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架及其特征分析

2010-12-31 00:00:00彭泽平
学前教育研究 2010年11期


  [摘 要]近十年来,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香港政府构建了规范完善的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重视校内、校外质量保障机制的协同作用,双管齐下全面保障学前教育质量;重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全面检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兼重过程与结果的评核和检视,着力于学前教育整个质量系统的审核和改进;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和基础地位,营造幼稚园自我评估文化;注意平衡“问责”与“改进”,着力于建设持续改进的学校文化。
  [关键词]香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质量;质量保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股加强社会问责、强化教育质量保障的改革浪潮,构建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亚太地区,香港均可算作是“先行者”之一。尽管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与社会原因,香港的学前教育与其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相比,一直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甚至被喻为“教育制度中遭到轻藐忽视的灰姑娘”,致使香港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相对较晚,但自世纪之交以来,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香港政府已初步构建了内、外协调一体的规范完善的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给香港学前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内地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也不无借鉴意义。
  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明晰起来的。1997年9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以下简称教统会)发表了题为《优质学校教育》的第七号报告书,明确提出“优质学校教育”的概念以及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责任框架,建议通过校内质素保证和校外质素保证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2000年9月,教育统筹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明确提出构建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
  
  一、香港学前教育校外质素保障
  
  (一)质素保证视学(QualityAssuranceInspection)
  根据教统会发表的第七号报告书和向政府提交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从2000~2001学年开始,香港教育署和教育统筹局(2003年1月开始二者合并为新的教育统筹局)开始对幼稚园实施质素保证全面视学。视学小组利用在幼稚园的3~4天时间,通过观课、查阅有关行政和教学的文件、与家长及校内成员会谈等方式,从“管理及组织”“学与教”“校风及给予学生的支援”三个范畴十二个方面评核学校的表现。视学完成后,视学小组向学校提交书面报告,以便学校根据视学结果及主要关注事项,定出改善及发展方向,进而达到改善学前教育质素的目的。
  除了进行集中于上述三个范畴的质素保证整体视学外,教育统筹局为了掌握全港幼稚园的发展情况,教育统筹局质量保证分部从2003年开始还实施了视学范围集中于幼稚园某一范畴工作的重点视学(focus inspection)。2000~2001学年开始到2005-2006学年,香港教育统筹局先后以随机抽样方式对175所幼稚园实施了质素保证全面视学,对500多所幼稚园进行了重点视学,从而使得全港95%的幼稚园接受了不同形式的视学。为了配合质素保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