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境界

2010-12-27 03:01陈四长
西部大开发 2010年6期
关键词:光标乡亲富人

◎ 文/陈四长

2009年中华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陈光标,最近向云贵旱区捐献3000吨水,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他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我认为我陈光标赚的每一块钱里面都有政府的无形股份,都有人民群众的无形股份,我应该回报给他们 。”他还这样生动地比喻:“财富如水,你有一杯水自己喝,你有一桶水你可以把它存放在家中,那么你有一条河,你就应该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

寥寥数句,将一个富人如何看待财富和如何使用财富的问题,说得真是透彻啊!由陈光标的话,我想到了天下一些有钱人,总觉得自己的财富与别人没有什么关系,这是我的血汗钱,是我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凭什么要回报社会呢?不可否认,富人的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也是多种机缘、多种因素、多种力量聚集的结果。对这一点,府谷的高乃则、刘彪,还有神木的訾凤高们就认识得很清楚:“自己能够富起来,是政策提供了机会,政府提供了服务,乡亲提供了环境,大地提供了资源,理应与乡亲共享发展成果,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此话说到了点子上。

仔细研究一下陕北企业家的速富之路,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跨入亿万富翁行列的,一是矿产,二是地产。单说矿产,煤和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经过亿万年漫长的地质作用和能量转化,是老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藏。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一部分人取得了采矿的机会,机缘巧合地占有了社会资源;由于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国家战略,民营企业家的发展壮大有了广阔的舞台。热情的矿产开发使这块土地付出了挥之不去的环境代价。你发展起来后,难道不应该回报社会、感恩乡亲、补偿大地吗?

一般说来,对于资助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社会都是报以鲜花和掌声,特别是出巨资做慈善的企业家,更是得到人们的传颂和关注,媒体用“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等等的歌唱对他们的行为给以热情赞扬。这代表了社会的道德肯定和价值取向。做慈善的企业家当之无愧。而高乃则、刘彪、訾凤高们高出一层境界的是:他们将资助公益、回报社会看成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的感恩。自己一切的付出,是他人、社会理应得到的回报,而不是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恩赐。这就摆对了自己的位置,就是一种大境界。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自觉,截至2009年,高乃则为社会捐助资金1.5738亿元,最近又捐助2.34亿元建设府谷高级中学。刘彪拿出8000多万元建设芦草畔新村,拿出4000万元建设府谷第四小学。神木的訾凤高投资3亿多元建设訾家河新村,为每户村民建一套高档别墅,装修后配齐家电赠与村民。府谷的57位煤炭企业家和77户煤矿捐资12.8亿元,资助家乡县的教育卫生事业……企业家争先恐后地捐资社会,回报家乡,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神府现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企业家回报社会,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且提升了企业家的群体形象,改变了社会上认为“富人不仁”的看法。密切了村企关系,缓解了村矿矛盾,增进了社会和谐,为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企业家在回报社会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回报。府谷民营企业家刘彪就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财散人聚,富人保护自己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与社会共享,使周围的人们都富裕起来。”这位朴素的农民企业家用朴素的语言说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两年前读过一首感恩的诗文,全诗记不住了,但有一些句子印象深刻: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恩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感恩他人,给了我们帮助;感恩自然,给了我们阳光、空气和水;感恩大地,给了我们食粮和赖以发展的宝藏。细细想想,我们哪一个人没有受到自然的恩赐和他人的帮助呢?因此,发现相对论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每天我都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

像爱因斯坦那样经常这样的想想,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这是有抱负的企业家应该实现的境界。

猜你喜欢
光标乡亲富人
紧握乡亲的手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他们是我的乡亲(外一首)
像富人一样去思考——读《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老村老树老乡亲》中国画
渐富人群
陈光标吃剩饭倒了谁的胃口
陈光标:巴菲特先生,我要裸捐!
睡着笑醒
富人与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