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叫答充满张力

2010-12-29 00:00:00杨海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0年9期


  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4个环节。前不久,我听了学校语文教师优课评比活动的十几节课,课堂上呈现的叫答环节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
  1.形式的随心所欲。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只凭感觉叫答。一堂课上下来,优生叫答几次,中等生叫答几个,学困生发言几次,教师不得而知。
  2.对象的几枝独秀。作为一种习惯性的提问方式,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转,基础差的学生常常成为课堂教学的陪衬角色,因此挫伤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一节课上,一位语文教师在她的叫答中,在58名学生的班级里,有2位学生频频亮相,发言频次居然高达20次之多,相当于全部问答行为的三分之一。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人为地产生了教学活动的弱势群体,使大量的学生处于课堂失语状态,无形中消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视野的相对狭窄。在语文课上,大多数教师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叫答视野狭窄的问题。同样的一个问题,请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回答,可能就会精彩纷呈,妙语连珠,赢得满堂喝彩;请了能力平平的学生回答,可能就会费时费力。我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在十几节优评课中,坐在教室左边最后一排的学生,举手者回答频次几乎为0。孩子由开始的信心满满,到举手次数不断减少,再到最后眼中智慧的火花逐渐消失,无疑这样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未能始终推进,个体差异未被充分关注。
  看似简单平常的叫答环节,却存在着诸多的隐性问题,如何走出目前的尴尬局面,使叫答富有张力,做到客观、科学、面向全体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察分析,扩大影响力
  
  其实,每个教师都希望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在问答环节也希望呈现百花齐放的场景,但由于忽略必要的监督制度,教室中确实存在着被教师的叫答遗忘的角落,人为地造成了机会不均、教育不公的境地。
  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叫答档案,规范叫答行为。教师可以利用点名册,给课堂上被叫到的学生作一个简要的备查记录;第二次上课时,对上一次未叫到的学生予以优先问答的机会,然后和第一次一样在点名册上作简要备查记录。两节课相结合,仍然未被叫到的学生应该是屈指可数了。第三节课时,我们就要给这几位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表达的喜悦。
  在对叫答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叫答中的盲区:盲区1是第四排后面的学生。数据显示,被叫答频次最多的是第二、第三排的学生,占总叫答行为的45%~60%;第一排和第四排的机会次之,约占30%,第四排以后,叫答的机会明显少于前面,而且越是往后,机会越少。盲区2是远离走道的1、4、5、8小组学生。走道两边的学生,被叫答的机会多,其余次之。盲区3是远离门口的小组学生,被叫答的学生远远落后于其他小组学生。
  确立了盲区之后,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叫答策略,避免随意性,最大限度地扩大叫答面,扩大影响力,把关爱的阳光洒到每个孩子心田。
  
  二、多元互动,增强吸引力
  
  叫答的范围越广,交流形式越多,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多元的叫答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分层预设。简单的问题独立回答;略有难度的问题同桌合作;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集体交流。这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也能使学生交流的参与度达到100%。(2)个性指导。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预设性地进行叫答,对表达欠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机会,唤起其自信,激励其进步。(3)滚动前进。教师还可利用叫答,在课堂讨论中,使“讨论之球”不是“教师——学生1——教师——学生2……”这样传递,而是滚动式前进。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讨论,第一位学生提出观点,接下去的学生都要接着前面学生的“思维成果”来进行,后面的学生既是前面学生思维成果的继承者,也是评价者和批评者。(4)适度延缓。在课堂提问之后,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叫答,这样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当教师把叫答等候时间增至3秒以上时,师生之间的回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有益于提高叫答的质量。
  
  三、转换角度,提升原动力
  
  传统意义的叫答环节,还是教师点名学生回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主动权仍牢牢操控在教师手中。其实,不妨打开思路,转换角度,适当结合“叫答走向自答”的形式。具体办法是,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后,学生经过思考,不待教师点名自由站起回答。第一个发言的学生可以说:老师同学们,我先说说……后面的学生可以说:我来补充……我认为…一这样既彬彬有礼,又颇具辩论会自由辩论色彩的叫答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主动性。教师再给予适当点拨与引导,当学生错误的时候多采用引答、转问等方式以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新的学习需求。教师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大家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都是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的,课堂思辨就会更深刻与智慧,更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