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宁阳 刘渝强
好“语”知时节
文/陈宁阳 刘渝强
Language of Harmony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对人的思想感情影响有多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大题目。从研究和谐语言入手,探讨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既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无稽之谈,而是一项需要引起全民高度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据说,汉语之父仓颉造字的时候,就取其与事物的象形。就“和谐”二字分析,“和”字由“禾”和“口”组成,“谐”由“言”和“皆”组成,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和谐社会其最初的、最本质意义应该是物质上人人有饭吃,精神上人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已思想的权利。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解读,从和谐的“和”字有“口”,“谐”字的“言”旁也有“口”诠释,我们可以看到,“和谐”两字也可理解为离不开用嘴说话。可见,在我们先人造字之初,语言对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已可见一斑了。细细考究“和谐”两个字曲折艰辛的演化历程,慢慢品味它的具体而又丰富的辞义和读音,似乎每个字都凝结着先哲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和对未知世界的哲思。人以语存,语以人兴,语言的理想形态不是人被语的统治和异化,而是语对人的拓展和升华。
社会要和谐,语言须净化。什么叫和谐语言,对芸芸众生的老百姓来说,和谐语言就是说“人话”,认认真真地说,踏踏实实地说,有理有据地说,人模人样地说。中国有句俗话叫:“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就是因为套话、假话和空话处处皆是,所以人际关系就变得复杂起来,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多并不是自己的语言,所说的不是所想,所说的也不是所做的。商场喜欢假话,因为生意之间需要故意吹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要说假话才能让别人买自己的东西和服务,才能赚到利润;情场喜欢空话,追和被追都喜欢空话,动辄就山盟海誓、天长地久,尽管都是空话,但听着受用,说着舒服。就算在心中很明白很清醒这些不可能、做不到,但是满足虚荣心还是蛮管用;温家宝总理在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上发表的《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文采飞扬,故事连篇,通俗易懂,可以作美文来鉴赏。古人沈约就说过: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
当然,从大话、套话、假话、官话派生出来的网络恶搞、身体语言等等“新鲜话语方式”让语言沦落市井媚俗,甚至长满疮疥卖笑,成为另一个不和谐语言的语种,令人痛惜!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打破铁饭碗”似乎没人说不对,但太冷漠了。谁不怕失业?谁不指望有个稳稳当当的铁饭碗?那可是千百万人心底深处的追求、梦想啊!可我们偏要说打破,让每个人提心吊胆。让人们感到工作不可靠,生活不可亲。尽管那些“狠斗”、“打倒”、“砸烂”等凶神恶煞的口号离我们一去不复返。但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不吃掉别人就被别人吃掉”,“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改革“攻坚”,保驾“护航”这些在社会变革中泛滥的带着浓郁烟硝味的字眼,把我们生活的社会描绘成你死我活的丛林,充满了暴戾之气的语言让弱小者天天处于惊恐之中,还有什么和谐可言?
当然,顺应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语言文明的变革开始无处不在。山东一些地方教育局选出最伤害学生的20句话印发给每位教师,今后像“把嘴闭死!”“笨蛋,看你那副熊样!” “我看你没救了!”之类的话语,在校园将成为“教师忌语”;传统的“禁止”“限制”内容的交通警示牌在成都等地的街头被悄然换下,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使用“请”“小心”“谢谢合作”等暖性语言的新式交通温馨提示牌,并附有英文提示;“你还欠债务多少元,限在什么什么时候交清,否则,后果自负”、“几日前如不缴款,停水、断电,……”在日常生活中,类似如此“通缉令”式的语言,我们应该不是少有耳闻。而今,重庆市工商联利用新年寄贺卡的方式提醒私营业主不忘纳税,受到服务对象的欢迎。类似的温情提醒笑语盈盈,少了“剑拔笃张”,多了“玉帛化干戈”,你敬一尺,我敬一丈,握手言欢,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之?!
德国诗人海涅对语言的特殊能量曾有过这样的形象描述:“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中华民族重和谐的优良传统在汉语中有诸多体现,大量敬辞和谦辞的创造和使用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在正常的言语交往时,涉及对方的大多用敬辞,涉及自身的大多用谦辞,用中听礼貌的话语来求得对方听觉上的愉悦,达到往来和谐的目的。比如生活中最常听到的:“贵姓?”“免贵姓刘。”问者在“姓”前加“贵”,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答者在“姓”前加“免”字,既是表示自己的谦虚,也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其他像敬称“您”,敬辞“请”“劳驾”“惠顾”“奉还”“烦请”“光临”“敬贺”“大作”“拜读”“赐教”“雅正”“高见”“贤弟”等,谦辞“管见”“浅见”“拙文”“寒舍”“犬子”“愚兄”“见谅”“岂敢”“失陪”“错爱”“过奖”“不敢当”等,都十分常用。人际交往中广泛使用众多的敬辞和谦辞,足以表明中国人民十分重视用礼貌谦恭的言语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就是“君子和而不同”,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谐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必需。
就像无法选择血缘种族和亲生父母一样,我们也无法拒绝和谐对语言的哺乳。一方水土滋养和谐之魂语言之根,从嗷嗷待哺、呀呀学语到絮絮叨叨,语言是我们的肤色、是我们的血型;是我们的秉性气质、人格基因;是我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和谐不仅仅是让语言浸透儒家之礼,道家之空,佛家之善。而是赋予时代和进步的气息,让它具备自洁的能力,大浪淘沙,冲刷岁月,荡涤荒蛮,洗去血腥,从古老走向青春,从畸变走向方正,从具象进入大象。
诚然,我们的社会还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语言现象,例如,语言歧视、语言欺诈、语言庸俗化、母语滑坡、语言信息化水平偏低等。这些现象破坏民主法治、危害公平正义、伤害诚信友爱、妨害经济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严重障碍,必须坚决克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营造和谐语言,因此必须实施语言强国战略,净化语言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化工作,坚持语言平等政策,赋予公民平等话语权等。“话好听了喝碗水都甜。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就像空气,和谐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质量,民族的团结,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