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中的“御灵信仰”与女性之怨

2010-12-31 00:00:00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12期


  摘要: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笔下的《源氏物语》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它以贵族男女间的恋情为主线,展示了日本平安时代贵族阶层的生活风俗以及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御灵信仰”。
  关键词:源氏物语;御灵信仰;女性之怨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共54回,可分为两大部分,前44回主要描写源氏公子极享荣华又感情纠葛的一生,后十回为源氏之子——薰的感情故事。小说反映了日本平安时代贵族阶层的种种生活风俗风貌,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御灵信仰”便是其中之一。
  一、御灵信仰
  《源氏物语》中的“御灵信仰”主要表现为针对个人的附体,日本学者藤井贞和在其《源氏物语入门》一书中将其称为“附体的文学”。小说中的“御灵信仰”主要表现为“生魂作祟”“死灵作祟”等形式。
  1、生魂作祟
  《源氏物语》中关于“生魂作祟”的描写深具典型,开长篇小说中“生魂作祟”描写之先河,而这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是少见的。小说中“生魂作祟”的典型一例为源氏公子情人之一的六条妃子灵魂出窍,附身至源氏公子的正妻葵姬,而后导致葵姬死亡。
  在小说第九回“葵姬”中对此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三公主被选为宅院,入社前举行仪式观礼时,六条妃子和葵姬发生冲突,各自归家后,六条妃子“懊恼之深,为近年来所无”,一方面“怨恨源氏公子无情,对他已经断念”,但另一方面“倘和他绝交”,又不甘心赴伊势蛰居,亦不甘心居京城受辱,因此日夜忧恼,她的心“仿佛摆脱了身体而浮游在空中,痛苦不堪”。几乎在同时,葵姬“为鬼怪所迷,病的很厉害”。六条妃子的灵魂“神游于某处洞房清宫,仿佛是葵姬之家,就同此人纠缠不清。此时她的性行与醒时完全不同:凶猛暴戾,只顾向此人袭击”。之后六条妃子的灵魂与源氏公子对话:“我绝非有意来此相扰,只因忧思郁结,魂灵不能守舍,浮游飘荡,偶尔至此也”,源氏公子吃惊之余,仔细寻思,恍悟此人竟是六条妃子。
  2、死灵作祟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致使夕颜死于非命的“灵”是“生魂”还是“死灵”,学者之间颇有争议。有一些说法认为还是六条妃子的“生魂”,藤井贞和则将其归入“死灵”一类,并且定位为身份不明的“死灵”。据他分析,日本的文学作品中“生魂”的出现一般都与“病”相伴,即被“生魂”附身之人通常会疾病缠身、衰弱而亡,而夕颜之死则不太一样。细细琢磨似乎的确如此,前文所述六条妃子的生魂作祟于即将分娩的葵姬,之后葵姬痛苦而亡,而夕颜几乎是暴毙,而且源氏公子也似乎不认得这个“灵”,因此推断,夕颜死于“死灵”作祟的说法还是比较客观的。
  “死灵作祟”在小说第三十四回下“新菜续2”中也有体现:紫姬病重,源氏公子请法师祈祷,“想是源氏的悲恸之心感动了神佛之故:有一个向未出现过的鬼魂,忽然移附在一个幼年女童身上,她大声叫骂起来,紫夫人便渐渐地苏醒。”鬼魂借女童之口对源氏说:“我身虽已变为可耻之鬼魂,然而并未忘记生前对你的旧情,故而前来探望”,“额发频频荡动,姿态全同昔年附在葵姬身上的鬼魂一样。”这里所现鬼魂仍是六条妃子的死灵。
  第三十五回“柏木”中也出现了“鬼魂附体”于三公主的情节。文中附身于三公主身上的鬼魂说道:“请看我的法力如何!前些时我祟那一个人,被你们巧妙地救了去,我想起来好痛恨啊!为此我悄悄地来到这里,陪了这个人好几天。现在我回去了。”源氏公子为此大为吃惊,他想:“原来二条院中那个鬼魂来到了这里,不曾离去呢。”通过前后文判断,这里所说的二条院中的鬼魂也是指死去的六条妃子之灵。
  3、“灵”的两面性
  对于“生魂”“死灵”,日本学者藤井贞和有着独特的认识。他在《源氏物语入门》的第三大部分中提到“灵”其实是有两面性的,可以从“守护灵”和“怨灵”两个角度来理解,且“守护灵”与“怨灵”之间存在一定的可转化性,即某人的守护灵,在针对其敌对者时会成为“怨灵”。
  据此分析,小说中六条妃子的“生魂”“死灵”在针对葵姬、紫姬等情敌时是不能自已的“怨灵”,不断作祟,而面对自己的女儿“秋好中宫”时则应是不折不扣的守护灵吧。
  而实际上守护灵在整部小说中出现的并不多,比较明显的一例是桐壶帝显灵护佑儿子源氏公子:源氏流放须磨之后,曾梦到父皇桐壶帝,朱雀帝也梦到与桐壶帝四目交视而身患眼疾,弘徽殿太后的父亲亡故以及弘徽殿太后身染重症等大概也是桐壶帝“显灵”所致,直到源氏公子自流放地被赦免归京,成为朝中重臣之时,桐壶帝之灵的守护使命完成。
  二、女性之怨
  1、理想情人——源氏公子
  “御灵信仰”展现出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和相关的一些风俗文化,但在小说中似乎又不止于此。每每出现的灵,无论是“生魂”还是“死灵”,无不吐露了一种情绪——“怨”,女性之怨,小说中“灵”与女性之“怨”相伴,二者丝丝相扣。
  女性之“怨”,追其根源又多源于“男女之恋”,小说中大部分篇幅体现为女子对源氏公子的爱恋。于是乎,这个众女之怨所指之人——源氏公子被作者紫式部塑造的近乎完美:出身皇室,外貌、气质和谈吐等均高贵无比,完美无缺,令人有“光彩夺目”之感,被世人称为“光华公子”。究其完美之程度,小说中多次借他人之口对其进行了描述,如第十三回中明石道人见到源氏“竟忘记了自身的年老,似觉寿命延长”,另有“鬼神式的美”,令人感动的流泪等描述。第十五回中又提到源氏“佛菩萨的化身,端庄美妙”。
  女子由爱而生的怨,为小说中“灵”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女性的“怨”成为一个潜在的、挥之不去的背景色和主线。
  2、“怨”与“灵”之结合
  女性之“怨”与“灵”的首都结合体现在六条妃子身上。年龄比源氏公子大的六条妃子对源氏公子相见恨晚,对其极度爱恋,而此种极度的爱恋又不由生出极度的怨------包括对源氏公子的“怨”以及对其他情敌的怨,这种“怨”是最终导致其“生魂”“死灵”不断作祟的根源。
  源氏公子的正妻葵姬是六条妃子“怨”之所指,“灵”之作祟对象之一。葵姬与源氏公子感情淡漠,但是地位高贵,并与六条妃子发生过正面的冲突,于是六条妃子的“生魂”附至其身并导致其死亡。六条妃子不仅生时有“怨”,死后其怨也未消散,其死后的灵魂附身到了紫姬身上。紫姬由源氏公子抚养长大,性格气质几乎接近完美,虽最终没有获得源氏正妻的地位,但是出于与藤壶的亲缘关系,得源氏公子格外宠爱,因此之故紫姬遭到六条妃子“死灵”的嫉妒和“怨”。小说第三十四回下中对此有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言。
  六条妃子的生魂、死后的灵魂屡次作祟,其根源均是出于“怨”,一个“怨”字跨越了“生”和“死”,可见其怨之烈、其怨之深。
  三、结语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笔下的《源氏物语》,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其女性笔触之细腻令人常读常新。小说中颇具特色的“生魂”、“死灵”作祟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日本平安时代人们对“灵”的一种信仰——“御灵信仰”。不仅如此,它还与贯穿整部小说始终的一脉主线——“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怨”与“灵”丝丝相扣,充分展示了作家女性笔触之细腻、深刻,其作品跨越时空国界之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奚瑜.《源氏物语》的女性群像浅读[J].社会科学论坛,2006.9(下)。
  [2] 藤井贞和.源氏物语入门[M].讲谈社学术文库,1998年第4次印刷。
  [3] 丰子恺译.源氏物语[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2月。
  [4] 勾艳军.日本近世小说怪异性溯源——以与中国文学的关联为中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32卷第5期。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