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本是阅读的关键。学生只有回归到文本上来,通过对文本的认真阅读和虚心倾听,才能感知文本所赋予的深刻内涵。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领学生遵循阅读规律品味语言,走进文本深处,体验文本的意义呢?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启发。
一、读思——解读文本内容
只有让学生沉潜在作品之中,细细地读,逐词、逐句地咀嚼,反复地品味,才能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如在教学《烟台的海》这一课时,我就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在接触一篇课文时每个人通过自己的朗读,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感悟,而这时候的感悟,无论深浅,都是最真实,最具个性的。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说烟台的海。学生边读边思,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烟台的海是独特的海上景观”,“烟台的海烂漫迷人”,“烟台的海蔚为壮观”……虽然是粗浅的感悟,却是他们极具个性的思维火花。
2.再读课文,感悟字词。当然,仅仅有表面的感悟,那是不够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所赋予的深刻含义,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以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从文中找到描写海的词句,品读感悟这些词句的表现力。“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推敲,不仅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精妙,而且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想象——填补文本空白
文本中有许多地方都留有想象的空间,它们往往饱含着某些不确定的模糊的韵味,留下了能放飞读者思维的空白处。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些空白处,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进行扩充拓展,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近文本。
1.紧扣词句拓展。文本中许多词语和句子写得比较精简,但有着丰富内涵,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就会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如我在教学《掌声》时,抓住“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一句中“总是”这个词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当同学们放声歌唱的时候,小英();当同学们尽情欢笑的时候,小英();当同学们痛痛快快玩耍的时候,小英()。学生在语言想象训练中感受到小英是一个孤独忧郁的女孩。
2.利用插图拓展。小学语文课文安排了许多插图,这些插图往往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如《船长》一文,插图描绘了在暮霭中渐渐下沉的船长。教学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进行丰富的联想,然后对插图“空白”进行描述,不仅使静止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灵活起来,变成生动的话语,而且使船长这个熠熠闪光的高大形象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楷模。
3.巧借情节拓展。一篇文章不可能对所有的情节都作详尽的描写,有时在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安排省略,有时在意境深远处留下空白,有时在事件情节之间出现跳跃,有时在故事的结尾处设下悬念。这些省略、空白、跳跃、悬念本身是有内容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好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想象、填补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学生进入了角色,就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从而与文本的对话准确且深刻。
三、体验——品味文本意蕴
只有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体验、思考和实践,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品味文本意蕴。
1.在情境中体验。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学中运用语言、音乐、绘画、具体实物、多媒体等创设出逼真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乃至全部心灵,从而悟出文本的真情和真意。如《大海睡了》这篇课文,写了夜晚大海的美景,我采用了乐曲与投影、教师解说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了夜晚的大海,接着出示挂图,配乐朗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形象感悟,领会到了文本的内涵。
2.在诵读中体验。诵读是实现感悟的最基本的方法,教师要充分运用读来使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品味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写出了瀑布的壮美,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学生越读越带劲,那激昂的情绪、鲜明的节奏、优美的音律,仿佛瀑布就在他们的眼前,荡涤着他们的灵魂。
3.在想象中体验。学生学习文本时,无论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线索,还是理解原文所描述的场景、形象,都需要丰富的想象。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大胆想象,进而体验文本的内涵。如教学《荷花》一文时,播放荷花录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什么?丰富的想象,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4.在角色中体验。小学生的情感是粗线条的,他们常常不容易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引导学生灵活扮演各种角色,对文本中的人、事、物、景进行移情体验,可促使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角度去看、去思、去悟,从而获得真切感受,达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的境界。如课文《诚实和信任》的第5~10自然段是作者和小红车主人的对话,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表演,这样的处理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增强了亲近感。
阅读教学只有以文本为土壤,才能开出真情感受的花朵。语文课堂只有以文本为旋律,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才能奏响心声共振的乐章。
(责编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