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段话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理解、欣赏、品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穿透力强的精问
有效的提问,问题所向直取课文的主旨,往往是解读全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制高点。教学中,强调提问的艺术,并不是多问,而是要讲究善问,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只有恰当、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1.教师的提问应该设定一定范围,抓住教学重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之处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具有启发性。
2.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面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探究性高的巧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
1.在学生兴趣点设问。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2.在思维阻滞点设问。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自然成为教师的问点。此时设计问题,必须要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拐杖”,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3.在课堂高潮点设问。在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上设Ig5tXbBhNm/mqW4GTyeGW/CZk2tDvL4Q0HYwltOHwCo=问,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把教学的重点与学生思维的高潮点融为一体。
三、触摸思维的趣问
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惊弓之鸟》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更赢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更赢此时为何“笑笑”?他在笑谁。笑什么?你们能读懂这里的“笑笑”吗?
生1:更赢在笑魏王,笑他大惊小怪,笑他无知。
生2:我认为这是一种成功的笑,因为更赢说到做到,他成功了!
生3:我有补充,更赢的“笑笑”不是得意忘形,而是包含着一种谦虚。尽管他很有把握,可他还是说:“我可以试一试。”这并不是很狂妄。所以,只是“笑笑”,没有大笑。
从上述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师“更赢此时为何‘笑笑’?他在笑谁,笑什么?”这一问题的引导下,这不起眼的“笑笑”二字,成了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学生在对“笑笑”的议论中,悟出了“笑笑”背后的丰富蕴意,也很自然地对整篇课文作了整合思考,实现了“有创意的阅读”。
四、覆盖面大的拓展问
有效的拓展提问,往往是牵一发可动全身的“主问题”,问域宽阔,可作多角度思考。需要综合处理全文的主要信息方能解决问题。问题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因答案的覆盖面广而蕴涵有强劲的思辨力上。如《坐井观天》教学片段:
师:青蛙说的话是对,还是不对?对在哪里,又错在哪里呢?你们讨论讨论吧。
生1:青蛙的话是错的,天肯定是无边无际的,怎么会只有井口大?
生2:我觉得青蛙的话也没有错,因为它从来没能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确实只有井口大。它说的是真话。
生3:应当说青蛙的话又对又不对。它看到的天确实只有井口大,这是对的;但实际上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的话说错了。
综上所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还要在课堂问题有效性上多下工夫。
(责编 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