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2011-01-01 00:00:00王伟华
理论观察 2011年4期


  [摘要]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因此应从民主决策、选用干部、权力监督几个问题出发,解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民主政治;民主决策;选用干部;权力监督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4 — 0012 — 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它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政治建设就范围和内容来讲,应该包含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仅从几个关键问题出发,解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之道,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献一份独家之言,尽一份国民之责。
  一、 民主决策
  民主决策是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层决定重大事项的主要手段和行为,它主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规则和方式,确保领导层能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制定和作出符合实际,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大政方针和重要决定。回顾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走过的90年历史,能真正坚持科学的民主决策,革命和建设就会胜利。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为了减少消费,增加生产,减轻陕甘宁边区人民的负担,积极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建议,较好地解决了庞大机构与战争情况的矛盾。解放战争时期,党内的民主决策制度更加健全,中央领导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党内和党外之间,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有自由,又有民主的政治局面,这种政治局面确保了后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也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然,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也有他失误和犯错误的时候,也有违背民主原则的地方。例如,早在建国后50年代初期,我国当代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对控制人口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但是毛泽东同志并未采纳马寅初先生的建议,毛泽东同志还错误地认为:“只要有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由于毛泽东同志这一决策的失误,使我国人口发展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失去控制,导致中国人口数量过多,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包袱。对于文化大革命,更成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一大败笔,他违背了民主决策原则,凌驾于党中央之上,错误地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拨乱反正,使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恢复和发扬。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考验,党和政府中的少数领导干部仍然存在家长制、一言堂的毛病。一些地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腐败工程,劳民伤财,群众深恶痛绝。因此,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决策制度,防止和避免党政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中的失误,仍是当前和今后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民主决策,关键要建立健全四大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了解社情民意的机制。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所以,党政组织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首先要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社会情况,知晓人民群众需要什么,从而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党政组织的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二)要建立健全调查论证的机制。党政组织要形成一项重大决策,应该组织具有一定权威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组成专家论证小组,就某一重大决策做前期论证,论证后要提出一个初步的方案和一份论证报告,供党政组织民主决策时参考。
  (三)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为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化、规范化,各级党政组织均应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并将这种规则和程序作为法规性的文件固定下来,对每个党政组织,每项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必须遵循这个规则和程序。
  (四)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的监督评估机制。一是上级监督评估组织,它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对民主决策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它的正确性、实效性,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二是专家组成的监督评估组织,可从科学层面、技术层面监督评估民主决策的得失和建议;三是由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评估组织,对民主决策是否符合社情民意进行监督评估。
  二、选用干部
  回顾中国共产党培养和选拔干部的历史,应该说取得很大的成绩,也形成了许多成功的做法。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我国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选人渠道不畅、选拔的面过窄。据了解,现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都要建立后备干部制度,这些后备干部数都是按照略高于现职领导干部数1:1的比例配备。这些后备干部名单一旦确立,后备干部就有一种优越感,甚至出现少数后备干部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和学习上,而是整天等着提拔。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他们总想把身边的后备干部推荐和提拔起来。这样客观上造成了一种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的现象。再例如:目前,由党政机关直接任用干部比例过高,向社会公开选聘干部只是拾遗补缺而已。凡此种种,不利于社会上的精英人才进入党政领导机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和改进:
  (一) 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德才兼备是中国共产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贯原则,也是党选人用人的必要条件和标准。德才兼备,缺一不可。德才兼备中的德,就是指具有优良的政治素养、较高的思想品德,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同时,具有对工作敬业,对祖国热爱,对人民忠诚的精神境界。所谓才就是指具备胜任领导干部的学历、经历、阅历、精力和能力。尤其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有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处事果断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实事求是和致富一方的能力;有合作共事和同舟共济的能力。
  (二)要拓宽选用干部的渠道
  党政组织要克服过去较为狭窄的选人用人的传统模式,把选拔任用干部拓展到全社会。
  对省部级和地市级干部可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对具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技术干部,也可在世界范围内招聘;对县处级干部可以在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招聘。要改变委任领导干部数量过多的状况,扩大招聘数量,即使被党政组织确定的后备干部,以及其他党政机关干部,也应该动员他们参加社会的统一招聘。为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党政组织应成立选拔干部的专家和群众考评组。党政组织通过初考、复考、公开演讲和综合评审等程序,择优录用。
  (三) 要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能进能出,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党政组织要在广纳社会贤才的前提下,加强对干部队伍的考察与测评。对连续三年考评不称职的干部可免职或降级使用;对虽未触犯刑法,但思想道德败坏和有严重违反纪律的干部要按规定及时清除干部队伍。此外,还要防止和处理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买官卖官等问题,对此类问题一经查实,坚决清除干部队伍。
  三、权力监督
  惩治腐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原则。建国以来,我国司法机关依法先后处决了刘青山、张子善、成克杰、胡长青、许迈永、姜人杰等贪污犯,充分体现了重点治腐绝不手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