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入园难”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其解决

2010-12-31 00:00:00王迎兰
学前教育研究 2010年11期


  [摘 要]2010年上半年《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主流权威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了当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优质公办园资源普遍匮乏、民办园收费高、无证黑园混乱等方面。来自媒体、专家与民众的各方意见均一致认为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是破解“入园难”问题的关键,而各地政府的积极探索也证实了以政府为主导是实现学前教育普及与快速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入园难;政府职责;普惠性幼儿园
  
  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支持儿童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已得到社会普遍承认,如何让孩子迈好人生教育的第一步,已成为关系亿万家庭幸福与教育公平的重要问题。然而,当前由于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短缺,再加上近年受生育新高峰、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公办园难、民办园贵、黑户园乱”的现象,“入园难”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在整理2010年上半年《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权威报纸与部分网站对“入园难”问题的报道与讨论的基础上,集中梳理了当前人民群众对解决“入园难”问题的意见与建议以及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期望能为政府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一、“入园难”问题的突出表现
  
  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都普遍存在“人园难”问题,由于公办幼教资源的匮乏,其中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更为突出。如何满足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从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入园难”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就城市而言,一方面,由于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到较好的学前教育而不得不选择高价民办幼儿园。2010年6月23日《人民日报》文章《民办幼儿园能否顶起半边天》介绍了广州民办幼儿园收费畸高,部分小区配套幼儿园招收小区生每月3000多元,非小区生每月近5000多元,兴趣班还要另外收费。每年4~6万的学费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公办优质幼儿园主要从其所办的亲子班孩子中进行招生,致使入园难的突出矛盾下延到3岁以下儿童身上。2010年1月26日《北京青年报》文章《幼儿园亲子班变味儿成为“占坑班”》即报道了北京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优质公办园,不仅要承担亲子班每节课高达五六十元,甚至是上百元的高学费,而且要“通宵苦等亲子班‘门票’”。此外,对进城务工子弟来说,城市正规幼儿园是其可望而不可及的。2010年5月27日《工人日报》文章《正规幼儿园难觅这些孩子的身影——贵阳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调查》报道了贵阳市多年来只有区属17所、市属2所公办园,而且分布极其不均,大多数公办园只能超额办班,根本无法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后者也就只能上应运而生的大量收费低廉但无质量保证的无证“黑户园”。
  就农村来看,学前教育资源更是极度缺乏,农村适龄儿童入园更是难。2010年8月5日《中国教育报》文章《如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介绍了济南市长清区柳杭村幼儿园的简陋:60个孩子挤在3间平均只有20多平方米的简易民房里,发霉、开裂的屋顶上,一架落满灰尘的吊扇在30多摄氏度的教室里扇起阵阵热风。整个幼儿园只有一架旧滑梯、一小盒塑料玩具,一架电子琴上面盖的布已积满灰尘。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幼儿园,还是周围四五个村中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幼儿园,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二、破解“入园难”问题的关键: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
  
  如上所述,“入园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破解这一难题也就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将从主流新闻媒体组织的记者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及民众讨论中发现,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再不能推卸其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职责了。正是在这种强烈呼声下,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列为了政府未来十年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任务之一。
  就记者进行的实地调查来说,最具代表性的是2010年6月期间《人民日报》发表的《如何破解“入托难”》的系列报道,其中6月21日的文章《幼儿园怎么成了稀缺资源》以北京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上海向民办园购买“学位”,鼓励规范收费低廉的三级民办园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需求为例,提出解决“人园难”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投入,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早日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
  就专家观点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在2010年6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学前教育算基础教育吗》中表达了发展学前教育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观点,认为政府应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和督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公平等。在2010年8月5日《中国教育报》文章《如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中,上海学前教育研究会何幼华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冯晓霞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均指出,大力发展公共财政支持的普惠性公办园才是破解“入园难”的根本出路。
  就民众讨论来看,2010年2月26日人民网《九成网友炮轰幼儿园学费暴利,建议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文章指出,截止至2月25日23时参与人民网推出的“孩子入园难又贵,你如何看”调查的人数达到6635人,其中九成网友建议幼儿教育义务化,主要理由是仅由家长买单,不仅使家庭负担沉重,而且不能根本解决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2010年7月《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400人进行了有关幼儿教育和幼儿园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89.6%的人赞成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同时提出增加或扩建公办幼儿园,重视幼教师资培养,规范乱收费和山寨幼儿园等具体措施。
  
  三、地方积极探索解决“入园难”问题的主要举措
  
  在民众强烈要求尽快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压力下,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开展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有益经验,其主要举措都体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核心理念与解决路径。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这是缓解人园压力的主渠道。具体来说,在城市主要是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园、建设与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农村则主要是新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合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改建幼儿园。2010年7月24日《北京青年报》文章《幼儿园能够不再成为忧儿园?》介绍了北京市政府将投入50亿元,用3~5年时间兴建118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300所公办幼儿园,从而把公办幼儿园的比例从67%提高到80%。2010年8月2日《中国教育报》文章《江苏省张家港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建设》介绍了张家港市政府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新建社区住宅小区时,提前规划设计、同步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目前,该市3至6岁幼儿入园率达100%,残障儿童入园率96%以上,基本满足了百姓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愿望。
  2010年1月25日《中国教育报》文章《鄂尔多斯乡乡建标准化幼儿园》报道了近年来鄂尔多斯通过实施“乡镇苏木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拟到2012年实现每个乡镇苏木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城乡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0%以上的目标。2010年1月28日《中国教育报》文章《邯郸巧用“加减法”盘活农村幼教》介绍了河北邯郸市从2006年开始依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富余的校舍和教师,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具体做法,目前其1400多所农村幼儿园即是利用闲置校舍改建的,这使得该市2008年学前三年入园率就达到90.1%,远远超出全国学前三年47.3%的入园率。
  二是积极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2010年7月27日《中国教育报》文章《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特别报道——上海加紧扩容缓解人园压力》介绍了上海市政府为居住区附近没有公办一、二级幼儿园的家庭,向附近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的做法,以保证全市所有适龄幼儿都能以公办一、二级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入园。这一机制创新不仅满足了全市适龄儿童的人园需求,还有效保障了就近入园和优质学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2010年8月9日浙江新闻网文章《杭州拟奖励新建幼儿园6年内提高非编教师待遇》介绍了杭州市政府拟订《关于加快幼儿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初稿)》,提出经过3~5年努力,使杭州市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为此,将来杭州市政府提供的财政补助将不仅补助公办幼儿园,而且要补助民办幼儿园;不仅补助自有幼儿园,而且要补助租赁幼儿园;对年度考核合格的民办幼儿园也将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等。
  三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2010年7月26日《中国教育报》文章《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特别报道——青岛市城阳区建流动儿童“爱心幼儿园”》介绍了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投资100万元,按市级示范标准建设了青岛首所专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爱心幼儿园”,全园286名幼儿来自10多个省份的40多个地区,同时幼儿园的保教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补贴。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参考文献:
  [1]张 燕,经济体制转型中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学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