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本人做了以下尝试。
一、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志倾向,是人们认识事物所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才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力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能力,就要努力激发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兴趣。
首先是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小学生在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认识,激发了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了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同时,榜样示范性又是一种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因其不带任何强制性,是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的,因而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
针对学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我常常给学生讲一些古今著名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例如,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绿”字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在“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这些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从中深受启发。
其次是示范修改,引发兴趣。教师在班上选择几篇好的学生习作为例子,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通过示范修改,传授给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从示范中发现问题,领悟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并讨论文章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从而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二、方法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三四年级学生能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标点、错别字和语法错乱的句子就可以了。五六年级再培养学生“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我根据自己教学的经验,指导学生先自己修改,再同学互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是自己修改。学生在完成一篇习作之后,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上交,要认真修改,不要只追求习作的速度,更要追求习作的质量。同时,教给具体的修改方法,要求学生在“读”中修改。1.轻声读一遍,改正标点、不当的用词、错字等;2.逐段默读,修改病句,注意调整语序;3.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4.通读全文,立足全篇,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上看看是否符合习作要求。在修改过程中,根据班上学生的不同素质,进行分类,中上程度的学生要求高些:中下程度的学生,进行自己修改,偏重于字、词、句的修改,而后逐步提高。
其次是同学互改。自改、互改训练要相结合进行。自己修改后往往还不一定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因此,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倡互助精神。互相修改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几个学生一组,互换作文后,自己轻声读习作,感知主要内容,并看看习作中材料是否扣题,接着一人读几人听,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我帮他改,大家帮我改,在集体讨论中摸索修改作文的门路。2.通过以上训练后,把小组改为二人一组进行互改,进行我帮你改,你帮我改。可以同桌互改,前后桌互改,交叉互改等。互相修改后换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进行领会,如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
三、习惯
巴金说过:“成功的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应尽之责。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修改训练,要采用师批生改、师生共改、生生互改、独立自改等形式。评改中,学生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学生自改习惯的养成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来培养,要持之以恒。所以,教师要有强化训练的意识,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责编 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