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译《红楼梦》看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2010-12-31 00:00:00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0年12期


  摘要: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者们应本着尊重和保存各民族文化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两种《红楼梦》英译本的部分译例进行对比分析,阐释译者的文化取向等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红楼梦》;文化取向;翻译策略;
  
  1引言
  《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早已成为西方研读中华文化的重要切入视角。据陈宏薇和江帆统计(2003),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红楼梦》的英译本有9种之多 。而《红楼梦》英译版本之多和翻译之艰巨,又使得《红楼梦》英译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热点。据闫敏敏(2003)对13 种外语类期刊近20 多年的统计,《红楼梦》英译研究的论文就多达50多篇。2004年,刘思聪教授整理相关研究编著了《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2008年,冯庆华教授出版了《<红楼梦>霍克斯和闵福德译本研究》。随着译界出现文化转向,《红楼梦》的英译研究已从拘泥于语言问题的处理,发展到关注文化内容的翻译,扩展了翻译研究的范畴。本文在前述学者研究基础上,试图从归化和异化的视角,探讨译者的文化取向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2异化与归化
  语言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和纽带,在沟通文化交流,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趋同和融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翻译活动始于语言,又终于语言;它以语言为形式,以文化为内容,以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为目的。因此,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理解与处理便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中一般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