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 笑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文寒 笑
最近,媒体不断讨论是什么推手拉大了贫富差距。笔者认为:这真是件大好事,终于引起各方面关注了。但讨论的目的,是用什么办法斩断推手,防止贫富差距愈拉愈大,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最终达到公平、公正,根据《宪法》按劳分配的原则“切蛋糕”。笔者还认为,应打开舆论所有通道,让广大人民参予讨论,这样一定会抓住主要矛盾,其它矛盾迎刃而解,以防止一些既得利益的专家、学者,屁股指挥脑袋,再出台一些邪论,带来很多后遗症。
笔者认为:贫富差距愈拉愈大的主要推手是:把权力转化为资本。请看看以下几组惊人的数字。2006年3月底之前,中国内地私人拥有资产超过一亿元的3220人,其中高干子女占去2932人,占去亿元以上富豪总人数的91%(《燕赵都市报》)。高管及垄断行业的员工只占全国企业员工总人数的8%,但他们却拿走全国员工工资总额的55%,而一般企业的员工人数占全国员工总人数的92%,只拿走全国员工工资总额的45%(《人民日报》)。政府财富积累1999年是1785亿元,到2008年底猛增到16963.84亿元,九年上升9.5倍,促使政府储蓄率大幅度上升,而居民储蓄率占的比重愈来愈萎缩,促成政府大预算收入占到了国民总收入的30%。中国1%的家庭掌控全国41.1%的财富,而美国是5%的人口掌控全国60%的财富(据《经济参考报》)。上述几组数字,足以说明改革开放30年,使“蛋糕”变得很大了,也说明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被有权力分蛋糕的人切得不公平了。而有些既得利益的人还说:富人不是剥夺穷人富起来的,是经济发展规律,是户籍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身份等等。这些都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权力转化为资本。请再看看下边一些具体例证。
之所以出现上述那么多不公平的惊人数据,就是每逢遇到大的改革措施出台,有权力的官员家庭往往先富起来。例如改革开放初期物价采取双轨制,为全国推行市场经济搞试点。计划内调拨是平价,结果是计划内调拨的物资落实不了,几乎都被有权力的人一个电话、一张纸条或一声招呼拿走了,生产厂家或经营单位多少也得到些好处,因为比计划内调拨价高一些,但绝大多数被有人事背景的人拿走了。如当时的尿素调到农业上每吨400元左右,捣到工业上是800元到1000元,每吨至少能捞到400元至600元好处,捣几百吨尿素一下子就变成了富豪。这样富起来的例子很多,都同与权力挂勾有关。如果加上一条,凡平价落实不了的,捣出去卖高价就是投机倒把,谁还敢干呢?改革后,“投机倒把”一词几乎消失了,笔者认为,恐怕消失不了,还会出现的。如前段时间社会上出现的“捣蒜爷”、“逗你玩”是什么行为呢?
再如企业承包改革。企业承包是在利改税的基础上搞承包的,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并组织人到工业企业调查,要彻底摸清一个工业企业的承包基数。但一开始搞承包试点,就发现有些小波折,有些企业的党委书记为了达到“宁当鸡头,不当马尾”的目的,就到处活动拉关系,什么动作都有,因为承包后的企业是厂长说了算,书记也要看厂长的眼色行事。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忽略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承包重视了承包人的酬薪,但忽略了广大职工的酬薪,结果出现多年不给职工调工资,而高管酬薪年年上升,到2008年底一个县级企业的高管年薪一般上升到20万元左右,是企业职工平均年薪的20倍。这时又提出“减员增效”,使一些年满40、50人员在熟练工种上就业的职工家庭彻底破产,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引起了企业职工的不满。这时提出“高薪养廉”,结果廉也没养住,还使企业承包人利用企业全体员工的资源理直气壮地剥夺。造成企业职工“一个萝卜”两头都被承包人切走了,承包人肯定会富得流油。而年满40、50人员被剥夺了劳动的权利,成了社会流浪人员了。这时又把此承包制不做认真分析地推广到金融及垄断行业上。金融、垄断行业的经营性质和经营目的与一般工业企业是完全不同的。如银行是做人民币生意的,用人民上交的税金做为资本和人民存贷款的利息差养活自己的,是个标准的为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用人民的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很大的杠杆作用,所以世界所有国家都很重视银行这个平台。它是个垄断行业,不允许乱竞争,盈亏都是由国家负担(人民税收负担)。改革后把金融行业变成企业,又和工业企业一样的承包,就很值得商榷了。因按市场经济划道道,谁投资谁收益,银行所有人民币资源都是人民的,他的利税除了保证银行员工及办公的正常运转外,应全部上交财政,参与全国分配。但在“权力下放”的名义下,金融行业的承包人说了算,一下子就可以取走几百万、几千万、上亿元逃之夭夭。承包人都不是通过民主选出来的,都是上面派出的。这种承包方式,实质是权力、资本的勾结,剥夺了广大人民的资产权。一个没有背景的老百姓,想创业从银行贷款是很难的,于是就集资或通过熟人出高息积资,而这些都是违法的。
三是:房地产开发改革,一开始就出现权力把人民的生存资源转化为资本。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过去参加工作后住房是用人单位免费提供的,房改后,参加工作早的老人享受房改,购买了低价房,但年轻人没有享受到,全进入市场购买。加上城市不断扩展,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这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各级政府带来了机遇。政府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在金融、土地等行业采取了很多优惠措施。结果出现政府为了多捞钱就多卖地,而且还拿到建筑业产值的增长,真是名利双收;开发商利用政府的权力,大量贷款搞土地囤积倒卖,而且还影响到其它一些行业不务正业,都出来倒地皮、倒房致富。媒体报道,四川有一名女大学生,毕业后好几年找不到工作,在别人的提议下,她凭着她叔叔在某大企业的掌门权,借用该企业的房地产证到银行抵押贷款上千万,倒卖地皮,一周时间赚几百万元,后来被人举报,法院审判下不了结论,因她借用的证明和银行贷款都还了,结果给他叔叔一个行政处分了事,而她已变成200多万元的富豪了。有的开发商怕土地被收回,大盖特盖住房,结果卖不出去,出现“空城”、“鬼城(依靠公务员地下钱庄建起来的居住区)”、“破烂城(长期不卖拾破烂的人住了)”,给人民的资源造成多少浪费谁也说不清。土地是人民的生存之本,土地被政府征购了,仅靠一些征购费生存,怎么行呢,子孙后代怎么办?笔者认为:如果真心站到缺房人的立场上,根据规划划出一些地皮,让缺房人集资建住所,是很好处理的事,如今把房地产开发推到垄断行业上,真令人费解。
蛋糕就是那么大,权力、资本勾结起来,剥夺广大人民的资源,导致了穷的愈穷,富的更富。根据已出现的事实,笔者认为,改革开放是绝对正确的,要害是怎么样端正指导思想,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再也不要用人均收入达到多少就是小康水平来蒙混老百姓了。因人均后面有欺骗性,正如老百姓所说的,我们十个人,在银行存款1000万,人均存款100万,但真实情况是十个人中,只有1个人存款1000万,其他九个人都没有存款,能说这已达到小康水平了吗?针对存在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首先要站到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给90%以上人民带来实惠的基点上来制定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凡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即社会效益很大的资源开发,应纳入国家计划,其余可做为市场经济调节。
二、通过改革,清查富人的第一桶金。凡是钻改革漏洞空子的高管(政府及企业),台下台上的一律清查,并使其阳光化,让人民评议,以扫除公正、公平分配改革的障碍。清查不是要追查责任,因那时有那时的政策;而是要总结教训,端正下步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用听证会的办法评议每次改革的思路及细节。听证人员可用民主的办法推选,应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他们并不懂得中国国情,往往运用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和中国比对,如说:“贫富差距拉大了,说明社会进步了”,“征收房产税会使整个经济滑坡”,“经济转型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等等。他们忘记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四、决策层微服到民间暗访,听听90%以上人民的呼声,再说话、再决策,做到根据《宪法》中规定的“按劳分配”,合理“切蛋糕”。
如果有人坚持以权力“切蛋糕”,那就暴露了有些人要彻底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彻底实现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把全民企业(含垄断企业)推向私营,结果是财团指挥一切。这应引起全党全国人民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