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

2010-12-26 02:44:16李龙
中国工人 2010年2期
关键词:创造者工人身份

中国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

《时代》年度人物被认为是时代最重要的“领导者”,中国工人获得认同的背景是,《时代》周刊把今年的年度话题锁定为“经济衰退”,而中国工人通过“中国制造”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经济的再衰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精英云集的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最终居然要由默默无闻、身份平凡的中国工人来力挽狂澜,创造复苏奇迹,两者之间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中国工人仅仅只是获得了《时代》的认同,却并没有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工人,越来越不被人看好,究其实质,与当前社会的利益分配和身份认同有关。

工人,现在基本上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是不需要多高技术的作业者,于是工人们的“低工资”就被理所当然地视为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而且多年来,工人的劳动报酬几乎不见增长,欠薪时有发生。同时,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和其他社会阶层存在不少差距。这样一个利益分配现状,决定了工人的社会地位相当低下。

计划经济时代,工人“老大哥”的身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一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唱出了那个年代工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工人虽然仍是财富的创造者,但社会地位却今非昔比。尽管很多城市高级技工一“工”难求,但很多人仍羞于做工人。

工人不被社会认同,实际上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我们正处在一个向现代工业化国家转型时期,这决定了工人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毕竟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都离不开工人的劳动和创造,他们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实体经济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时代》的评价——“在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工人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就是一个例证。

中国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这不仅仅是善待“时代领导者”的情感需要,更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理性需求。但要重拾工人的身份认同,又谈何容易。它需要的不只是利益分配机制的变革,包括建立持续的工人收入增长机制,在社会保障上向工人倾斜;还需要缩小社会的阶层差异,消除附着在身份之上的各种观念、文化。

如何从美国《时代》对中国工人的评价中获得启示,给予中国工人应有的时代认同,社会当有所反思。

[李龙2009-12-19《广州日报》]

猜你喜欢
创造者工人身份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跟踪导练(三)(5)
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魅力中国(2017年6期)2017-05-13 12:56:17
在旧道德的废墟上建立新伦理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调配工人
读写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09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中国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 17:28:41
互换身份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