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用色彩、直观、形象来思维的。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更为强烈,如何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有效唤起学生已有的与孩子相应的经验表象呢?下面,我就低年级识字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字图结合,激出识字兴趣
字画本同源,许多汉字是模仿具体物象而构造的。如“岛”字的教学,有位教师是这么教的:首先,请学生说说“岛”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生:由“岛”和“山”组成。师:你们能用画来表示吗?生自由动笔。师:这只鸟应该站在哪里呢?生:鸟在山上。师又适当点拨:山的周围有水吗?生就互相讨论,得出答案:有。这样教师步步设疑,让学生激起识字热情。而这位教师还没到此结束,又问:“你们还认识哪些字可以用画表示呢?”这样一来,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举出了很多字,如“莱”等。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创造热情。正因为有一条条鲜明的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所以学生的记忆才那么敏锐,他们的意见才那样的五彩缤纷。因此,我时常让学生自由地画画,画时能结合识字,效果更佳。
二、展开想象,创编识字方法
学生入学前,脑子已经储备了许多知识,要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激励他们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每出现一个新字,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你们谁有办法来记住这个字?”以此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各种方法来识字。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发地创造出许多识字方法。如:当他们学到“王”时,可以从以前猜的字谜“非”——33加11不等于四十四,创编出“王”——一加一不等于二。他们还会形象地把一个个字演化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如:“着”小羊歪尾巴仔细看着他。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一个个汉字还原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画面,既记得牢,又记得有趣。枯燥的识字课变成了有趣的故事课。另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识字方法,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头脑中的资源。如:教学“闪”字时,巧用多媒体,先出现一个门框,然后一个小孩在门内一闪,最后由门框、小孩还原成一个汉字“闪”。结合构字原理所做的形象化演示,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实际是引导学生感受会意字的奥妙。学生学习后,要鼓励他们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识记汉字。如:见到“采”,会想到那是一只手在树上采摘……渐渐地学生就会巧妙地把一个个字分解成一个个部件,采用部件联系法来记字。如:“口”坐“贝”上(员),木上开几朵花(朵)等等。因此,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已有知识,不断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资源,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他们不断创造,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大量识字。
三、结合生活,享受识字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个人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世界,以吸收各种信息,拓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教学“服”字时,我出示这个字后,并不急于告诉学生这个字的读音,而是问: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当中谁认识这个字呀?尽管只有个别学生举手,但我决不放弃这个激励学生的机会,当他们回答正确后,在送去表扬和鼓励的同时,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我并不急于让他们坐下,而是追问:“你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呢?”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我妈妈喝‘太太口服液’,盒子上就有一个‘服’字。”“广告里有‘彬彬西服’,我经常看广告,就认识了这个字。”“我家门口有个服装厂,我总见这个字但不认识,我问过妈妈就知道了。”……每一个学生说完后,我都高兴地夸奖他们:“你真不简单,能从牌匾上认字了!”“你更了不起,会从广告中认字!”别小看这一句句话,它在无形中给学生埋下了一颗颗在生活中认识字的种子,他们离开课堂后也会像那些得到表扬的学生一样,去主动地认字:认亲朋好友的名字、读菜单、读说明书、看广告……过后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刚刚认识的字告诉教师。当学生把他们的新发现告诉教师时,教师一定要好好好地夸奖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需求。”这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深层联系。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识字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轻松之路、有效之路。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