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引进市场开发的新课程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2010-12-31 00:00:00
学前教育研究 2010年11期


  [摘 要]面对当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色新课程,在课程方面拥有很大自主权的幼儿园绝对不能受利益诱惑,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与义务,沦为课程开发商的赢利机器,而要真正妥善使用好自己在课程方面的自主权。在深入理解幼儿园课程本质的理论基础上,在引进新课程时,幼儿园至少要坚持目标一致与为我所用,整体融合与互为补充,科学准确与安全无害,确定引进必加修正等原则,遵循知己知彼的策略,在深入了解与全面比较新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与冷静理智的决策,并在确定引进后,努力实现新课程的园本化,使之更好地为幼儿园教育服务。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课程开发;幼教市场;课程决策
  
  当前由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仍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除了以指导纲要的形式对幼儿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作出规定外,没有出台关于幼儿园教育的国家课程标准,致使幼儿园在课程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空间。Ⅲ然而,由于幼儿园从园长到一线教师都基本没有受过关于课程编制、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对于究竟什么样的课程是符合国家纲要之规定的课程,通常不仅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基本没有什么判断的标准,分辨不出不同课程体系的优点与不足到底在哪里,这不仅使其在课程方面拥有的极大的自主权被虚化,而且使他们非常容易被目前幼教市场上新开发出来的琳琅满目的各色课程所迷惑,认为都不错,或是有利于儿童发展,或是有助于吸引生源。这致使通过市场开发出来的各种课程尽管质量良莠不齐,但其开发商却不一而同地都取得了较好的,甚至是高昂的经济效益。对此严重阻碍幼儿园教育健康发展的现象,十分有必要不仅对其原因进行探索与分析,而且应让幼儿园教育主体充分掌握辨别不同课程体系之质量的标准,把握幼儿园引进新课程时的基本原则与策略,从而能够理智地看待与引进市场开发出来的新课程。
  
  一、幼儿园引进新课程的基本原则
  
  对于市场开发出来并推销上门的新课程,幼儿园既不必将之视为洪水猛兽,予以完全排斥,因为开发商通常是进行了市场调查后,才进行课程开发的,也就是说,有可能新课程能够弥补当前幼儿园工作普遍存在的不足,或填补某方面工作的空白,另一方面,当然也不能完全听信开发商的宣传,对新课程不加批判地予以肯定,因为无论如何,开发商都不可能对每个特定幼儿园的情况了如指掌,能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课程解决方案。因此,面对市场开发的新课程,幼儿园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特别是园长与教师要在保持高度的职业使命感与职业道德操守的前提下,至少遵从如下基本原则。
  
  (一)目标一致与为我所用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与发展规律,相比于中小学教育,它更强调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儿童长远的健康发展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饮食、运动、思维、学习、行为习惯与能力,促使幼儿养成自主、大方、开朗、乐观、好学的个性特征,促进幼儿礼貌、合作、分享、同情、谦让等亲社会性品质的积极发展。对此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宗旨,最能理解与把握的当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园长与教师,而最不能正确把握的正是部分受到急功近利思想驱使的家长与课程开发商。这部分家长通常在一切为孩子好的心理动机下,做着实际上最伤害孩子的拔苗助长的事情,并因自己是幼儿园教育的买单者,而对幼儿园施加压力,希望幼儿园尽早或尽快教会孩子们识字、算术、英语等片面或抽象的学科知识。一部分课程开发商通常正是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与地位,而向幼儿园推销自己开发的新课程如何能够适应家长的这种需求,为幼儿园保住生源。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幼儿园园长与教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专业追求,在作好家长工作的同时,运用自己的专业眼光冷静分析新课程,对偏离或违背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宗旨的新课程予以坚决抵制,绝不以儿童的终生发展为代价,被眼前短暂的利益所迷惑,从而丧失自己的专业人格。
  另一方面,在提倡园本课程的今天,每个幼儿园都在想方设法利用自己能够利用的社区资源、家长资源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实施富有本园特色的课程,并在此过程中通常都会形成本园优秀的教育传统与经典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分析与选择新课程时,幼儿园园长与教师还要始终坚持用本园的教育理念与目标去衡量和比较,以保证新课程与本园的教育观念和目标完全一致,让新课程为本园服务,而不是让自己成为课程开发商的推销对象。这也就是说,幼儿园要始终站在主动选择、主动消费的主导地位上,实现新课程的为我所用,而不是出于利益考虑的被动接受。
  
  (二)整体融合与互为补充的原则
  一般来说,在引进新课程之前,幼儿园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课程体系与教育特色,之所以需要引进新课程,必然也应当是出于对自己现有课程体系的不满意,而只借助幼儿园自身的力量,又往往难以弥补这种不足,如或者需要庞大的经费投入,或者需要专家的精心指导,或者需要教师的长期摸索。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引进新课程时必须保证新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协调统一,而不是冲击现有课程体系,最好是新课程的优点恰好能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实现两者的整体融合与优势互补。这也就意味着,幼儿园引进新课程一定是出于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理性行动,并且绝对不能对原有课程造成压倒式的消极影响,给家长以新课程更好的错误印象,致使家长误解原有课程,误解整个幼儿园教育。
  根据这一原则,现在很多幼儿园通过引进新课程而开办实验班、进而提高实验班收费标准的做法是十分欠妥当的。因为一方面如果新课程确实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就有责任与义务在全园推广新课程,使全体幼儿都受益,而不是人为地在幼儿园制造不平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管新课程如何好,通常都只是对幼儿某方面的发展可能有积极的影响,而幼儿园教育始终要坚持幼儿身心的全面均衡与协调发展,不可偏颇某一或某些方面,因为幼儿园教育是为发展奠基的阶段,而不是为发展定向的阶段,没有任何人可以断定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将来一定会成为怎样的人。因此,不管新课程产生多么好的效果,取得多大的成功,幼儿园都要清醒地认识到,那都只是片面的成功与影响,绝对不能用新课程完全取代原有课程体系,相反应从完善原有课程与节约成本出发,去筛选能够与原有课程很好融合并互补的新课程。
  
  (三)科学准确与安全无害的原则
  幼儿园对需要引进的新课程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与仔细的把关,要保证新课程没有任何政治错误、常识错误、学科知识方面的错误,即新课程包含的所有内容都是科学准确的。特别是对其中包含的人文与科学知识,如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知识、音乐知识、美术知识、数学知识、地理知识、天文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等,都要一一仔细阅读,并通过求教专家、查阅权威的工具书与百科全书、实地调查、电话或邮件咨询政府机关与非政府组织等多方查证的方法,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正确无误的。如果发现有错误及错误的性质很严重,幼儿园都可以据此判断新课程的开发是十分不严谨的,有追逐市场、惟利是图的嫌疑。对此新课程,幼儿园就要坚决放弃,而绝对不能贪图利益,沦为开发商的同谋。
  幼儿园还需要认真分析与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内容编排,看它能否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之间在内容安排上是否有明显的递进关系,是否很好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基本编排要求;另一方面,其内容安排是否有足够的灵活性,即对同一层次或水平的内容,是否设计了尽可能多的不同的表现方式、操作方式与指导策略等,从而能够方便儿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任务选择,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导策略。那些采取所谓精英取向,只面向少数儿童,只讲求高难度与深度的新课程是不适合幼儿园教育的。
  此外,对新课程提供的材料,包括所有儿童用书、教师用书与操作材料,幼儿园都要对其包装、颜色、材质、印刷等进行安全审查,确保所有材料对儿童身体与心理无毒、无害。对于那些采用劣质原料与涂料制作、印刷粗糙、字体过小、不适合幼儿阅读和使用的新课程,幼儿园都应予以坚决抵制。
  
  (四)确定引进必加修正的原则
  任何引进的新课程都不可能完全符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从而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幼儿发展水平等对其进行修正。这也就意味着,任何新课程都不可能拿来就使用,幼儿园必须对其进行难度或内容方面的调整,或是改变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或实施途径,或是根据其原理创造性地制作与运用更为容易获得与更环保的材料等。这是实现新课程与幼儿园原有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的必然要求,其实质即是要实现新课程的园本化,真正达到新课程为我所用的目的。
  任何希望完全依赖课程开发商来提供一整套有关教师培训、教学示范、儿童发展评价、材料补充、家长宣传服务的幼儿园,实际上都是在将幼儿园教育的主动权让给课程开发商,让非专业的课程开发商有机会对幼儿园教育这一专业领域指手画脚,而自己则沦为课程开发商的赢利机器,并因对课程开发商的严重依附而受制于课程开发商。这不仅会大大增加幼儿园教育的成本,最终迫使幼儿园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家长身上,而且会大大削弱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压制其创造性的发挥,使其养成依赖的心理与懒于思考的习惯,阻碍其专业成长,从而降低幼儿园教育质量,最终有损幼儿园的声誉。因此,对于任何引进的新课程,不管其开发商的描述是如何的悦人耳目,幼儿园都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切勿抱着省去部分工作、减轻压力的心理,迎合开发商的推销,而要坚持确定引进必加修正的原则,不用课程开发商的口号代替自己的理性判断。
  
  二、幼儿园引进新课程的策略
  
  具体该如何分析和选择市场开发的新课程呢,对幼儿园来说,就有必要讲求一定的策略与步骤。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比较与选择,即根据对本园现有课程现状与发展需要的深刻把握和对新课程的全面准确了解,来判断和确定新课程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为此,幼儿园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心中有数,决策正确。
  
  (一)知己
  所谓知己,即对自己的课程现状有充分而全面、细致而入微的了解,从而能够对本园的课程体系给予客观而准确的评价,具体包括:
  第一,能很清楚地描述和阐释本园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这是幼儿园教育的灵魂之所在,不仅要能用语言描述,而且要能解释本园为什么形成了这种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其中包含了本园对幼儿园教育的哪些独特理解。
  第二,能很清楚地描述和解释自己现有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即已开设了哪些课程?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们之间的比例与关系如何?哪些是属于本园开发和编制的园本课程?这些园本课程的比重与实施效果如何?同时,还能很冷静地分析现有课程体系与自己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即能很客观地评价自己现有课程体系的优点与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现有课程的优点是在引进新课程后必须予以保持的,因为这是幼儿园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而现有课程的不足正是有必要引进新课程的充分理由,因此新课程不是要对现有课程造成冲击与挤压,或是替代,而是要帮助完善现有课程。
  第三,能很清楚地描述和界定本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专业发展所处阶段。因为教师是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关键因素,没有相应的师资保障,再好的课程也只是纸上谈兵;能很清楚地描绘和确定本园幼儿的发展状况、水平与需要。因为幼儿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起点,也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归宿与落脚点。幼儿从课程中获得的发展是评价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能很清楚地描述和确定本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及家长对科学教育观念与方法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因为作为幼儿教育的另一重要主体,家长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开发者、支持者、合作者与实施者。
  第四,能很清晰、理智地分析与确定本园的财务状况,对于引进新课程可能增加的成本有充分的估计与准确的预算,并且能够肯定这一预算在幼儿园和家长可承担的范围内。任何课程开发商都是为利而来,他们所能提供的任何关于新课程的服务最终都要换成等价的货币,因此幼儿园要做好充分的财务上的准备,对自己与家长的承受能力有实事求是的估计。
  
  (二)知彼
  所谓知彼,即能对要引进的新课程进行如下清楚而全面的描述与分析:第一,能很清楚地描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目标,能分析出其价值取向与哲学基础,并知道它是如何在满足社会要求与顺应儿童发展需要之间进行平衡的。
  第二,能很清楚地描述要引进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其各部分的关系,并能分析出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其优点正是引进新课程的理由,而对其不足之处,则要高度警惕。幼儿园一定要认识到不管新课程看起来有多么完美,其不足之处肯定在所难免。幼儿园无法苛责,但绝对不能对之视而不见,而是要想方设法利用现有课程的优点进行弥补或抵消,以此实现新课程与现有课程的优势互补。
  第三,能很清晰地描述和确定新课程对师资、办学条件的要求,及本园现有师资与条件能否达到这些要求。如果不能达到这种要求,幼儿园为保证新课程的实施,将在教师专业发展与办学条件方面做何努力,以使它们达到这些要求?在此,幼儿园要拟订十分详细与具体的改进与发展计划,借助引进新课程的机会促使本园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第四,能合理地预测家长对引进新课程可能产生的反应,及其理解与接受的程度。家长可能接受的理由与原因是什么?家长可能拒绝的理由与原因是什么?如果家长拒绝,幼儿园可有说服策略与办法?如果家长无法说服,幼儿园又将如何应对?
  经过上述知己知彼的了解过程之后,幼儿园应当能够确定新课程是什么性质与特点的课程?幼儿园有没有必要引进这一课程?如果有必要,如何引进?对引进新课程可能产生的弊端及其不足之处,幼儿园可否有充分的估计与可行的应对或补救方案?只有能够对这些问题给出确定无疑的回答时,幼儿园才可以采取行动,引进新课程了。
  
  三、新课程的园本化
  
  根据前文所述“确定引进必加修正”的原则,新课程引进后如何园本化,也是幼儿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笔者在此简略谈及一些具体的策略,仅供参考与讨论。
  首先,对引进的新课程,幼儿园要努力在文字陈述方面改用符合本园文化与教师用语习惯的字、词、句。这种语言转换的过程看似容易,也不足为道,但其实质正是考验幼儿园领导与教师是否真正理解了新课程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新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建立起幼儿园对新课程的主动使用权,而不是屈从于课程开发商的界定与解释。其次,新课程使用的操作材料应尽可能地园本化、本地化,从而在材料上放弃对课程开发商的绝对依赖。在此,幼儿园最好能够通过自己的摸索与研究,依据其原理创制出能够发挥同样功能的操作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新课程的引进成本,而且有助于开发富有本园特色的教玩具,进一步彰显本园的办园特色。再次,教师培训应当跟进,其中关键是让教师充分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与理论以及要达成的教育目标,而不是仅仅懂得操作课程开发商提供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策略。最后,应开展相应的园本教研活动,最好能由园长亲自组织团队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新课程的园本化。
  
  参考文献:
  [1]孙民从.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讨论.当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