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谍战剧与反特剧是思想性与观赏性融合探索的热播剧
新谍战剧与反特剧同属于间谍戏,又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故事模式形成不同的类型。谍战剧故事属于“冒险”模式,多强调主人公从行动到结果,情节随着人物的冒险而推进,在成功的路上以惊险取胜。
谍战剧与敌明我暗的主要叙事模式,主人公深入敌内部,孤军作战,突破种种挫折考验,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充分满足观众崇拜英雄的心理。它的故事背景多见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至1949年之间,我情报人员战斗在国民党内部,如《敌营十八年》、《特殊使命》等。反特剧叙事模式属于敌暗我明,与谍战剧的主人公潜伏敌方相比,反特剧主人公恰恰是侦察与捉拿敌方间谍的能手,属于反间谍类。因此,可以说新谍战剧和反特剧是目前电视剧市场主旋律思想性与商业剧观赏性结合探索的电视剧类型,是二者在制作模式上的新发展,这一点恰和主流电影与主旋律结合的《集结号 》《风声》的突破相类似。
二、从生活化的场景还原人物的真实性格
谍战剧《潜伏》的成功很大一个原因是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并非全部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在主要人物虚构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次要人物采用历史上真实人物、地名、事件,虚虚实实,既给观众一种真实感,又使创作者在“大事不虚”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运用各种手段来结构故事,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细节采用仿真术,让观众完全沉浸在紧张而复杂的剧情当中,在这种高度仿真的历史环境下,观众不仅为电视剧一套层层剥笋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更为解密那真实的历史史实而产生一种认知的快感。“面对遥远而模糊的历史,观众一般对纪实情有独钟,探求历史之谜与之秘,是一般观众欣赏的心理。《潜伏》在这方面精心的构置与精良的制作,满足了观众这一好奇心和探知欲。”
《潜伏》里的余则成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中共情报人员,他既有着忠诚的地下工作者共同的工作经历和思想信念,又有着与其他地下工作者不同的思想转变过程和生活经历,正是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使观众更加认同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余则成刚开始并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最多只能算是一个革命的“同情者”,他的理想也只是在抗战结束后与心爱的人结婚生子,过普通人的生活。从革命的“同情者”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思想转变是渐渐地、有着一定内在根据的,其重要原因是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完全为满足个人私欲的不满,可以说余则成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而成为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地下工作者。因此,《潜伏》将故事情节的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二者关系上用了“生活化的人物,传奇化的故事”来组织起整个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叙述,使整部电视剧充满了别一样的戏剧性和节奏感。
三、21世纪是“红色故事”表述的转型时期
进入21世纪,电视剧领域兴起了翻拍影视旧作“红色经典”旋风。潜伏》与时下的谍战剧有很大的不同,打破了同类电视剧在传奇故事上下功夫的套路,延续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日常生活话语的表达方式,并将这种表达加以集中、锤炼,贯穿于作品始终。可以说《潜伏》是一部并非叙述传奇的红色传奇故事,其独特的制造”传奇“的经验在于,将谍战剧生活化。
《潜伏》的日常生活化表述集中体现在两大突破。首先是人物出场上放弃了传奇性。传统的谍战故事大都赋予主人公传奇的身世,人物一出场性格就定型了,多半是坚定的或倾向于坚定的共产党人,人物的政治立场是建构正面和反面人物形象的基础。余则成的出场从创作理念上颠覆了前此任何一部国产红色谍战故事的主人公塑造,他收敛起政治话语,目力所及是对未婚妻和家庭生活的追求。其次,是在环境设置上放弃了传奇性。《潜伏》在谍战剧中完整地构建了家庭、职场、邻里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人际圈子,这是任何一个城市职场人都具有的活动空间,因而更符合正常的平民百姓的生存境地。余则成栖身的军统天津站是一个人人终日处于窥探与被窥探、怀疑与被怀疑的是非之地,单纯地表现军统内部的职场争斗已经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余则成是把任何一种可能导致泛滥的情绪都控制压抑起来的卑微的老实男人。
四、《潜伏》中人性的体现与情感的张扬融为一体
过去的经典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那一对革命的假夫妻,自始至终只是让观众看到他们为革命事业奋斗与牺牲的英雄行为,不能去表现他们的感情生活与夫妻生活的一面。而在新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的感情生活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比如作为余则成最深爱的初恋女友,左蓝是他的革命引导者,他们的感情真诚而热烈;翠平是他工作中的合作者,他们的感情是深沉而坚定的;晚秋是他感情生活的调味剂,剧中让余则成在不经意中总是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并且对命运的安排感慨不已。可以看出,这三段感情来的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真诚。诚然,这不仅彻底颠覆了观众脑海中固有的严肃而刻板的革命者形象,而且又没有使观众感到滥情和矫情。
可以看出,《潜伏》中个人情感的张扬并不是外在的,而是体现在内在心理的变化上,体现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但观众能够从这不经意的眼神和动作中体会到人物内心掀起的巨大情感波涛。比如当余则成亲眼看到自己的同志和心爱的爱人躺在太平间的时候,余则成没有也不能将这种巨大的悲痛表现出来,然而观众却能从这无声的空间里和余则成毫不感情的面色和眼神里,还有他对特务李涯故意的一笑当中,体会到了余则成在失去最心爱的女人之后内心独自所承受的极大痛苦。创作者对这种本应显露于外在的情感戏以一种无言的、深入到内心体验的方式表达,这样不仅将处于特殊战线的革命者的感情表达描写的符合某职业特点而显真实,并且由于把描写的感情主要对准了人内心的最深处,从而使观众有了强烈的心里震撼。
五、《潜伏》赋予深刻的意蕴和现实的关照
对于生在和平长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讲,《潜伏》的时代已离得十分遥远,但是通过这样的形象却能够让人感受到身处其中的那一代人是怎样为战争、为整个中国的新生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同时也能够触摸到一种更大意义上的付出带来的坚守与幸福。各种能够吸引观众的因素都能在这部电视剧里找到,潜伏是整合了各种类型剧的核心要素,在总体上仍以谍战剧为外衣,然而不同的观众都能在这部电视剧里找到自己喜爱的类型剧。《潜伏》剧里有主旋律的忠诚和信仰,谍战剧的惊险和刺激,悬疑剧的勾心与斗角,虽然内容丰富,但本剧最核心与最深刻的意蕴是使命和信仰,只有使命和信仰才能贯穿起整个电视剧情节的内在原因,如果没有了这个核心,《潜伏》故事的情节也就无法立起来,人物的一切心理和行动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潜伏》是一部没有说教意味、极具真实的、能给人带来严肃思考和回味的主旋律电视剧。“观众永远是具体的、历史的存在。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观众。在漫长复杂的流变中,各种惯例都已凝聚了一种内在的张力,从而能够制约和概括相应的接受反应,烘托特点的接受氛围,反映了时代精神与历史意识。”
总而言之,从情报学的视角,赏析多重魅力的谍战剧,其中《潜伏》可以说是一部极为精彩优秀的谍战剧,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不同类型的整合上都给当今的中国电视剧创作带来新的思路,并且对我国未来的影视剧创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复兴.《潜伏》是一碟三鲜馅的水饺,2009.4.9 新京报。
[2]周月亮、韩骏伟.《电视剧艺术文化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0-97。
[3]《中国青年报》.“潜伏的信仰浮出我们生活的水面”,2009
年5月2日。
[4]《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