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而学习语言最重要的途径便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使硬生生的书面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产生一种“立体化学习”的感觉。因而,朗读是语文“立体化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朗读的“沼泽地”
急功近利的心态致使我们没有把朗读放在一个足够重视的位置,朗读教学生成了大片大片的“沼泽地”。
第一片“沼泽地”:压缩朗读时间,读得浮光掠影
“提问——回答”占据了语文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的朗读时间被压缩。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则表现越突出。即使是课堂上进行了朗读,也往往是蜻蜒点水式的。朗读时间成了少数几位学生展示自己朗读功底的舞台。多数学生朗读的能力既得不到锻炼,更谈不上提高,想要由朗读来促进“立体化学习”又从何说起。
第二片“沼泽地”:脱离朗读实际,读得毫无章法
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下面相似的场景:
师:谁来给刚才同学的朗读点评一下?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的声音很响亮。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生:他读得很流利。
师:让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朗读水平是逐步提高的,朗读训练也是逐步实现的,由最初的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以至熟读成诵。只有把每一步迈稳,才能达到预期的高度。教师没有说明朗读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标准,学生就没有参考标准,更无法衡量自己的朗读行为,自然对提高朗读水平效果不显著。
第三片“沼泽地”:漠视朗读技能,读得没有效果
有这样的教学片段: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教师问学生:“他读出北风的狂妄自大了吗?”“谁再来试试?”“谁能读好?”教师叫了好几位学生起来朗读,都没能读出应有的语气。
当然读不好!哪个词语要重读,哪个字音要延长,没有教师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如何朗读?
二、朗读对“立体化学习”的意义
1.朗读,语言的资源站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朗读正是积累语言最佳的途径。如《月亮湾》一课,优美的图画配上优美的语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缓缓流动的河水、游来游去的小鱼、像朝霞一样灿烂的桃花、绿油油的农田……那如诗般的语言,不断冲击着学生的视听神经,使学生身临其境,好词佳句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当课文中相似的场景出现,学生一定会记起文中的好词佳句,自然而然地吟诵出口。
2.朗读,思维的促进剂
朗读的过程,不仅仅是“动动嘴皮子”,还需要调动眼、耳、手、脑。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要调动自己的情感经历。所以,朗读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木兰从军》一文,让学生回忆在电视上看到的古代战争场景,理解木兰生活的时代“战事紧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木兰劝说父母的经过,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体会木兰为国为家分忧的高尚情操。
3.朗读,审美的催化剂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朗读就是重要手段。如《母亲的恩情》一课,通过朗读“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让学生明白“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RlKWFhevcgX76oPvQ8ER7A==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母爱的伟大,使学生懂得要孝敬父母。
三、朗读的有效途径
1.示范朗读
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如《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么一段: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教师的示范朗读不仅可以正确指导学生断句,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蝴蝶谷中各种各样的蝴蝶聚在一起的美丽情景。它们五彩斑斓,随风翩翩起舞,多么美丽、热闹的场面啊!
2.创设情境
好的朗读,不只是清晰、流利、悦耳的音调,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的内涵,融入自己的体验,表达文章所要抒发的情感。因此,指导朗读时,应该创设相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指导学生朗读“骆驼妈妈疼爱地说”的话语时,学生朗读不出母亲关爱的语气。我便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受委屈的情景,说说当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安慰受伤的孩子的。模仿妈妈的语气,读一读骆驼妈妈说的话。果然,学生的朗读有了很大的起色。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相似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人物心理活动。如此一来,朗读指导也收到成效。
朗读不是语文“立体化学习”的唯一途径。但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促进语文的“立体化学习”。让我们徜徉在有声语文的世界里,继续探寻语文教学的又一个春天。
(责编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