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陶格涛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教学研究室,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首先诉诸于人的听觉。因此,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听觉传达到人的大脑,感受于心灵和精神作用,唤起感官美的感受。音乐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中小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的音乐课,它主要是以自身特有的手段——通过高低抑扬有度、缓急轻重有节的音响,传到学生的听觉,使之唤起美的感受,引起心灵上的共鸣,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游戏、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脑,也要动手、动脚,蹦蹦跳跳地进入美妙的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在活动中教好学生唱呢?
一是要鼓励他们学会唱,在唱中让他们动起来。要多鼓励不批评,听话的孩子总是循规蹈矩,老师叫他动才敢动,这在一般的课堂上是比较合适的。而在音乐课上,就应该鼓励学生动起来,即要“舞之蹈之”,边唱歌边做动作。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跳起来,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小学生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是有些吃力,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因而他们往往通过音乐与动作来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所以在课堂上让小学生动起来,他们对音乐更难于忘怀。当然我们鼓励学生多动,但以律动为主。律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受,促进听音与节奏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是很有作用的。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发展儿童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是要引导学生做表演,在表演中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表演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简炼的动作把歌曲的思想感情形象地表演出来。根据歌曲的思想感觉,运用简炼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歌曲艺术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活跃课堂教学,而且对增进儿童身心健康有着积极意义。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在教学实习中就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在活动中教学生唱歌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音乐教学知识,同时又不能止于教学生知识,还要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会做人,锻炼他们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首先要寓教于乐。音乐是抒情的艺术,喜怒哀乐尽在歌声中,有时轻松快乐有时有点忧伤,可以让学生非常形象的接受一种情感教育。
音乐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学生动作模仿能力特别的强。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更是爱模仿,他们具备独立成熟的思考能力差,往往有点“爱屋及屋”,喜欢这个老师,可能就会认为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对的。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这个道理,从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中唱.动.跳舞.表演的巧妙运用,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1]梁伯龙、李月主编《戏剧表演基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2月.
[2]张锦华编著《声乐表演教程》上、下册.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