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真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2010-12-29 00:00:00张嘉骊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0年12期


  我眼中的高效语文课堂洋溢着去伪存真、删繁求简的质朴美,并能与学生的生命感受时时联系,能将学生真正引入作品精妙的精神世界。下面以《姥姥的剪纸》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所追求的教学“真”境界。
  一、科学取舍,突出重点
  我是这样设计《姥姥的剪纸》一课的词语教学的: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
  生1:拴。
  师:你平时见过什么拴住了什么?
  生2:奶奶用绳子拴住了羊儿。
  师:在这里姥姥用什么拴住了我?
  生3:姥姥用她那活灵活现的剪纸拴住了我。
  师:她拴住的仅仅是我的人吗?
  生4:不,我的心。
  生5:是啊,到后来我就不断地缠着姥姥给我剪纸了,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很有魔力,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师:“拴”在这里有牢牢吸引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对与文章思想颇有联结的“拴”字,进行了重点的比较体会。这样教学,这个词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鲜活的元素。
  二、诗意润泽,涌动激情
  成功的教学要使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是对文本意义的一种发现,一种创造,一种增添……文本的形象之美也因此变得立体、丰满。我是如此设计《姥姥的剪纸》一课的教学的:
  出示: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师:姥姥为什么总给“我”剪老牛和小兔子呢?
  生1: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
  师:明白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吗?
  生2:老牛象征勤劳的姥姥,小兔象征活泼可爱的我。姥姥用剪纸剪出了我们祖孙俩的快乐生活。
  生3:还剪出了我们浓浓的祖孙情意呢。
  ……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他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师:后来我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师:姥姥就是那只定定站着的老牛,通过这幅剪纸,“我”能读懂姥姥的心吗?
  生4:姥姥在想:孙儿呀,你在外面还好吗?没有姥姥在身边,有没有受冷受饿?
  生5:孩子呀,你让姥姥日夜牵挂,你还想姥姥吗?你会什么时候回来看看姥姥。
  ……
  师:“我”读懂了姥姥情真意切的无字家书,会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请你替作者回一封信,可不要辜负了姥姥深情的牵挂呀!
  (生动笔)
  在这里,教师渲染了一种美的情境。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里,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心灵贴近文本,受到文章的感染,因而“情动辞发”。
  三、合理拓展,深化体验
  语文教学,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本的主题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跳出文本感悟。这样既开阔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迭起。例如,我在课的尾声处补充了一段作者的原文:
  伴着《感恩的心》的音乐,我和学生深情地朗读。
  师:望着日思夜想的姥姥,我眼前浮现出——
  生:她在灯下微笑着为我剪牛和小兔。
  师:望着慈祥和蔼的姥姥,我眼前浮现出——
  生:她每天一大早起床,为我做早饭。
  师:望着也许从此会长睡不醒的姥姥,我眼前浮现出——
  生:她坐在村前的大树下剪着纸,盼着我归来。
  师:是啊,姥姥她会永远活在作者的心里。
  这样恰到好处的补白与拓展,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是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度的充满智慧的唤醒和启迪,为文本锦上添花,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生命的桥梁,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内心震撼,使学生真正心领神会,入情入境。
  追求教学的有效,就是寻求教师职业的价值,改善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