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世 俊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池州 247000)
滴水岩云雾茶产于国家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安徽省池州市老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滴水岩库区千亩生态茶园,这里是九华山花岗岩与变质岩的过渡地带,土壤pH值5.0±0.3,有机质2.5%以上,有效氮、磷、钾丰富,尤其是有效钾含量较高,一般不低于110mg/Kg,年降雨量1700mm,全年无霜期210~220d,年有效积温4500℃,日照时数1700~2200h,温、光、水、热资源丰富。诗仙李白曾于公元746年云游至此,唱出了“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的瑰丽诗篇。
历经千年仓桑,古老的滴水岩野茶在现代文明的雕凿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形成如今独特的品质特征:外形紧细挺直如针,色泽绿中隐翠,香气清鲜持久,极品茶兰香幽雅,滋味鲜醇回甘,泡饮杯中悬针相对如竹海春笋,将大自然的神韵溶于方寸之间,给品者带来无限的享受。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原料:2009年4月8~10日采自滴水岩茶区地方群体种茶园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
1.1.2 机具设备:6CST—80型滚筒杀青机、6CR—35、45型揉捻机、6CLZ—11型往复调温调速理条机、6CH—5型手拉百页烘干机、远红外测温仪。
1.2 试验工艺流程 鲜叶分级→鲜叶摊青→6CST—8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摊凉→6CR—35、45型揉捻机分别揉捻→6CLZ—11型往复调温调速理条机初理→摊凉→复理→摊凉→6CH—5型手拉百页烘干机干燥→摊凉→拣剔→装箱;摊凉用具使用篾制簸箕。
1.3 试验方法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揉捻设备及揉捻方法、不同的理条技术(温控技术、时间)对滴水岩云雾茶色、香、味、形的影响,探索出最佳工艺技术参数,达到形与色、香、味的统一;杀青和干燥技术常规。
1.3.1 揉捻的压力与适合机型的试验:揉捻全程时间25min,取同批次杀青摊凉适度叶,在两种机具中按轻揉、中揉和重揉三种方法依次同时进行。轻揉指揉盖最大加压至揉桶的1/4处,中揉指揉盖最大加压至1/3处,重揉指揉盖最大加压至1/2处,其它工艺相同即先空揉7~8 min,然后每隔5 min加压一次,最后松压下机;重复3次,分别取样后同一种方法的样品拼配取混合样进行感观审评。
1.3.2 初理条的温控技术试验:取同批次揉捻叶,分别按三种处理理条,全程8 min。
(Ⅰ)140℃、2min→120℃、 3min→100℃、3min
(Ⅱ)120℃、2min→140℃、3min→100℃、3min
(Ⅲ)100℃、2min→140℃、 3min→120℃、3min
理条初期芽叶含水量较高,槽锅往复频率 140次/ min,待茶叶不粘锅时,频率调至115次/ min以防茶条弯曲,其他工艺相同,重复三次按同样方法取样审评。
1.3.3 复理的温控技术试验:取最优的同批次初理叶,分别按三种处理进行复理条,全程6 min。
(A)100℃、2min→80℃、2min→70℃、 2min
(B)100℃、2min→80℃、2min→90℃、 2min
(C) 90℃、2min→80℃、2min→100℃、2min
槽锅往复速度95~100次/ min,其它工艺相同,重复三次并按同样方法取样审评。
1.3.4 审评方法:密码感观审评,取3g样茶用150ml沸水泡5 min审评;由池州市三位茶学专业的高级农艺师(高级评茶员)对各样品进行感观审评;品质评分采用加权法,单项评分采用百分制,外形40%,香气20%,滋味20%,汤色10%,叶底10%。
2.1 揉捻设备和揉捻方法对滴水岩云雾茶品质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揉捻设备和揉捻方法会形成不同等级的滴水岩云雾茶,以35型揉捻机进行中等程度的揉捻效果为好。随着揉捻机型号增大,揉捻程度的加重,对成品茶的色、香、味、形都有影响,尤其对早期高档原料影响更大,这与芽叶在揉桶内所受的不同合力对芽叶的成形、细胞的破碎率及揉捻过程中芽叶的温升产生不同影响有关;两种机型采取轻揉,固然色泽与内质优良,但都不能达到滴水岩云雾茶的外形要求。
表1 滴水岩云雾茶揉捻压力与适用机型试验
2.2 初理的温控技术对滴水岩云雾茶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三种处理中以Ⅱ处理效果最好,从制茶原理看Ⅲ处理是不利于制茶品质的,而Ⅰ处理似乎符合制茶学原理,但在实践中发现采用Ⅰ处理工艺,尽管成品茶的色泽优于Ⅱ处理,内质两者也相当,但不能形成紧细挺直的外形,而Ⅱ处理除色泽稍次于Ⅰ处理外,外形完全符合滴水岩云雾茶的品质要求,而外形应是决定名优茶的特征性指标。
表2 初理的温控技术对滴水岩云雾茶的影响
2.3 复理的温控技术对滴水岩云雾茶香气和滋味的影响 这与制茶过程中生化反应与温度及其时段持续时间相关性大,以B处理最优,当茶条在理条机内发出“沙沙”声时约8.5成干(芽叶含水率15%左右),将锅温上升至90℃用2 min提香,形成嫩香高长,滋味鲜爽醇厚的内质风格;若温度上升至 100℃会产生高火香。
表3 复理的温控技术对滴水岩云雾茶香气和滋味的影响
(1)揉捻是滴水岩云雾茶成形的基础,过轻或过重揉捻都不利于其品质特色的形成,以中等程度的揉捻保持细胞适度的破碎率(细胞破率55~60%)以增进茶汤滋味而又不至于茶汁大量外溢,并且可有效降低桶内叶温的上升;高档原料一律使用35型揉捻机,中档以下的原料可使用45型揉捻机;在揉捻过程中前期的空揉很重要,一般约经7~10 min的空揉,让芽叶在较小的力作用下顺着叶脉初步卷成圆筒形,然后每隔5 min左右逐次加压至适度,即可形成紧细圆直的形状,且桶内芽叶不易成球,保持一定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多酚类化合物的非酶性氧化速度,保持成品茶较翠绿的色泽,避免紧条形茶色泽深暗的弊端。
(2)理条是形成滴水岩云雾茶特色品质的关键工序。两次理条有利于保色增香。初理时下锅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锅底温度掌握在 120℃,若过高如 140℃芽叶失水过快,会导致条索欠紧且不挺直,这是针形类茶最忌讳的,若过低如 100℃以下,会加速非酶性氧化而导致成品色泽深暗;当槽锅底部温度达 120℃开始投入0.75kg揉捻叶,往复频率140次/min,约2min后待茶条理紧直且含水率40%即3成干时,将锅温上升至140℃往复频率下降至115次/ min,以迅速散发水份,发展茶叶香气,增进滋味,约 3 min,再将温度下降至 100℃以继续散发水份并固定形状,3 min后当芽叶含水率约20~25%时即6.5成干时下机摊凉。复理的关键技术在于后期的升温以利于进一步发展香气、增进滋味并固定、保持外形。有一点须注意,槽锅的温度控制须有一点提前量,这是因为金属的热力惯性所致。
杀青技术的掌握对滴水岩云雾茶的色、香、味、形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滴水岩茶区烘青类茶叶制作历史悠久,杀青工艺技术的掌握比较成熟,本次试验不作为研究的重点,实践中掌握以杀青叶含水量 58%、减重率40%左右、叶色转暗失去光泽、叶质萎软、折梗不断、青草气散尽清香显露为宜。