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学品德

2010-12-29 00:00:00周晨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0年12期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寓教育于活动中,主要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为教学形式。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一点尝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听、说为主的学习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效果不错,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课始“动”起来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孕育着成功。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为了使学生对品德课产生兴趣,我一开始上课就以知识竞猜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的大脑处于积极而兴奋的状态。如学习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看地图说家乡名,抢答家乡衢州的名胜古迹,竞猜家乡的特产、历代名人等。学生通过课外的积累和课前几分钟的学习,对家乡衢州乃至全国各省市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特产名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全员主动参与竞猜活动,这比起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加显著。
  二、课中“动”起来
  本册教材一共有四个单元,内容分别围绕社区、家乡、祖国、世界来一一介绍。其教材安排合理有梯度,内容丰富而多样,形式亦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行因素,让学生在课中“动”起来。
  1.讲一讲。教材中有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变被动为主动,我特意安排他们提前在家精心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范围可以是书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如教学《可爱的社区人》一课,我让学生讲“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的故事;学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让他们讲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动人故事。课堂上学生那绘声绘色的演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每一次精彩的故事讲完后大家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2.导一导。争当“小导游”,这可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角色之一。根据教材特点,我在执教《我来做个小导游》、《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世界真奇妙》等地理性质较浓的课文时,都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收集图文资料。在课堂中创设情境,以导游的形式来再现教材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在介绍的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知识。
  3.演一演。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直观、形象的事物,如果把书中无声的文字像电视、电影一样演出来,那他们就会产生参与的兴趣。而这种情景模拟、角色表演会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从中获取经验和知识等。如《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演一演平时和父母、同学是怎么帮助邻里的。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乐于助人的快乐。
  4.画一画。上品德课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动口说,动手演,还可以让他们动笔画。比如教学《走进社区》时,可以让学生给自己所在的社区画示意图,可以在“我为社区绘蓝图”这一栏目里把自己心中的理想社区画出来,或者画画“二十年后的社区、家乡、祖国、世界”。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动起手来绘制自己美好的生活家园,通过图画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课后“动”起来
  要使品德课真正有实效性,除了要有精彩的课堂,课后的补充拓展也非常重要。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外去完成。所以,我常常安排一些课后活动,让学生在课外也“动”起来,投入其中,收获无限。
  1.做一做。在教学《我们这样生活》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用火石点火,自制煤油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爱迪生发明电灯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创造新事物的愿望。
  2.搜一搜。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普及,网上丰富的资源为小学生收集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教学《了不起,家乡人》时,可以让学生收集课本以外的杰出人物及事迹,教学《我们的地球》时,可以去收集有关地球地貌的图片。通过课后动手收集资料,然后整理、利用、交流,这不仅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3.访一访。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教学《多彩的社区活动》时,要让学生亲自到社区走一走,看一看。根据教材中呈现的几幅图,确定被采访人、采访内容。写出采访提纲,并在调查过程中写出采访手记,根据了解的一些资料参照书本,做成自己喜欢的图表。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相互交流,让学生更加热爱社区生活。
  4.写一写。学完一课,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通过笔端流露于纸上。如学完“话说社区”这一单元,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我的社区生活》;学完“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一单元,可以根据学生的参观、游览和采访,写一份《家乡的山山水水》的报告;学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一单元,布置学生写一篇以《我要对台湾说——》为题的作文,让他们对宝岛台湾、台湾当局或台湾的少年儿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以进一步促进知、情、意、行的延伸与内化。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学生“ 动 ”起来,能使学生都参与到愉悦的学习中来,品德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课,不再是少数尖子生的独立舞台。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使得品德课堂充满了张力。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