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内容 多形式 多感官

2010-12-29 00:00:00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0年12期


  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现在,多元性的社会文化和多样性的艺术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呢?我园对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的多样性、欣赏形式的多途径、幼儿欣赏过程的多感官参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欣赏内容多样化——美术欣赏教育的基础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欣赏的内容便不能对学生开展欣赏教育,因此欣赏内容是基础。幼儿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给他们提供欣赏材料时要多样化,既要有形象性的作品,也要有抽象性的作品,还要有形象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作品。
  1.联系生活,给幼儿提供形象性的美术作品。换言之,就是给他们提供在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把握的作品。例如,在幼儿的童年生活中,往往把太阳当作自己的伙伴,因为他们常常在生活中感受到太阳的光和热,他们也往往把太阳涂成红色。所以,我们可以适时地引导他们欣赏与太阳相关的优秀艺术作品。这样就能迎合他们的欣赏特点,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鉴赏能力。
  2.启发想象,给幼儿提供抽象性的美术作品。是不是因为幼儿的年龄小,只要给他们欣赏形象的作品就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对形式因素的感知和把握具有很多的先天因素,如人天生具有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感因素的生理基础,及对某种色彩和形状的敏感和偏好等。所以,教师也要适当地给幼儿提供抽象性的美术作品。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的游戏。教学时,我出示美术作品《无题》,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并想一想像什么。有的说这是一个热气球;有的说像一顶奇怪的帽子;有的说是一个瓶子……可见,在这样的情境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虽然天真,但很浪漫,虽然稚嫩,但很现实。
  3.两者结合,给幼儿提供介于形象与抽象之间的作品。如,在欣赏《镜子里的我》时,我在欣赏区放置了四幅不同表情、不同动态的作品,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和体验。孩子们看到这些作品时马上议论开了,“真好笑,这个小朋友鼓着嘴好像很生气。”“你看这个小朋友的头发竖起来了,是不是想打人?”“这些卷头发我也有,妈妈说我是自然卷。”……接着,我引导孩子们对四幅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孩子们的兴致非常高,仿佛从作品中看到了自己。
  二、欣赏形式多样化——美术欣赏教育的重点
  如果仅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欣赏内容而没有好的欣赏形式,美术欣赏教育就像空中楼阁,显得十分空洞。欣赏形式的多样化,是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重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看画表演。幼儿天生爱表演,让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根据内容进行动作表演,深受他们的喜爱。例如,在欣赏《拔萝卜》时,有的幼儿根据画的内容表演出拔得很轻松的样子,有的则表演出拔来拔去拔不动的动作……然后,我组织他们对同伴的表演进行评价,加深他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以画编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欣赏作品时,根据内容进行创编故事,并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在欣赏绘画大师卢梭的《睡着的吉普赛姑娘》时,我启发引导孩子,鼓励他们根据画的内容进行讲故事比赛。他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把静态的画说成动态过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逼真,设想与内容相符的情节、角色。这样拓宽了孩子们欣赏的思路,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3.依画创作。幼儿想象力丰富,具有天真的浪漫色彩,因此,让他们欣赏作品后进行依画创作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欣赏《大象的一家》后,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幅画表现的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想。最后,我让孩子们以“我的家”为题进行即兴作画。这样既能让孩子们进行动手操作,又能培养创新思维,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了欣赏水平。
  三、感官参与多样化——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
  美术欣赏是不是只要让幼儿看看就行了呢?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的视觉器官参与就可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器官通道,不同感觉通道对刺激的敏感性不一样,运用多通道从不同方面去认识和感知事物,会增强对事物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在让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时,要让他们感官参与多样化,这是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接下来,笔者以欣赏徐悲鸿作品《奔马图》)为例,谈一谈如何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和体验。
  1.调动视觉器官。课始,教师出示《奔马图》,让孩子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引出欣赏的主题。为了化静为动,教师再给他们观看有关万马奔腾的录像,丰富欣赏素材。
  2.调动听觉器官。教师给《奔马图》配上音乐,比如《赛马》的音乐,让孩子们进行配乐欣赏。
  3.调动运动器官。在配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让孩子们模仿马快速奔跑,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马在奔跑中的运动感觉。
  4.最后,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将多通道参与审美的体验表达出来。让孩子们以“奔马”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再次运用多通道结合方式,重新审视绘画作品,获得更新的审美体验。这样,就能让孩子运用多通道参与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