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

2010-12-29 00:00:00龚传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0年9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训练项目,就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变得具体可感的一个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共同协作的创造性活动。“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三个学段对朗读都有一个共同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如何进行“有感情朗读”的培养呢?我认为必须从儿童的视野出发,去触摸、想象、体验文本,让孩子们在文本中感受美的意境,获得美的体验。
  
  一、入境想象,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感情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地深化的。因此,在“有感情朗读”的培养上,我们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展开现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例如,我在教《丑小鸭》一课,学习“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空,又惊奇又羡慕。”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带着“丑小鸭为羡慕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开始学生读得不是很理想。我提示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只孤单的丑小鸭,你最想要什么?”学生说,想要一个温暖的家,像天鹅一样有互相帮助的家人,想拥有天鹅一样的美貌……,我让学生再次带着这样的渴望想象自己就是这只丑小鸭,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把丑小鸭这种复杂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二、教师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范读是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适时的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水平。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中描写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时,我先指名两位同学朗读后,发现学生没有读出预期的效果,感受不到鸟儿生活的自由与快乐。于是我范读,比如,“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这一句,用动作加语气,就能充分地感悟到鸟儿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后来,不管指名读,还是齐读,学生都读得很到位,很动情。
  
  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情感产生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不只是“读出感情”,如果学生对语言材料没有充分理解和感悟,没有经历情感就强调哪儿重读,哪儿轻读,哪儿换语气,哪儿要停顿,哪儿要抑扬顿挫等,是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文本所描绘的人物、美景等通过感情朗读再现在眼前。如我教《桂林山水》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J1uS+6QMhl2iC3GgYfs8lHMunJC0D4hCee7AnCCBhxE=中游”的感觉,我一边用多媒体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动情解说:“同学们,我们已乘着竹筏来到漓江上,面对形态各异的桂林山,手浸在这清澈见底的漓江水,有没有朗诵家来上一段啊?”影像感染加上言语激励创设出良好的朗读情境,学生们带着愉悦的心情饱含着深情展开诵读,学生用朗读体会出什么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可见,有感情地朗读要到位,关键是教师在情境的创设和引导上下工夫,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意,见义生情,即使课文写的人和事离自己生活较远,也可以借助学生生活阅历调动情感和经验去感受,从而读出感情。
  
  四、科学评价,增强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在学生读完后,若只是简单地说“你读得真好”“你读得真流利,真有感情”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我在引导学生朗读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情感时,我是这样评价的:“老师听出了你心中的那份着急”、“你真的是焦急了”“看来你也在为大树担心”……如此评价,对学生更深刻的思考文本有所帮助,更对其他学生评价别人的朗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不但如此,在对待学生没有感情的朗读时,教师要巧妙地评价、引导和帮助。如一个学生在朗读“白发三千丈,怨愁似个长。”时,没有读出作者愁肠百结的感情,我说:“白发三千丈,但老师从你的读中看到好像只有三丈。”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再次朗读时效果就好多了。合理的评价不但使学生改正了原来朗读中的错误,而且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朗读的信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有感情的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既能收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身,形美以感日”的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正如教育家魏书生所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大地”,钻进去,入了门,师生双方都有着无穷的乐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责编 韦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