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胜
重庆市国际化战略思考
文/徐胜
Chongqing International St rategic Thinking
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会更加迅猛,世界经济产业格局和产业结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会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另一方面,欧美各国在经济危机的压迫下,内部市场会更加趋于内向和保守,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政策和壁垒会相继出现,为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压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经济全球化是一道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所面对的必答题,是重庆这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重庆市应尽快实施起一项“立足西南,服务中西部,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战略,以5-10年的时间把城市经营成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的国际化中心城市。
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不管是发达国家的城市,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都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一点。客观讲,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其带来的好处有:1、它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作为参与全球经济的各国,总是尽力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通过本国的经济增长在总体上促进了世界的经济增长。2、它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是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升级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利用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会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市场,并注意继续维持其优势地位和知识产权。3、它促使各国更加重视通过合作协调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解决生态、环境、资源、人口、气候变化等全球化问题。大型城市作为这些全球化问题的主要承载体,其可持续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同时,经济全球化可能也会带来一定的坏处: 1、可能会继续扩大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仍旧造成“富者更富,穷者仍穷”的局面。2、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性可能会更大。一是金融自由化给各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电子化交易在全球交易的便利,使得国际热钱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具攻击性和投机性,由此带来的风险巨大和伤害也越来越强。1997年由泰国泰铢危机引起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二是主要经济体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性增强。一国的经济表现会明显影响到他国经济社会的运行。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形势的动荡和消费需求的急速萎缩,直接造成了我国对外出口的急速下降和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经营困难。11月3日,美联储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购进6000亿美元的国债以提振经济。这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担心美国海量印美元会使本国出现输入型通胀和稀释本国的美元外汇储备。3、国家间的经贸冲突会不断,大打贸易战和货币战。对于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谁要违反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对于一个正在谋求发展和扩大开放的城市来说,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大于挑战。因此,需要思考的应是“如何”参与全球化,趋利避害,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经济新变化为城市国际化提供了新条件和新思路。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为:(一)世贸组织、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立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使得贸易自由化的范围迅速扩大,从传统的商品贸易领域延伸到技术、金融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二)随着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和重组,经济属性、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步伐和金融资本的有效规模都已随着证券市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介入和重组而发生变化,市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趋势日趋显著,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限制正在减少,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正在加速,外国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流入方式已完成了从以债务资金为主向以证券资金为主的转变,其流入途径已经完成了从主要通过银行途径转移资金向主要通过非银行途径转移资金的转变。(三)房地产市场的全球化构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房地产市场通过金融全球化和直接投资(FD I )的重组,全球的房地产开发战略已经形成,外资在海外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更趋多元化、规模化和区域化。(四)跨国公司借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进行海外扩张、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也会促进本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集聚效应,提升本土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带动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五)信息化程度和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不仅是其所在区域的物资、能源、资金、人才及市场的高度集中,更是各种信息产生、交流、释放和传递的高度聚合点。国内象上海这样的城市更是把这项工作当作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展经济的形式、内容、功能和办展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会展城市已由传统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城市逐渐延伸到中国、印度、捷克等新兴经济体的城市。除会展功能外,会展业对于交通、餐饮、宾馆、广告、旅游、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的辐射力和拉动力也很强劲。(七)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对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很强,是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交通的日益便捷以及国际交往的持续深入,为跨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扩大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塑造了城市的国际印象。(八)政治家、开发商、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者全球考察旅行的数量不断增长,“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们重视亲身考察访问世界的不同城市,这样考察访问的效果更为广泛、更为直接、更有价值。另外,近年来在国际上相继成立了一些以国际大都市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城市间合作组织或类似的国际行业协会,客观上也有助于一些好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城市管理经验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这也是适应城市间竞争的必然选择。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会更加迅猛,城市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在国家级的五个中心城市当中,由于历史因素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建国以来重庆在国际化方面相对弱势。直辖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重庆国际交往力度日趋猛增,后发势头强劲,需要制订宏观的国际化战略予以指导。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已经着眼于打造自己的国际化战略。杭州、长沙、西安等市已相继出台了未来时期的国际化战略。这种国内城市间竞争的形势要求重庆必须以全球化的视野来思考、运筹和把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在城市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世博园中体现垃圾分类收集和风力传输概念的垃圾投放口
这是自身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集中体现了“五个重庆”建设的精髓。这里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加快推进国际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就必须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从发展方式上来说,应该具有模范和引领性作用。因此加快城市国际化的过程,也就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坚持以开放促转变、变压力为动力,从更高的境界、更宽的领域来明确“转”的方向、找到“转”的路径,在更大的空间、更深的层次上汇聚“转”的资源,形成“转”的动力。二是加快推进国际化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内在需要。纵观国外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芝加哥、东京、新加坡,它们的经济功能各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高水平的城市品质。因此,提升重庆的城市品质是城市国际化的内在要求。我们要通过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以国际视野来规划城市,用国际标准来建设城市,按国际惯例来管理城市,塑国际形象来营销城市,从而提升城市的产业品质、建设品质、环境品质、人文品质和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
小平同志曾提出:“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就是说,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小平同志这句话的深意是,中国更需要有几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头 10年发展深圳特区,第二个10年发展上海,1997年重庆直辖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城市。历史的进程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重庆的厚爱和期待。重庆应牢牢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期,充分认识到,城市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与城市现代化一起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同侧面,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因此,重庆应加强参与国际化进程的主动性、自导性、前瞻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先进生产要素,集中各方智慧,作好长远规划,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
重庆国际化战略应做好的重点工作:
一、正确认识城市国际化的内涵,将国际化发展规划列入重庆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中。城市的国际化,是指其生产要素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与经济体制,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程度与过程,及其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居民生活水平与文化交往所达到的国际化或现代化水准。其中,经济及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发展的水平,能否满足并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要求,是基础性的条件。在深刻理解城市国际化的内涵和历史延承的基础上,把国际化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中去。
二、用世界智慧来描画重庆。重庆的城市规划建设,要面向世界,要有大思路,大规划,大手笔。无论是城市的单体建筑,还是区域规划,都要体现出世界水平。城市设施的规划建设,要集国内外各方智慧,找准着眼点,注重城市功能效用发挥,把重庆建设成为具有时代气息、文化气质和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国际化国家级中心城市。要把握结合点,整合规划布局、基础建设和重大项目,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要形成支撑点,全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区域协调的城市设施体系。充分体现出节能环保、生态宜居的未来城市理念。
三、建立适应国际化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以两江新区建设为龙头,围绕两江新区五大功能性定位,面向国内外市场,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依托较好的产业基础、技术力量、产业工人条件,壮大既有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等优势产业,实施“5 +3”战略性布局。即:轨道交通、电子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要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利用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投资设厂,兼并或收购境外企业。
四、发展智慧重庆,营造现代城市的神经网络,使城市运行处于敏捷状态。在推进下一代网络演进方面,重庆应着力实施城市宽带发展战略,加快固定宽带网的光纤化改造和移动宽带网建设,优化网络结构,提高城域和国际出口带宽,增强宽带业务融合能力,打造综合承载、泛在宽带的网络环境。同时也要推动下一代网络的技术演进和扩大应用试点,为创新技术在特大型城域网中的平滑演进积累经验、探索模式。此外,要结合物联网应用发展的趋势,加快建设规模化云计算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LTE、4G、NFC、传感网络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规模试验,完善适应物联网应用的信息基础设施环境。与此同时,重庆要积极响应国家“三网融合”战略,抓紧研究制定 “三网融合”的推进方案。同时建立协调机制,完善监管体系,确保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信息化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始终将推进信息化合作交流作为凝聚各方合力、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重要举措,使信息化逐渐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
五、搭建中西部高端国际交往平台,推进“一都二城三高地”的建设工作。根据近年来地方外事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今年初,市外侨办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都二城三高地”的规划。具体说,“一都”即国际交往之都,“二城”即西部侨爱之城与友谊之城,“三高地”即西部领事高地、外国新闻媒体高地和外语培训高地。围绕着这一工作目标,应集全市之力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争取更多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界高层人士的来访,利用其国际影响力和人脉关系为重庆广交朋友,扩大影响力;二是加大与国外地方政府的交往力度,缔结一批在本国或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的国际友好城市,让重庆在国际上有更多的伙伴;三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海外华人华侨资源,服务于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推动和吸引更多国家或地方政府来渝设立领事机构或办事机构;五是推动和吸引更多境外传媒机构来渝设立办事处,宣传推介重庆;六是推动本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境外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合作办学,提高本地人才教育的国际素质。七是努力争取和承接一些高端国际会议和展览会提升重庆的国际知名度。八是增加重庆与世界其他地区城市间客运和货运的飞机航线,抢占航运制高点,方便国际间人员和货物的往来。
六、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逐步形成开放型、多元化的人才国际化途径。一是以重大工程为载体,大力引进外国专家开展智力服务。二是以兴办“三资”企业为渠道,大力吸引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重庆工作。三是以两江新区等重点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到重庆创业或为国服务。四是以科技文化交流为手段,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到重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大量邀请国际化人才到重庆作短期或长期的经济技术和科技文化交流,鼓励和支持本地院校引进外籍专家、教师和医师。五是以海外培训为抓手,大力推动本地人才素质国际化,坚持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并举,通过各种教育培训特别是外向型培训,大力推进本地人才素质的国际化,培养一大批国际化人才。
七、使会展经济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新引擎和新平台。会展业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下,应用5 -10年的时间,把重庆打造成西部国际会展中心。此项任务,刻不容缓。其重点工作应包括:一是通过悦来西部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打造世界水平的的会展设施和环境;二是通过加入国际展览联盟和与世界展览巨头结盟,组建具有竞争力的会展企业,融入国际会展经济的总体布局中;三是利用园博会、汽博会等国家级会展积累经济和提升水平,构筑具有国际水准的和有辐射力的会展产业链。
八、要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居住环境和设施国际化。一是要完善城市生活设施,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建设适合外籍人士居住生活的国际社区和国际学校;二是提升医院的涉外就医水平;三是鼓励和吸引外资餐饮企业来渝经营餐饮业;四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用国际化理念和机制来建设新型社区服务网络。由此,让外籍和回国创业人士在重庆安居乐业,从而提升对国际化人才、资金、要素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吸引力。
九、加强境外旅游推广力度,打造一流的国际型旅游城市。旅游国际化,有助于提升重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声誉,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力。重庆红色旅游、长江三峡旅游、陪都文化、历史遗迹、喀斯特地貌、山地旅游和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可根据境外不同市场游客的兴趣,量体裁衣,组合制定针对不同市场的旅游套餐,扩大境外游客的数量和批次。
世博会新能源汽车
世博会西班牙馆中的机器娃娃,体现了其在制造业自动控制高分子和材料学等高科技方面的先进技术
十、加强重庆的软实力建设和境外品牌推广力度。
首先,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塑造城市的文化印象。城市国际化虽然首先在于经济的国际化,但文化的影响更全面、更深刻,容易在国际上引起共鸣。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特色所在、魅力所系。从世界范围来看,如何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也决定着不同的国际化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城市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上,必须把经济与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一是要思考在国际交往中总结出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下的重庆精神,这种精神要向国际上传达着怎样的一个信息。二是把重庆独有的山水园林城市风貌作为城市品牌在国际上进行推广。可以考虑利用BBC、国家地理杂志等全球知名媒体做重庆城市品牌的推广平台。
其次,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国际化和社会管理国际化。公共服务国际化,就是要打造法治化城市、服务型政府,这是城市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和内在动力。要遵循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完善管理体制和处理国际合作事务,营造法治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构建公开透明、公平合理、公正有序的公共服务体系。社会管理国际化,就是要加快推进并着力打造“诚信重庆”,加强信用管理、信用法规、信用道德、信用监督体系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积极引进国际律师事务所、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公证事务所等,用国际通用的规则来保护投资者,优化创新创业的环境。
其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品质。一是各级政府培养打造一支熟知国际事务、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招商引资队伍;二是重点工作放在对引资企业的投资环境的改善、公共服务功能和市场准入的供给上;三是要懂得国际经济语言和投资者心理,找准投资者的兴奋点,用国际语言“推销”重庆;四是投资环境要公平、公正、高效;五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体制性瓶颈问题上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为此,要做到政策环境要规范透明、创新环境可先试先行、法制环境要公正完善。
(作者系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欧洲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