实,东北人口迅速增长,荒地得到开垦。东北开禁有的以甲午战争为标志,有的以日俄战争为标志,分为局部开禁和全面开禁两个阶段。1894-1895年甲午战争清朝惨败,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先是联俄,推行以夷制夷,后对外联合美国抵制日俄侵略。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在东北爆发,清政府居然“中立”,战争的结果是日本取得胜利。从而形成了日俄分据南、北满的格局。联想到“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的道理,列强在东北的侵略与争夺对东北开禁产生巨大的作用。
国不能自立在覆,人不能自立则亡。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日、俄、美等在东北角逐,帝国主义在满洲既勾结又争夺,演绎一幕幕令人作呕的丑剧。清政府“以夷制夷”是“引狼入室”,一方面东北开禁为列强打开了空间,另一方面清政府与日俄展开移民大战,推行新政,移民放垦,开发土地等措施取得巨大成绩,初步达到了巩固边疆的目的,但它无力阻挡列强对东北的残暴掠夺,日俄经济势力的渗透尤为明显。东北开禁是清政府是一项重大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影响了东北社会的变迁,积极推动了东北区域现代化。东北的开禁是在列强侵略巨大压力下被迫采取的政策。东北开禁始终都受到列强的制约,清政府不能独立自主开发东北。列强在东北的侵略与争夺主观上是为了控制东北战略资源和地理枢纽,客观上它对东北开禁起了加速作用奠定了东北工矿业的基础,与此同时列强在东北的利益之争也制约了东北开禁后的正常发展。
正如恩格斯历史发展合力理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第二,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23〕(p363)合力理论阐释了东北开禁是各种合力作用推动的历史结果。
开发东北地区具有重要政治军事战略意义。国家安全利益或国家利益在相当程度上受国家的地理环境支配,至少可以说,国家利益的最基本方面是受国家的地理政治环境控制的。〔24〕(p325)从而,地理因素成为政治问题的诱因,特别是领土、边界、资源、战略要地、海洋通道,往往诱发争夺和冲突。〔25〕(p84)特别是东北区,其地理位置与日、俄为邻,历史上又为沙俄远东政策和日本大陆政策角逐的中心,领土面积因此大面积丧失。〔26〕(p171)
当今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大国,有力量有能力促进东北振兴,有信心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展望未来,推行务实东北亚安全合作开发策略,与周边国家共建安全合作机制。另外东北与南方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吸引南方人才,充分利用东北资源优势,促进东北经济繁荣。历史上东北地区善于学习中原先进文明,后来居上。现今学习日本,俄国,韩国先进管理经验,高科技等,在用人体制、文化方面大胆创新,重振东北辉煌。充分利用东北地理政治环境,通过竞争与协调将压力变动力,东北地区有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美好前景。积极参与周边国家合作,坚持自主开放将为东北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董万伦.东北史纲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