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知识分子家国天下大梦的精神正剧

2010-12-26 03:30作家马庆云
中国工人 2010年5期
关键词:仲尼家国知识分子

作家 马庆云

《孔子》
——知识分子家国天下大梦的精神正剧

作家 马庆云

《孔子》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以现代的手法巧妙地介入“孔子”这个繁杂而浩瀚的题材。说它巧妙,是因为这部电影很少涉及孔子的学术思想或者说是精神精髓,有的只是一些典故与“子曰圣人云”的戏剧形式的转化,是在说故事。而对孔子思想的不愿过多触及,也正是学术界对孔子之道的各种争吵所致,在尚且没有共识的现代背景下,“孔子”这个题材的电影只能艺术性地巧妙展开,用一种千年不变不断不倒的知识分子精神来贯通“孔子”,以达到观众的最大共识。在这一点上,《孔子》的编剧是很聪明的。

仔细观看电影《孔子》就会发现,此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孔子只是一个艺术符号,是一种抽离出来的具象的知识分子形象罢了。电影中虽然多处用到孔子的言行与事迹,但终究只是表面化的仁与道的繁复交织,这也正是此部影片的高明之处,不做复杂繁琐的学术争执,不过多介入孔丘思想,而直接进入现实可观可感的言行中来,虽在叙说故事,但一气呵成之后,不免已经道出知识分子一生的关于家国天下的精神追求。

仔细寻查中国知识分子的各种精神历程,不难发现,其间都是家国天下大梦的彼此交织,描写孔子后半生,其实就是在记录知识分子思想成熟期之后的精神追求或者说精神大梦罢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诉求贯穿知识分子的一生,但其间大抵均是不能如愿的。孔子颠沛,也正是所有知识分子所必须而且一定会面临的精神疾苦。电影《孔子》中借着卫夫人之口说出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

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是注定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诉求也是一定会有孔夫子一样的结果的,因为有这些坎坷与不顺,才有精神,才有精神上的学问。《孔子》戏的最大意义还是在司马迁《史记》中的那几句话——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一切的思想与学问也不过是来自于这种“厄”和“放逐”的境地中的,这也直接造成知识分子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分子”而要加上“知识”这个前缀的。“知识分子”中的“知识”二字,实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了,就是卫夫人说的那句话,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

《孔子》戏中孔子出走之前的部分都是在为仲尼厄做铺垫,就像《红楼梦》中不胜其烦地描写贾府金钗宝玉吟诗作赋大小聚会一样,只不过是把路铺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那里罢了。但《孔子》戏的路不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而是走到这部电影的最后那段上——孔子被接回鲁国前说,希望一心为学,不要再有政事烦扰。最后孔子说自己成也《春秋》,败也《春秋》,此正是知识分子最终的家国天下大梦的句号罢了。一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言的那样——虽世疏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个句号在知识分子个人诗书、哲学、精神的绵延中得到永生了。

而一个完满的人生,全部地展现出来,也正是如《孔子》一样的悲剧,悲剧也正是一部正剧,人生自是如此。

猜你喜欢
仲尼家国知识分子
咏杏
抱朴子
不知道有多少水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家国情怀(组诗)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