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习作教学添活力的策略

2010-12-29 00:00:00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0年12期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习作明确提出,“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引导、关注、体验生活,写出富有个性的内容来。”那么,如何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呢?事实证明,有效、开放的习作教学策略,对发展学生的个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习作教学添加了活力。
  一、激活兴趣,快乐而作
  情感和兴趣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言为心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写作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诱发其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机会,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进而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
  2.拓展课堂。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若仅仅滞留于封闭的课堂,学生的思路是无法打开的。我们应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写作的需要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等内在兴趣都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3.紧抓焦点。对于体现时代特征的话题,或是身边的真人真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探讨,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笔记录内心的感受。
  4.捕捉亮点。平时,教师要留神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适时适宜地进行表扬鼓励。对优等生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和别出心裁的选材等,教师应该加以鼓励。特别是对差生,哪怕用正确了几个标点符号、几个成语等,也要适当表扬鼓励。
  二、开阔空间,随机而作
  1.直接感受——引进源水。把社会生活这本无字书作为积累的通道,让学生直接感受生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等百味,实现作文题材的变死为活,变空为实。著名的青年教育家魏书生的成功经验其实很普通,集中到一点,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丰富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教育自己,提高自己。例如,可以让学生走向大自然,体验四季风光,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开阔视野;也可以让学生深入社区,进行采访、调查……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差异,他们必然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习作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2.间接感受——引进活水。每周读几篇课外的好文章,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积累一些诗、词、名句,这只是继承式的阅读,学生很难写出有灵性的文章来。只有创造性的阅读才能激起写作灵感,捕捉一刹那的感觉。
  三、畅所欲言,自由而作
  畅所欲言,是一种教学策略,即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还学生以题材选择、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的思绪自由飞扬,激情自由飞扬,使其成为发展个性的核心。
  1.提倡个性表达。当学生已有写作的灵感,已有一股创作的冲动和欲望时,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以个性的语言和个性的文体,用手中的那支笔捕捉写作灵感,激发创作欲望,从而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2.追求形式多样。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在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听说训练作用的同时,将作文训练的内容向生活延伸,向不同的学科延伸。教师要善于设计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丰富训练形式,扩展习作形式的外延,不断强化、巩固学生个性的形成。
  四、创新想象,大胆而作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新的文体,敢于大胆创新,发表独特的观点,敢于大胆想象。
  1.以“语言”触发想象。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生发想象的媒介。由听觉接受到的语言符号,经过大脑的演绎想象,可以转化为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人事、场面、景象来,让人觉得可感、可亲、可近。如聆听先进人物绘声绘色的事迹报告,以讲述的形式在头脑中自然地活化出人物当时所作所为的动人情景来……
  2.以“环境”触发想象。在一定的环境中,触景生情,情随景移,乃是人们情感变化的普遍现象,尤其是那些较具震撼力的场景,更易触发人们浮想联翩。
  3.以“物件”触发想象。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物件”,是诱发人们想象的凭借,睹物思人、见物生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如由“蜡烛”想到了教师;由“月亮”想到了故乡的亲人。
  4.以“品质”触发想象。一个人的情感意志、秉性、道德等精神品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影响他人,熏陶他人,体现一种人格的力量。人物的品质特征与某些物件的特性联结起来,就会迸射智慧的火花,产生全新的形象。
  实践证明,采取有效的策略,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开展个性训练,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发散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