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鉴于此,我以活动单为载体,创造性地进行作文指导,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新模式。
一、用星级激励性评语,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为创设活动作文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学生原有基础,提高作文素养为目的,我采用星级加激励性评语的活动单进行评价。评价活动单为:
1.自我评析
①自己给作文下评语,打上星级。②用红色浪线标出最精彩的地方,写上理由。③简要写出本次习作中自己的收获。
2.家长评析
①与前一次习作比较是否有进步,进步表现在哪儿?②对孩子习作提问,孩子作答并修改。③对孩子习作给出星级,可适当点评。
3.同学互评
①小组成员当小老师相互评,写出赏识性的评语。②小组互相赏读精彩片段。③借鉴优点修改习作。
4.老师总评
①参照自我评析、家长评析、同学互评进行总评。②推荐全班交流或进行投稿建议。
这样的情感化评价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用满意的效果强化他们作文的动机,促进所有学生的作文素养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设计创造性活动,激发新的创作体验
创造性活动的设计是作文教学的又一个教学任务。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组织开展一些以创造、想象为主题的活动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作文赋予了新创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班队活动类。如设立班级人才中心、男生女生小秘密……学生不仅有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所以,其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
2.传统民俗类。我国传统节目文化内涵丰富,利用好节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此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表达欲望,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如闹元宵的活动单为:
活动一:节前广泛了解
①查阅元宵节的由来。②搜集关于元宵节的诗词,理解、背诵、朗诵。③了解关于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吃汤圆、猜灯谜、做花灯、放哨火……)。④学做花灯或创意花灯。
活动二:过节积极参与
①节前学包汤圆,元宵节下午在教室现场比赛,将包的汤圆送敬老院老人。②设计有创意的灯谜卡,写谜面,准备礼品,与兄弟班级互猜灯谜,互赠礼品。③晚上和家长一起逛灯市。
活动三:节后展示总结
①展示一份以元宵为主题的手抄报。②画一幅以元宵为主题的画。③在教室展示部分学生自己亲手做的花灯。④写一篇以元宵为主题的作文,谈感受。
有了活动单,活动方向更明确。不多久,班上就形成了元宵节研究热潮。通过实践,学生们获得了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得到了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在写作时,学生们能根据主题拟出自己所熟悉生活题目,如《一份特殊的灯谜礼物》《最牛的汤圆盛宴》《一盏花灯寄深情》……文章有血有肉,描写生动形象。在活动中,学生对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收获的不仅仅是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写作的素材,激发写作的兴趣,还有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关注课堂动态,建立作文指导新模式
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所以课堂不再是纯作文技术操练,而应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1.“活动·指导”交融式
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地让学生尽情活动,而是利用活动单找准活动和习作的结合点,使习作指导自然地融入活动之中,二者唇齿相依、水乳交融。
比如,开展“教室里的排球比赛”时,先制定规则:①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选一个水果名称作为组名。②小组推选四位同学参赛,其余同学帮助出谋划策。③参赛同学按排球比赛规则进行循环赛,其他的同学按活动单要求参加活动:
活动一:看一看
①请注意观察参赛同学的动作、神态。②请注意观察台下各小组同学,体会他们或自己的心情变化。
活动二:说一说
①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同学或一个场景来说一说。②这位同学在比赛中表现怎样?同组的同学有什么反应?其他同学呢?③说一说自己的感想,还可以采访同学,听听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
活动三:写一写
①请你把今天玩的游戏写下来。②题目自拟,写清过程,抓住其中的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具体来写。
活动是为习作服务的,它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练习有意观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必须随着活动的进展,随机进行生成性的习作指导,快速敏锐地捕捉到活动过程中习作指导的生发点,或者提问,或者抓住猛敲,使之成为在学生活动中的习作指导点。
2.系列习作式
习作作为一种练习表达的形式,我们不再把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当作一种作文训练,而是以活动为载体,更侧重应用文的训练。例如:在成立“秋悦读书俱乐部”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形成下列活动单:
活动一:
①拟定一份通知,告诉同学、家长这个好消息。②聘请家长做俱乐部顾问,写聘书。
活动二:
①全班讨论,拟定俱乐部的规章制度,张榜公布。②设计借书卡(会员卡、贵宾卡、钻石卡),明确各种卡的借阅要求。
活动三:
①举行成立大会,设计大会议程。②大会后完成一篇作文。
活动四:
①完成第一次读书收益习作,写一篇读后感。
(责编 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